這個老 娘 不一般

來源: 2018-10-09 00:08: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6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立 ] 在 2018-10-09 00:17: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孩兒他娘2018-10-08 20:32:49

孩 兒 他 娘 說的讓我想起阿多諾對爵士樂的趣聞。據說,阿多諾最開始知道了爵士樂時,非常反對,那時他根本沒有聽過爵士樂呢。後來聽了之後,漸漸態度有所改變了。我覺得這件事值得深思。阿多諾開始的反應是一個思想家的直覺的反應,後來,可能更多的是從音樂的角度。因為,阿多諾最早是學音樂的。

兒 他 娘 對於音樂,尤其是爵士樂是很內行的。可以說是很有修養的小資。但她說的也音樂本身。但我談的不是爵士樂,對於小資也無不滿。我在談人類的文化的一個深刻轉型。從這個角度,爵士樂不是美國的古典。

古典的西方藝術,和科學,和基督教在精神上是有一致性的。即追求絕對真理。而非感官化的。比如,力學是牛頓的絕對真理之下,建立的體係。文學,也是一個經典的體係。而音樂,巴赫,貝多芬,巴托克,都是在反複探索,建立絕對真理的文本。因此,這時和爵士樂的對立就在於即興。即爵士提倡的是自由,感官本性的,而非理性的,而現代的市場化的文化,就是一場大眾主導的,自由與民主的文化。是非經典的,也可以說是泛經典的,然而,今天的科學依然是建立在公理體係內的,絕對真理的,“神學”。因為,和當代文化就相脫離了。所以,爵士隻是一個大轉變的小插曲,大眾小眾不重要。關鍵,我認為,未來將是一個經典消失的時代,人類的精神追求,又變成一種感官的娛樂。一個原因是,文化的重要性正在被科技和商業完全替代。那麽,這必然對人類的精神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或重塑。而這些改變和改變帶來的東西,現在都是未知的。

(好像孩 兒 他 娘 是禁忌詞!)


 

 

所有跟帖: 

. -孩兒他娘- 給 孩兒他娘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9/2018 postreply 09:42:20

沒有人類語言就沒有音樂。人類是因為有了語言才有了抽象能力的。思維是內化的語言。 -- 給 立 發送悄悄話 立 的博客首頁 (282 bytes) () 10/09/2018 postreply 13:54:13

藝術是超越語言的,本就不能用語言來概括, -孩兒他娘- 給 孩兒他娘 發送悄悄話 (803 bytes) () 10/09/2018 postreply 17:05:11

怎麽又給刪了? -wtd999- 給 wtd999 發送悄悄話 wtd999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10/09/2018 postreply 19:03:27

這樣的文字能看懂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18 postreply 11:52: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