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聖神的婚外情

 

左:男小三、太醫的扮演者麥斯·米科爾森是戛納影帝
右:丹麥寶寶、克裏斯蒂安七世的扮演者米克爾.福爾斯加德,憑本片獲封柏林影帝

 

1766年至1808年,當古老的中國還沐浴在乾(隆)嘉(慶)時代的末日餘暉中,遙遠的北歐國家丹麥,處於克裏斯蒂安七世的統治之下。這位原本聰明、敏感的君主,卻飽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有人認為,國王的病是年幼的時候,家庭教師采取體罰及精神恫嚇的極端手段所造成的。在他登基掌權以後,弄臣又引誘他流連煙花之地,不停地為他介紹小白臉和情婦,把他從受禁錮的極端推向放縱的另一個極端。喜怒無常、情緒不穩的國王,不但沉迷酒色,還對SM虐戀和過度手淫上癮……

而那些貴族呢,正好趁國王有病,控製著皇家理事會並把持朝政,他們當然巴不得國王對朝政厭倦呢。但是,當國王的病已經嚴重影響其履行皇家職能時,宮廷裏就有必要配備一名全天候看護國王病情的貼身大夫。畢竟國王時不時當眾爆發妄想症或者毫無來由地狂怒或狂喜,也不是個事兒。

那個時候的國王,登基以後的頭等大事就是與其他歐洲王室聯姻,並且誕下婚生子作為繼承人(情婦生的私生子是不作數的,生再多,除了把宮裏壓箱底的錢分光之外,別無用處)。克裏斯蒂安在登上皇位的當年,就迎娶了表妹,英國漢諾威王朝的卡羅琳.瑪蒂爾達公主。

王後卡羅琳是克裏斯蒂安他舅舅的女兒,可憐的妹子十五歲就嫁了人,而且嫁的還是個精神病人。本來是她姐姐和丹麥定的親,可是她姐姐得病死了,所以妹子隻好頂上。其實王後的哥哥,英王喬治三世也有精神病,不過王後24歲就死了,我們也就無法得知她自己會不會有這方麵的遺傳……

話說王後嫁過來以後就發現自己被坑了。丈夫情人一大堆,男女都有,還當眾宣稱“愛自己的老婆是最老土的事”,隔三差五就把情人領到宮裏來鬼混。好歹王後是英王的親妹妹,堂堂一國長公主好伐,這樣叫人家臉往哪擱啊?

在近臣和侍女的協調下,這對尷尬的夫妻為了誕育繼承人,才勉為其難地好好相處了短暫的一段時間。王後前腳剛生出了個小王子,國王後腳就歐洲豪華遊去了,一走就是大半年。

和電影不太一樣的是,曆史中的這位王後,並不是那麽纖弱美麗的,顏值普通,還有異裝癖的傾向,曾經著男裝在哥本哈根大馬路上溜達。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醜聞,貴族女子出門,必須是穿著裙子、坐在馬車裏的,穿男人的褲子在老百姓麵前走來走去,還有沒有一點母儀天下的樣子?當時丹麥民眾的認知裏,女人偷情還好說,著男裝才是最不可原諒的行為。要知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巴黎,還有女明星因為穿長褲而被逮捕的事,那麽你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十八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丹麥人會有這麽奇怪的想法。


國王在歐洲浪了一圈,帶了一個人回宮。這人名叫約翰.施特林澤,是一名德國醫生,有他在,國王的病情就能被有效地控製住,因此深得寵幸。

一方麵,醫生並不刻意讓國王收斂放蕩的行為,反而陪著他逛花街柳巷;另一方麵,在取得國王全部的信任後,又很容易對國王產生影響,使他能在該控製情緒的時候平靜下來。這位德國來的太醫,是啟蒙運動的大粉絲,對政府和社會結構的改革很有自己的見解,也很善於把握機會。國王對他的信任和寵幸,使得他很快就取代了貴族所把持的皇家理事會,建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內閣,開始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大刀闊斧的改革。

大刀闊斧到什麽程度?一年半以內發布了近2000條新法令,平均每天3條。原本是施特林澤拿著每一份草案給國王過目簽字,後來發展到國王簽署了一份文件,說以後太醫的簽字如朕禦筆,2000份新法令,個個都要朕看,想累死寶寶嗎?

施特林澤的改革,主要是限製和打擊擁有土地最多的貴族階層的利益,提拔新興的資產階級,廢除審查製度,廢除貴族強製施加於底層民眾的勞役,禁止奴隸貿易,穩定物價等等。作為醫生,他也大力推進公共衛生事業,比如倡導種水痘預防天花。在他的說服之下,國王和王後允許他給小王子接種水痘,並獲得了成功。太醫賣力維護小王子的健康,是出於一個醫生的職業道德,他並不知道,在他死後若幹年,這位小王子會成為他政治思想的繼承者。

也是在這位全能太醫的影響下,國王開始向王後示好。在冰冷壓抑的宮廷中,王後的尊嚴也是要靠丈夫給的,第一要丈夫待見你,甭管他自己瘋不瘋,第二,要有兒子。乍遇有人向自己釋放善意,一直在淒風苦雨中飄搖的王後,心裏是五味雜陳的。兩個外來人,一個英國來的,一個德國來的,在丹麥宮廷,與其說找到了知己,不如說互相找到了盟友。

至於他們之間的婚外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隻是有流言,而沒有實錘。比如流言說醫生不但引誘王後,還和王後身邊的侍女有一腿,讓她們互相嫉妒。又有人散播消息說,王後後來生的小公主,不是國王的種,可是克裏斯蒂安七世卻給小公主的王室名分蓋了章,承認她是自己的女兒。還有人看見王後和太醫公然挽著手、雙雙穿著男人的馬褲,在哥本哈根街頭散步,可是男女挽手而行也是當時的一種社交禮儀,而著男裝這件事,王後又不是第一次做。這天花亂墜裏麵,到底是確鑿的私情成分大,還是政敵的人身攻擊成分大,其實很難說得清楚。

被打擊的貴族勢力,在國王繼母的指揮下,發起反擊。關於王後和太醫的流言,傳出了宮外,鬧得街頭巷尾人人皆知,丹麥民眾對於偷情細節腦補的能力,不亞於當今的國人。諷刺的是,解禁審查製度,推動言論自由的,正是施特林澤他自己。他成了別人利用言論自由、大行人身攻擊的第一個犧牲者。

1772年1月的一個深夜,寒冬料峭,太醫施特林澤和他的一位密友被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深宮中的王後。太醫被指控篡權謀逆以及私通王後,簽發逮捕令的正是國王本人。細想一想,當時精神病是無藥可醫的,國王病情的穩定全憑太醫的心理疏導和安撫。當他忙於改革丹麥的沉屙體製時,那些貴族也可以學到他的套路,接近並且控製國王。在我們這些馬後炮吃瓜群眾看來,國王最多隻有限製民事行為能力,隻要花功夫,要操控他並不難。

有間接證據表明,在經過一番嚴刑拷打之後,太醫承認所有指控。很快,他和他的密友被判處死刑。公開行刑的那一天,哥本哈根3萬群眾到場觀摩,比趕廟會還熱鬧。“男小三真可惡,竟敢給我們國王寶寶戴綠帽,叔可忍,嬸不可忍,給丫遊街浸豬籠!”丹麥是沒有浸豬籠這回事的,但是有斬首,太醫和他的密友被梟首示眾,屍體被肢解,頭顱被插在長木棍上,以儆效尤。曆史上真實的殘忍刑罰,以羅曼史為基調的電影沒法完全再現出來。

電影和史實不同的還有演員說的是丹麥語。行刑前太醫對民眾呐喊:“我是你們的一員,我和你們是一樣的”,實際上民眾不會明白他在喊什麽,因為大部分丹麥貴族講的是德語。太醫是德國人,推行的法令也都以德語撰寫。國王的親生母親露易斯以及他的王後卡羅琳,都是來自英國漢諾威王朝的公主,本身就帶著德國血統和深深的德國烙印。

這個帶著德國血統的英倫王朝,我們中國人不一定能理解。大致過程就是英國信新教的女王死了,沒有子嗣繼承王位,血緣近的親戚又信奉天主教,隻能從同樣信新教並且有血緣關係的德國找一個繼承人。找來找去就找到了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他的母親是某任英王的外孫女。這位出生在德國、英語說不利索的國王,開創了英國的漢諾威王朝,在他統治的十幾年中,以從來不參加英國的內閣會議聞名。因聯姻而將自己的血友病基因遍布歐洲王室的維多利亞女王,也就是人稱“歐洲祖母”的那位,也是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

所以因為母係血統的關係,丹麥國王和王後也說德語,而普通丹麥民眾是聽不懂這幫王室貴族的鳥語的。他們也不懂這位被斬首的太醫為丹麥、為他們做了什麽,隻知道給國王戴綠帽就該殺。

本片的編劇在一次采訪中說道:“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在於教育。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拍這樣一部電影的原因,啟蒙運動是怎樣來到丹麥的。民眾被啟蒙,時代才有可能改變。”

沒有證據顯示卡羅琳王後是啟蒙運動的擁躉,電影裏國王和王後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施特林澤的改革,與史實不符。

太醫被砍頭示眾的同時,王後被丹麥王室休了,若沒有她娘家哥哥喬治三世的幹預,她的下場未必就會比英王亨利八世那些掉腦袋的王後們好。

丹麥王室想把卡羅琳攆回娘家,她哥哥喬治三世雖然派了船把她接走,但也不願意她再回到英國本土。被廢的王後隻得在老家漢諾威王國的策勒安頓下來。她並不如電影裏演的那樣,隻會委委屈屈地給孩子們寫信,實際上她還參與了一項反攻倒算的謀劃,想要重返丹麥,為她的兒子、小王子弗裏德裏克奪權。人算不如天算,她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一場猩紅熱打斷,24歲的王後在策勒香消玉殞,從被捕的那一天一直到死,都再也沒有見過兩個孩子一麵。

太醫施特林澤的改革政策表麵上被以國王繼母為首的舊貴族們廢止,然而舊勢力賴以生存的體製奠基石已經不能恢複如初。當卡羅琳王後的兒子,小王子弗裏德裏克長大成人,他也依葫蘆畫瓢,控製了他瘋瘋癲癲的國王爹,讓他爹簽下了一份文件,承認他攝政監國。

這個小男孩,四歲起就再也沒有見過母親,與精神分裂的父親也很疏離,在繼祖母身邊並沒有得到很好地照顧,卻最終逆襲奪權登頂,成為丹麥口碑較好的君主之一。在他治下,雖然丹麥因支持拿破侖,最終戰敗而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開明的改革使丹麥從農奴製向現代化邁進了一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謝謝。文字見功力。好文!喜歡這個故事!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0/2017 postreply 08:32: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