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四根弦的了,先上貝司。
很多人覺得貝司在樂隊中存在感很低,其實作為搖滾標配三大件,貝司是極為重要無可替代的。好的搖滾樂要有豐富的層次,像古典樂一樣,要通過不同聲部實現。主唱加主音吉他一般是高音加中音:主旋律,鼓是低音:主節奏,貝司也是低音:旋律兼節奏。貝司通過自身將主唱加主音吉他與鼓揉和,成為一體。如果沒有貝司,主唱加主音吉他與鼓之間會有明顯割裂感。如果把一支搖滾樂隊比作一個‘搖滾’的不倒翁,最上麵是主唱,往下是主音吉他,最下麵的配重是鼓,貝司就是中間的銜接。任你上麵的主唱加主音吉他如何的搖如何的滾,貝司都能接住,並傳導至鼓而給你定住,不至於滾的骨碌跑了回不來。再直接點兒,按老司機欣賞美女的長成經驗:先臉(主唱),再胸(吉他),再尻(鼓),最後終於明白萬種風情的腰肢(貝司)才是本源…
很多樂隊會用女貝司,女貝司對一些男樂迷是有致命吸引力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貝司的低音需要,弦要長,所以貝司琴頸比吉他的更加修長,而那曼妙的‘身形’往往可以跟女性身材比例完美結合,提供聽覺享受的同時也提供視覺享受。另一個原因純粹意淫18+,因為貝司是旋律兼節奏低音,形象化一下就是在下麵韻動陣陣,為‘搖+滾’提供支撐…肉蒲團…《馬頭琴》一篇裏說到的思琴格日樂就是貝司。還有‘布衣’樂隊的林那兒。國外的更多。感興趣的同學狗一下The Smashing Pumpkins ‘碎南瓜’樂隊前後三任女貝司。像這樣…
因為存在感低,男貝司就比較苦B了。一般來說,果兒們對搖滾樂隊的興(性)趣一般首選主唱,再是主音吉他手。然後是鼓手,選鼓手的原因有大半是看上了那一身的好肉。《鼓》一篇有說過鼓手要四肢齊動,協調而精健。最後才是貝司手。能看上貝司手的果兒對搖滾絕對是真愛。隻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貝司手實在太帥,比如張炬。
中國搖滾的七種武器之:貝司
張炬是中國搖滾至今最牛B的貝司手,沒有之一。
92年‘唐朝’樂隊首張同名專輯《唐朝》發行,彼時張炬隻有22歲。94年紅磡,24歲,比同是少年人的魔岩三傑還要少年人!可聽一下專輯裏麵的貝司,已爐火純青。再加上‘老五’ 劉義軍的殿堂級吉他,丁武的嗓子,趙年的鼓。《夢回唐朝》《太陽》《九拍》《天堂》《飛翔鳥》《月夢》,首首經典。這張專輯放在國際上也不至於寒磣。
除了貝司技藝超凡,張炬的好人緣也算是搖滾圈裏的奇跡了。因為年齡小,整個搖滾圈都把他當弟弟看,昵稱‘炬炬’(汗)。要知道這是一幫老子天下最牛B,拽的不要不要的主兒,誰看得上誰呀,可都跟張炬是磁。
94紅磡後,唐朝如日中天,然而好景不長。5個月後,95年5月11日張炬騎哈雷在北京西三環紫竹橋遇車禍身亡,距他25歲生日隻差6天。張炬的葬禮據說去了幾百號人,很多已經老死不相往來的老炮兒們都去了,還抱頭痛哭,可見張炬圈裏的地位。97年11月發行的《再見張炬》和05年5月發行的《禮物》,是兩張專門為他製作的紀念專輯,參與者眾,何止搖滾界‘半壁江山’。之前的一篇潦草地說到了《禮物》紀念張炬。http://bbs.wenxuecity.com/70s/720669.html
張炬的離開最終導致了唐朝的分崩離析。丁武和‘老五’都是恃才曠物,個性極強硬的人。老五最早是‘白天使’樂隊主音吉他,而丁武則是 ‘黑豹’創始人之一。這兩個樂隊顯然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重金屬,於是離開。不是冤家不聚頭,終於在‘唐朝’聚了頭,難免爭執。正是張炬的存在將他們的才華凝聚在了一起。也可能大家都不好意思薄了小兄弟的麵子吧。如果張炬不離開,老五不會出走,唐朝可能不會散,至少不會散的那麽快。盡管後來又重組了,但音樂已經遠沒有第一張專輯的精勁了。
關於出事那天晚上的真實情況說法不一。不管是丁武的講述,還是薑昕自傳體小說《長發飛揚的日子》的記載,都多少有了奇幻的色彩。難保他們當晚是否也high了,以至於事後無法記得真切。張炬當晚十有八九是high了的。這也好,‘飛’走的時候不會太痛苦。
猶豫了半天是選《飛翔鳥》還是這首《傳說》。《飛翔鳥》裏的貝司太經典了。最後還是決定選這首《傳說》,因為是張炬的原聲絕唱。沒有等到‘歲月蒸華發’,就作飛翔鳥羽化了,隻給後世留下不滅傳說…
歲月蒸華發
寶劍依舊亮
熱血洗沙場
江河回故鄉
…
繼續...
比較牛B的集主唱與貝司於一身的首推Sting,從The Police到單飛,英倫搖滾老炮兒。中國‘肉啃肉’也有一位主唱兼貝司的老炮兒、異數,‘子曰’樂隊的秋野。其行走江湖的兵器是一柄五弦貝司。形象比張炬差著點兒距離,但是真有才,不遑多讓竇仙兒。而且秋野是亦正亦邪的那種。
者名代表作之一:‘腦白金’廣告曲《今年過節不收禮》。者名代表作之二:新《射雕》主題曲《天地都在我心中》…
作為老崔欽點的接班人,子曰96年發行了首張專輯《第一冊》,其中《相對》10年後被選作大熱電視劇《奮鬥》的片尾曲而廣為人知,夠扯。專輯中《乖乖的》《磁器》《酒道》都是巨牛的作品。秋野完全將搖滾重新解讀了,到底什麽是搖滾?並非必須一本正經的憤怒,也可以表麵上亂七八糟的混搭扯淡,按王朔的說法《一點正經沒有》,實際上虐戲這個自上至下全民忽悠兼裝13的畸形社會。這是子曰的‘邪’。不得不承認老崔眼光毒辣。而子曰的‘正’是在邪的種種之外仍飽含真情的摯誠。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跟老崔鬧掰了,子曰自己發行了專輯《第二冊》。
前些時候老崔上節目‘中國之星’,推薦歌手裏有楊樂,歸隱牛人。也有子曰秋野。應該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吧。先唱了《乖乖的》,然後是《相對》,然後是《磁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被淘汰了。‘我們是黃的,我們是大的,我們是長的,我們是黑的嘛’,連這詞兒都原封不動的出來了,淘汰了一點兒不意外。先想一下‘磁(瓷)器’英文是什麽,再聽就知道唱的是什麽了…遺憾的是多首好歌都沒來得及登台,《梅花弄》《酒道》《北京如果》,還有這首《咿呦》,出自《第二冊》。顛狂且看我,酒遁之,來去自由…
我把什麽都看的是淡淡的
因為我像風兒一樣
咿呦~
我把嬌嬈的你也看的淡淡的
因為你像雲兒一樣
咿呦~
人生本就是來在茫茫的
忙忙地欲海中咿啊呦
或許你應該知道,已經看到
這是個塵來土往的咿啊呦
…
來一起來咿呦,來,空前絕後
來一起來咿呦,來,來去自由
…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