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眼花吧?這城頭新聞的片片........

來源: ghost_in_shell 2015-07-27 11:12: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350 bytes)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7/25/4439835.html

中國丈母娘吐槽老外女婿:賠了閨女搭上媽(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 (被閱讀 64967 次)
導語:網友“北美崔哥”曾經寫過一個吐槽“外國丈夫娶中國太太的下場”的帖子,其中對國人充滿無奈和喜感的描述引發廣泛爭議。其實,對於娶了中國姑娘的洋女婿們,丈母娘們有話說……



中國丈母娘吐槽洋女婿

隨著移民潮和留學潮越來越熱,跨國婚姻自然也成了普遍的現象。不同國家的文化聚合在一個小家庭裏,就產生了許多摩擦,其中一種情況就是中國丈母娘遇上洋女婿而產生的文化摩擦,其中無奈和心酸,也隻有中國丈母娘能深切體會到了。

吐槽1、美國女婿沒收入天天就愛做義工

中國丈母娘且簡稱為A,以此類推下去。

A有一個獨生的女兒,早年跟著留學熱把女兒送去國外念書,女兒不負眾望,在校期間努力讀書,畢業後順利地在當地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因為崇尚國外這種自由獨立的氛圍,打算長久留下來。當媽的雖然舍不得,但愛女心切,終究拗不過女兒,便隻好同意。之後很自然地在當地認識了現在的洋老公,兩人後來也結婚定居下來了。

於是問題出現了,A的女婿是一個地道的美國人,崇尚追求自己偉大的夢想,工作就是在社區做義工,沒有其它收入,夫妻倆至今租住在一間小公寓裏。A在得知這樣的消息後,頻頻搖頭,生怕女兒跟著洋人女婿受苦,便和女兒商量之後變賣了國內的房產,將買房的錢幫女兒女婿在他們住的城市裏買了一套房子,自己也搬過去住。但是女婿在丈母娘入住自己的新房子後,卻絲毫沒有很感激丈母娘的意思,對丈母娘保姆似地照顧反倒覺得引起自己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而生活上的“過度關心”像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和妻子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最後無奈之下,在丈夫的要求下,女兒為了保住婚姻,隻能將媽媽送到了當地的福利院居住。如果是國外的老人,他們住在老人院是很正常的生活方式,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這可以說是子女非常不孝的行為。或者對於這位洋女婿,在他的價值觀裏,這才是正確的選擇,而這位可憐的中國丈母娘最後是中國也回不來,國外也沒有自己的定居之所,隻能孤單地在國外度過自己的餘生。

吐槽2、洋女婿跟閨女AA製丈母娘貼錢養女兒

另一個典型的中國丈母娘B,她的女兒自高中起便接受海外教育,B作為一個單身母親一直覺得虧欠女兒,再加上工作忙沒什麽時間照顧女兒的生活,於是在物質方麵上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女兒個性獨立又任性,因為從小物質條件豐厚,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畢業工作後盡管自己已經有一份相當高收入的工作,還經常找媽媽要錢生活。後來她在國外嫁給了一個當地人,兩人過著很西式的日子,生活上的一切賬單從來都是小兩口AA製解決。於是成了這樣一個極品的局麵:丈母娘給他們夫妻倆買房子住,洋女婿出自己住的租金,而老太太還每個月給自己女兒大量的零花錢,保障女兒的日常的高開銷,但作為丈夫的洋女婿連和妻子上個菜館還要分攤付款。在孫子出生後,老太太還要過去給他們當保姆,而這一切的費用當然也是丈母娘掏的腰包。

可能這在國外或許是很常見的夫妻間的相處模式,但中間再加上無條件撫養成年女兒的丈母娘,整個畫麵也朝著畸形的方向發展了。事實上像這種嶽母單方麵犧牲的例子真不少見,有些老太太七老八十為了能和女婿溝通,還抱著很大的熱情學習英語,女婿年紀輕輕的倒沒想過體諒老人家學中文,外國親家也從不像中國親家一樣會照顧生育的兒媳,什麽都是中國嶽母在付出,差別實在是太大。

吐槽3、德國女婿被中國嶽母“逐出房門”

中國丈母娘C的女兒遠嫁德國,同樣是在那裏留學後便不再回來。據老太太提起到,有一年元旦趁女兒女婿休假便舉家前往德國,歡歡喜喜的一家走進門,結果老太太在房裏巡視一周後發現客廳裏電視機太小了,便自作主張想給女兒買個大的,順帶當是送給他們夫妻的禮物。結果電視機買回來了,女婿回到家一看客廳裏的大電視,先是詫異,後來了解清楚反倒一臉不大高興的樣子。老太太私下裏問女兒才得知,原來女婿覺得原先的電視是自己的私人財產,老太太自作主張就換了它,很不尊重他。老太太心裏很委屈,自己心疼女兒給買個大點的電視,不說謝謝反而還怪罪自己,再說作為女兒的親媽,怎麽就成外人了。

經過這事老太太變得事事謹慎,對女婿越發地客氣,生怕一不小心惹得他不快,讓自己女兒受委屈。結果防不勝防,每當老太太在廚房做飯時,洋女婿好幾次都想進去幫忙,在第N次客氣地請出想進入廚房幫忙的女婿後,家庭矛盾徹底爆發。女婿很不解這是自己的房子,憑什麽老太太不讓自己進廚房,事實上老太太也是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出於客氣才不要女婿幫忙的,不料反倒生出許多事端,憑白給女兒添堵,自己住著越來越覺得沒趣,元旦過後就早早回國了。

專家觀點

避免不了文化差異 至少要避免洋女婿“啃老”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結婚是兩家人的事情,這和西方人崇尚個性自由的婚姻觀念是相悖的,當浪漫的戀愛階段畫上句號開始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婚姻生活中各種瑣事,不同價值觀的老一輩人和晚輩怎麽相處,特別是中國丈母娘和外國女婿的相處怎麽定位,就不再是件簡簡單單的事情了。異國婚姻中存在的問題,有的讓人啼笑皆非,有的讓人難以理解,雙方語言不同,就算能夠說對方的語言,其實骨子裏對對方的文化根本就不是很了解,雞同鴨講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歸根到底是兩國文化上的差異。

但是中國父母的這種包辦式教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隱患。像接受了外國教育的女兒們,自身強調思想上的獨立,然而生活上經濟上卻還是要靠國內父母的接濟,獨立根本無從談起。一方麵大談追求自由個性解放,另一方麵向父母伸手要錢買車買房,生活上和丈夫AA製,實際上花的是自己父母的錢,最終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購置房產圖個安享晚年,卻因為小夫妻要自由被請出家門。同時像有的洋女婿,表麵上很西化,為了追逐夢想什麽都能舍棄,經濟上和自己的妻子AA製,但是麵對中國丈母娘又買房又補貼時,卻變得很中式,完全像地道的中國式啃老族一樣。許多中國丈母娘找個洋女婿,不但把女兒嫁出去,還要搭丈母娘以及整個身家。

新一代的孩子多為獨身子女,在家裏過的是皇帝般的生活,他們所要求的,家長一一送到,表麵上在海外接受了幾年的不一樣的教育熏陶,其內心裏對國內傳統的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或者說還沒有領悟到自己該為什麽而奮鬥。他們認為該有的他們都具備,父母也可以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物質供他們娛樂。他們的生活實際並沒有實現所謂的獨立,任何事情都要依賴父母,女兒嫁給國外丈夫,離不開父母援助的同時卻不得不為了婚姻“撇下”父母,這種與我們傳統文化相違背的行為就時而出現了。望各位想送孩子出國的家長一定要權衡清楚,究竟把孩子送出國,是真為了孩子好,還是最終坑了自己。而對中國的媽媽們,還是要鄭重提醒一下,既然願意把女兒遠嫁他國,自己就一定要懂得舍棄,認同國內外經濟文化的差異性,按照國外的邏輯看待這場跨國婚姻,不要到了最後,可真是“賠了閨女搭上媽”呀!

所有跟帖: 

你有啥意見 -CRUSH- 給 CRUS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1:37:06

-老花貓- 給 老花貓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1:39:15

這不是貝貝嘛!!!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1:43:53

看來我沒眼花。 -ghost_in_shell- 給 ghost_in_shell 發送悄悄話 ghost_in_shell 的博客首頁 (196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1:49:06

蘭貝貝?你一說還真有點像 -CRUSH- 給 CRUS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2:01:50

還真挺像 -才迷- 給 才迷 發送悄悄話 才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2:47:01

哈哈哈!真像呢!幸虧我嫁的是土男,要不沒準兒會被誤會呢 :) -Bluebell- 給 Bluebell 發送悄悄話 Bluebe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20:37:35

她沒有貝貝的酒窩,是高仿~~ -永無鄉- 給 永無鄉 發送悄悄話 永無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8/2015 postreply 03:58:30

哈哈,確實高仿,沒有貝貝俊!:) -西街- 給 西街 發送悄悄話 西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8/2015 postreply 05:20:15

嗯,蠻像的。 -一片老薑- 給 一片老薑 發送悄悄話 一片老薑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8/2015 postreply 08:12: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