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確切地說是水泡破滅後認識到自己也是大海中的一滴。

來源: zzl0207 2015-05-20 13:14: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zzl0207 ] 在 2015-05-20 13:34:2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本心即本性,《楞嚴經》把本性比喻成平靜的大海,而不是其中的水泡,水泡卻自認為自己就是水泡。
其實水泡也是大海的一部分,隻是“水泡”不自覺而已,這就是“迷”的狀態。
至於謙虛驕傲這些都是名詞名相,為了人的交流表達或佛說法才需要的,真正的“本性”就如平靜的大海,不會有“謙虛驕傲”這些念頭。套用《金剛經》的排比句“所謂謙虛,即非謙虛,是名謙虛”,“驕傲”亦如是。不要死在名詞裏!
謙虛這個詞,每個人理解起來會有所不同,所以這就是文字的局限性。相對來講謙虛和驕傲,可能“謙虛”的狀態更接近“本性”,要不《易經》中的64卦唯有“謙卦”是唯一一個沒有“凶”的卦?

這也是了凡想說明的:“謙虛”的人有慧,有慧之人必定謙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