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聞名的三角地,就是食堂與宿舍之間的一小片空地。立了幾個鐵的布告欄,學校裏有什麽講座,放什麽電影,開什麽舞會,就在上麵貼個告示。在六四以前,也沒任何審批規定。誰都可以在上麵貼個尋物啟示或者畢業甩賣,有點象早期的互聯網。這樣自由廉價的出版平台,自然是年輕學子發泄精力賣弄聰明的好地方。比如每到愚人節,必要比著玩出點花樣。我們軍訓回去那年,有人玩到我們班頭上,貼出了某樓某房高價收購舊解放鞋的告示。剛軍訓回去的同學,正愁無處處理那雙不透氣悶腳的臭鞋,不管男生女生,一致興高采烈的把鞋送過去。那屋的同學費盡力氣解釋之餘,總算想出一招,在原廣告下加上六個大字“軍鞋收購滿額”,才算逃過此劫。又有一次,紅高粱電影正火,有人貼出了”張藝謀鞏俐聯袂講座”的消息,我們匆匆去大講堂占座,男幫女占,女幫女占,打信號小吵架熱切非凡,可是時間已過不見動靜,方想起又是愚人節了。
當年大講堂倒是經常有名人講座,或者敏感問題討論。在北大幾年,我以為那大概是我最大的得益。中央樂團的指揮家李德倫先生來過。李先生當時剛滿七十,真正是天庭飽滿地角方圓滿頭銀絲大家氣派。不笑的時候透著威嚴,笑起來共鳴極好,讓人馬上覺得親近。跟隔壁的清華哥哥不同,北大學子曆來顛三倒四不尊權威。誰來講座都要求先露兩手。聽說李連傑去講慈善也被逼得打了一路功夫,倒象賣藝掙錢的。也真是無知者無畏,沒有樂團,大家就要求李先生對著錄音機比劃一段。李老師海量,沒對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孩子生氣,跟我們解釋說這指揮是別人聽我的,我不能聽別人的,所以沒法對著錄音比劃。又放交響樂裏比較流行的,大家覺得好聽。但是好聽的不能全堆在一起聽,所以有結構,有主題,有展開等等。那個年代大家學琴的很少,對音樂的了解基本限於流行曲。李先生當年到各大學去普及交響樂,實是善莫大焉。
經濟地理這門課,據說今天在北大已不開了。這個領域的泰鬥是已逝的陸卓明先生。我有幸當了他最後的幾屆學生。畢業後有一次到廣州外貿學院培訓,係主任聽說我聽過陸先生的課,眼前一亮,當場把我拉上講台讓我談感想。這下害苦了我,不要說我不太記得幾年前老師的觀點,就算記得的也都是不太好明麵上說的。因為陸先生的風格,就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潛心研究,說大實話。陸先生是名門之後,他的父親陸誌韋先生是北大前身燕京大學的校長,留美博士,心理學漢語學的專家。日占期間坐過日本人的牢。解放時蔣介石請他走他拒絕了,所以後麵也坐了共產黨的牢。陸卓明先生不僅在自己的領域成為大家,風格骨氣也秉承其父。那時陸先生六十多歲,瘦瘦的,有點駝背。穿著深藍的中山裝,袖子上老是有粉筆灰。推著個破自行車,後架子上夾著他自己手繪的地圖。到了課室他就把地圖掛起來開始跟我們聊天。指東打西,行雲流水,漫談天下為了爭資源怎麽吵架打架,這裏加航道那裏設限產,不知不覺就下課了。大家也玩得上癮,以國事天下事為家事般氣勢如虹地設計經濟特區。先生要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有自己的想法。還記得他跟我們說起三峽大壩。說北大去了兩位老師,開會第一天討論都是持反對的觀點。第二天記者來采訪,問老師們對這事怎麽看,老師采用中國人的講法,先說這件事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後麵列了一堆反對理由。結果上報,這事成了北大教授盛讚三峽大壩。所有”但是”以後的話全被刪掉了。
陸先生愛好廣泛,尤其酷愛音樂。年輕時在北大樂團是鋼琴手。陸家在文革中遭受大難,老校長去世前頗為淒慘,陸先生幾乎沒怎麽提過。唯一提過的不滿,就是他從中學起就開始搜集的二千多張唱片被紅衛兵砸掉了。他說也好,後來就改搜集占地少的磁帶了。自己喜歡不夠,陸先生特別鼓勵我們欣賞音樂。他當時有一台雙卡錄音機,隻要我們有要求,就為我們轉錄交響樂。先生錄好磁帶,會用特別漂亮的英文小楷寫好曲名,樂團名,指揮名。連我這個愚鈍的人都得了好幾盤。真不知他花了多少時間功夫。有一次與先生談起,他教我比較同一樂曲由不同指揮演繹的不同版本。比如最有名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三十來分鍾的曲子,不同的指揮家可以有28分鍾到36分鍾的不同演繹。前後的差別竟有四分之一曲長。那麽感情的表達就非常不同了。就算是哀樂,以快節奏演出一下就從悲戚變成了歡快。再加上強弱長短音各種樂器等等的控製,一首曲子的效果在不同指揮手裏可以有巨大的差別,甚至在同一個指揮手裏,由於所處情境感覺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演繹。可以說,指揮是樂團的靈魂,我們聽到的音樂,是指揮心裏的音樂。
其實,比較不同指揮家還不能真正感受指揮的作用。在離開校園很久以後,偶然的一個機會,讓我感覺到了指揮的神奇。同學的夫人蘇嚴惠教授是華南師大合唱團的首席指揮。我因此聽到一些合唱團沒有指揮的和由她指揮的演繹,效果真有雲泥之別。合唱以人聲代替樂器。人聲的強弱長短呼吸咬字是歌者表達感情的手段。合唱團裏不乏對音樂理解好的歌者,但是很多人一起唱的時候,由於理解有區別,對歌曲的強弱推進處理互相幹擾,剩下的就是平均值,聽起來也就剩一個字,平。而蘇指揮一出手,就像點石成金,同一群歌手,馬上起伏有了,強弱有了,感情有了。歌曲的故事因此有了意境。仿佛又聽見李先生陸先生當年的話,那個拿著小棒的人,是背負著音樂的人。一切行動聽指揮,是永恒的主題呢。
一切行動聽指揮-關於指揮的一些隨想
所有跟帖:
• 有趣的往事,不懂古典音樂,歡迎繼續。 -白瑞德- ♂ (0 bytes) () 03/19/2015 postreply 20:13:04
• 歡迎又一位北大同學進駐70! -羅曼- ♂ (18 bytes) () 03/19/2015 postreply 20:31:54
• 謝謝。也許有同學也聽過李老的講座,就貼在這裏懷念一下。 -Fay大道- ♀ (0 bytes) () 03/19/2015 postreply 23:48:04
• 這麽一大段寫得還挺好。 -hutu45678- ♀ (0 bytes) () 03/19/2015 postreply 22:35:18
• 似曾相識燕歸來。 -hutu45678- ♀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07:04:09
• 那時候的先生特別讓人敬佩 -米可- ♀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10:21:03
• 回憶真是美好 -師太明年三十八- ♀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11: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