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寫《說說姐被“棒子”的幾次遭遇》,就有朋友說我喊韓國人“棒子”是歧視,對我十分不滿,嚇得我趕緊把“棒子”改成“思密達”以避嫌。住在北美,涉嫌種族歧視可不是鬧著玩的。
前幾天的那個ABC電視台的Jimmy 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我可不希望被什麽人告上法庭,吃官司,或者被逼著道歉,那個就丟人丟大發了。
因為有這個擔心,我就去問了我的好朋友,學人文出身的頌先生,此公知識豐富,被我們大家稱為“頌百度”,他是這麽解釋的。
頌:“長得像棒子,也沒啥不好的。因為上千年的曆史裏,棒子跟我們的關係,就像今天香港和大陸的關係。兩地移民交往很多。從血統的角度說,朝鮮半島的人民大部分來自大陸。棒子裏的姓氏,據北韓說,除了姓金的是朝鮮原產,其他都是來自大陸(當然這說法是為了維護老金血脈的純正。搞不好,連金都是來自大陸)。朝鮮就是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建的,史稱箕子朝鮮,之後大陸移民絡繹不絕。阿裏郎這首歌,就是大陸移民在流徙的過程裏產生的,這點連朝鮮人都不否認。原產於中國東北。”
我:“長見識了。對了,問一句,為什麽管他們叫‘棒子’? 玉米吃太多?”
頌:“原來是是朝鮮人自己的稱呼,仆人。後來日本入侵中國,朝鮮人為虎作倀,東北民眾稱呼那些朝鮮幫凶為‘高麗棒子’。”
看看,這“棒子”之稱,原來是朝鮮人自己叫出來的,算不得歧視。
因為寫了那一篇,還有朋友說,“秀秀真人唄”!
秀秀就秀秀,誰怕誰呀,不就是大餅臉,單眼皮嘛,咱雖說醜點兒但也不至於見不得人。
於是我拿著手機,用那個自拍的功能對著自己一通猛拍。結果很失望。
你說怪不怪,常到朋友們有很好的自拍照,可是我的自拍照卻醜得如同藝術家手下醜化人的卡通畫。
前天晚上把自己關在廁所裏,對著鏡子左試右試,拍了幾十張,終於摸著了門道。
不容易啊,把自己拍成美女的功夫還沒有,但是,能把自己拍得八九不離十地象自己,也是巨大進步了。
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要把自己拍成範冰冰,嗬嗬。
大家給點主意哦,一定幫著把東施變西施。拜托了!

01.

02.

03.

05.

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