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的原文出處錯漏不少,補正的原文如下:
《養正遺規序》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蒙以養正,是為聖功,義至深矣。餘每見當世所稱材子弟,大都誇記誦,詡詞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鮮過而問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繄豈泉之咎哉。汨泥揚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弘謀公餘考昔賢養正遺規,擇其簡要可通行者,釐為二卷,篇帙無多,本末略備,用以流布鄉塾。俾父兄師長,以是教其子弟,毋輕小節,毋騖速成,循循規矩。雖蒙養之事,而凡所以篤倫理。砥躬行。興道藝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於大學之塗,庶幾源潔流清,於世教不無少助乎?欽惟聖天子昌明理學,文治日新,備員圻輔,分路揚鑣,循行風俗,與有人材之責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訓蒙士,為郡邑先。其或以是為迂為固為瑣屑而憗置焉,餘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陳弘謀題於津門官舍
《白話文譯文》
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會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點要從鄉裏街巷開始,人才的培養,則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易經》蒙卦的卦象為山下流出泉水(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坎,坎為水),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切切實實的行動來養育其德,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在童蒙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正知正見,這 是聖人的功業,意義是極其深遠的!我常見到現在那些所謂才子的孩子,不過是以會背誦一些經史典章、做些詩詞文章自詡,卻在道德品行這些根本的方麵,很少過 問。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出山以後就汙濁了,難道隻是山泉的過錯嗎?一個人隨波逐流,染上世俗的習氣,首先是父親和兄長教育的失職,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謹 造成的。於是我在公務之餘,推究古聖先賢給孩子啟蒙養正的規範和方法,並從中選出了簡明扼要、便於普遍施行的內容,整理成兩卷,篇幅雖然不算多,但也大致 上本末完備。目的是想要流通到各地的鄉校,使家長和老師們可以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子弟。不要輕視細枝末節,也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嚴格遵循古人總結出來的教育 方法。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孩童蒙以養正的事情,但是一個人應該如何落實道德倫理,躬行聖賢教誨,增強道德學問,都是從這裏開始的。如果像這樣讓一個人從小就 能夠把這些落實,將來等到讀“大學”之時,自然因源潔而流清,對現在的教育難道不也是有所幫助的嗎?當今的皇上親自提倡要昌明理學,天下道德教化日日增 新,在京都培養的大批教師,讓他們分別下到地方,用正確的教育去影響社會和百姓,負起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責任!我雖然愚鈍,但願也能夠盡自己的一點微忱,準 備培訓啟蒙老師,在這方麵為各地方帶個頭。有的人認為這是迂腐的、過時的、瑣屑的,故而不屑一顧,我為此感到心痛啊
這個譯文版本來源自網絡搜索,譯得很一般,大意在而已。
《養正遺規》乃國學精華之五遺規之一,其中的《養正遺規》,《教女遺規》,《訓俗遺規》都應該是兒時必讀的訓誡。本篇為該書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