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a heck of news about Bo Xi Lai’s removal from Chongqing’s No.1 post. People read this as Bo has lost stream to claim his future in the 18th Big. What do I want to say? Guys, you are too excited!
十七歲的最後一天?其實應該說是十七大的最後一年。我不過是借用了一句歌詞吸引眼球。我都不記得那歌到底是十七歲還是十九歲了。反正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講個故事給您。給大家在讀薄熙來免職的新聞的時候,當個佐料。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蘇共總書記。當年12月戈任命葉利欽做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從1985到1987,葉利欽在莫斯科幹了些什麽呢?莫斯科的政府機構在葉利欽上任之前,已經是個官僚主義和貪汙腐敗的政治場,這是拜戈爾巴喬夫的老政敵格裏欣的多年經營。所以戈爾巴喬夫派葉利欽進駐莫斯科,就是為了讓他把自己政敵徹底搞垮。
葉利欽說:戈爾巴喬夫讓我上因為他知道我的性格肯定可以掃平舊勢力,打擊黑社會,他知道我肯定可以把莫斯科的格裏欣舊人全盤清理掉…我們需要從零開始建立[一個新莫斯科]。
葉利欽的性格並非在莫斯科才開始如此暴風驟雨的強硬改革派。他早在Sverdlovsk當第一書記的時候(1976-1985),就已經有了這個當地人人稱道的名聲了。一邊整治舊官僚的腐敗,打擊與腐敗相連的黑社會,一邊親民和關注民生。葉利欽自己坐公車上下班,自己去菜場買菜,舉行公開的政務會議接受民眾質詢等等。1986年2月18日,Grishin被從政治局除名,同時葉利欽作為無投票勸的委員進入政治局。
葉利欽的改革贏得了民意,但卻受到了來自蘇共中央的阻力。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一個和平漸進的模式,與葉利欽所希望的急風暴雨是不搭調的。1986年2月葉利欽幫助戈爾巴喬夫成功地逼退Grishin之後,葉和戈之間的矛盾也就明朗化了。到了1987年9月,葉利欽成為第一個主動辭職的政治局委員,但被戈爾巴喬夫挽留。
1987年10月,在政治局例會上,葉利欽突然發難戈爾巴喬夫,認為戈的改革速度太慢,地方的第一書記還得象奴仆一樣順從蘇共總書記。這也是繼托洛斯基之後的67年來第一次有人敢公開挑戰蘇共中央總書記。結果是葉利欽被迫辭職。其實他造就準備好了辭職了。政治局委員是辭了,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也被捋了。但是葉利欽贏得了民眾的歡迎。1989年,葉利欽被莫斯科市民以92%的高票選進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這給了後來的葉利欽足夠的政治平台。莫斯科人與蘇共之間的政治對抗,也促成了蘇聯解體的主動力之一。
我說這段故事什麽意思呢?我是想提醒當前的中共黨中央,在處理黨內路線矛盾的時候一定要參考曆史的經驗教訓。有人說葉利欽是改革派啊。蘇共在80年代末的時候,是在戈爾巴喬夫緩步改革不到十年的時候,那時侯改革就是放權是蘇聯那個時代的呼聲。蘇聯社會從上到下都需要放權。莫斯科市委書記要權,莫斯科市民也要權。所以作為莫斯科書記的葉利欽就能代表人民的多數。
現在的中國,基層的人民要權,他們是要權來對抗前30年改革中的既得利者積累資本的行為。而既得利者也跟著喊深入改革是因為他們想趁火打劫。這個時候,人民要權和政治精英層的要權實質是不一樣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方向應該是削貴給民雙管齊下。給人民權力,需要在打黑除奸的配合下進行。所以比較曆史,不能簡單的比較一個人的政治主張,而要把他的主張和政績放在人民利益的大尺度下來衡量之後,再來比較。
比較之後,必須明白當今如何處理黨內路線矛盾的問題。黨內矛盾有轉化成黨外的矛盾的例子,曆史有之,不可不查。在十七大的最後一段時間裏,請中國所有人多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