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喜歡樣板戲?

來源: jiyimobuqu 2012-02-24 11:25: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0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jiyimobuqu ] 在 2012-02-26 12:57:5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最近比較懷舊,聽了不少樣板戲。據有關資料,“革命樣板戲”一詞出現於一九六七年五月。《人民日報》五月二十四日報道了“八個革命樣板戲在北京同時上演”,而後在三十一日發表了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 ,其中又五次出現了“八個革命樣板戲”的字樣。“樣板戲”一詞從此流傳開來。這兩篇文章提到了八個劇目,即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及交響音樂《沙家浜》。從次年到一九七六年,又陸續增加了一些樣板戲劇目,其中包括鋼琴伴唱《紅燈記》、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杜鵑山》《平原作戰》、《磐石灣》、《紅雲崗》;芭蕾舞劇《沂蒙頌》、《草原兒女》。 

 

作為“文革”產物的“樣板戲”,是一種扭曲了的文藝形式,與之伴隨的“十年浩劫”和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曾給人們帶來巨大傷痛。但為什麽備受“文革”折磨和愚弄的人,在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多年後的今天,卻依然對“樣板戲”“喜聞樂見”,而且奉為經典呢?


就我個人來說,我欣賞樣板戲,並不是擁護或懷念文革,看過我文章的網友都知道我對文革是堅決否定的。但對樣板戲這一文革遺產,我覺得是應該批判性地保留的。樣板戲某些方麵,特別是政治性思想性方麵,比如 “ 三突出” 創作原則,無限拔高主人公,臉譜化正麵人物,誇大人民內部矛盾,無可否認地帶著那個時代的印記,是應該否定的。 另一方麵,樣板戲又是京劇現代戲非常成功的改革例子,在藝術上是有創新的, 這種創新表現在中西結合、古典與現代結合。它成功地運用傳統的方法來表現現代生活,在音樂方麵,唱腔設計方麵,在舞台藝術上,包括布景等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文革旗手江青為創造樣板戲確實起了關鍵作用,但並非她一人的功勞。現代戲改革從六十年代初就開始了。江青為了替毛澤東發動文革製造輿論,利用了當時京劇現代戲的改革成果,動用了巨大的國家資源,動員最優秀的文藝人才,耗時多年,嘔心瀝血細細打磨,才成就了紅色經典

 

此外,我對樣板戲的熱衷還有一層懷舊的情感。我說的這個懷舊不是說懷念當時的這種狀況,而是當時的文化現象能夠引起你對青少年時代甚至童年時代的一些回憶。比如說《紅燈記》就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的趣事。

 

我小的時候,我爸是宣傳隊的一員,他在《紅燈記》中扮演李玉和。演出結束後,就順手把劇中的那個最重要的道具-紅燈,帶回家來。其實那個燈就是普通的手提燈,隻是在燈罩上塗了一層紅油漆,所以燈看起來是紅的。這個紅燈就是我小時候最重要的玩具。說是玩具,其實哪敢玩,像寶貝一樣細心嗬護。偶爾拿出來給別的小朋友看一眼,心滿意足地接受他們羨慕的眼神。過一兩天就換個地方藏,生怕被別人發現。另外一件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家牆上貼著一張《紅燈記》劇照,很著名的,就是在酒宴上,鳩山在一旁威脅利誘,李玉和大義凜然的樣子。平常看這個劇照就感覺很壓抑,但不敢說,怕別人說膽小鬼。碰巧有一次我得瘧疾,過一陣就打寒戰,大汗淋漓,頭昏腦脹的,看到這個劇照越發感到可怕,逼著家人揭掉方才安心。現在想來,國內對兒童心理確實照顧不夠,以為兒童個個都是小大人呐。

所有跟帖: 

江青同學還組織生產了東風式相機,現在是拍賣行精品啊 -從良小黑- 給 從良小黑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12 postreply 11:39:30

沒聽過幾段,不過喜歡京劇。 -hutu45678- 給 hutu45678 發送悄悄話 hutu4567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12 postreply 12:59: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