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鴉片和茶葉是近代國際遠洋貿易的主要產品之一。19世紀之前,中國人主導世界的絲綢貿易,產量和質量都無人可敵的。那時侯在國際上叫賣的made in china可都是上等的好貨。繅絲業是近代中國壟斷世界的一個行業。外國人不知道怎麽進入中國內地收絲,而聰明的中國人也很會在老外麵前要出好價。但是到了19世紀,國際貿易的局勢變了。日本超過了中國成為絲綢貿易主宰。
17世紀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造成日本絲綢進口驟減,同時絲綢價格飆高。這給落後的日本絲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日本絲綢生產的起步,當然是向中國學習的直接結果。隨著日本絲綢業的技術水平提高,日本逐漸也成為絲綢出口國之一。200多年以後的1850年間,日本絲綢出口量已達到中國同時期出口量的1/3。
1850年以後,日本人在兩個方麵作了技術革新。一是桑樹種植,從中國南嶺地區引進了一種可以一年雙熟的桑樹品種,中國主要絲綢產區的江南地區一直到20世紀初都沒有普及這個品種;二是學習了歐洲人的科學實驗手段,並用於在成繭和生絲環節搞技術進步。所以到了十九世紀末,日本人得以在整體技術上超過中國同業。
而中國長江中下遊絲綢產區在1850年後經曆太平天國起義,沒有發展出規模絲綢工業體,仍以小家小戶的生產單元為主。雙季桑也沒有得到普及。到了1900年前後,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絲綢出口量超過中國,後來在1930年時達到中國出口量的3倍。
這段時間,絲綢的巨象劉鏞如蛤蟆兄所述,正在忙著在“蓄極必泄”的理論指導下搞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