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漸漸大了,過了最適於放養的年紀。我不想做推媽,但更希望他能在學校找到快樂的第一個秘訣:自信。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多樹立自信呢?還是得會點兒什麽,懂點什麽,能玩點什麽吧。
九月以來,帶著他嚐試了好幾個Clubs。終於,這個月初的時候他告訴我:希望多上棒球,遊泳課,少去中文學校和學琴。
正合我意,中文學校和各種樂器班裏,烏鴉壓的一片華人小孩。外麵呢,娛樂健身室裏,都是打乒乓或者打撲克的爺爺奶奶們,偶有年紀相仿的媽媽們,不是練瑜伽就是傳教,我站在那裏跟人寒暄,特象個番外來客。
我也喜歡去棒球Club,遊泳池呢,當然更那個讓人心跳。說來也怪,讀書的時候在體育隊和網球俱樂部混了好幾年,看見健兒們別說心跳,眼睛都不帶放一點兒光的。可是今年呢,居然愛看教練們和帥爸們亮肌肉了。他爹有點兒鬱悶,搞不懂為什麽一對曾經酷愛網球的父母,生出來孩子居然對網球沒啥感覺,本來還指望著兒子來發揚光大呢。他媽比他爹聰明,“你又老冒了不是,咱那會子,不是沒得玩棒球麽?如果當時學校也有棒球場,沒準咱兒子他爹就是個棒球好手呢。”
對於棒球,我是一竅不通的。可兒子生來喜歡投擲動作,愛奔跑,爆發力也相當不錯。檢查了一下他的肌肉型和四肢型,雖然不是完全象我,但至少不象他大伯那樣隻能跑鴨子步。一年多以前的時候,還曾經帶兒子去學跆拳道和武術,結果發現他沒有半點兒興致,比劃兩下,完全是為了讓我高興。看來,所謂愛好,也是印著年輪和地圖的。生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想不愛老美三大球也是不可能的了。
那就學習棒球吧,不過上完課,平常也得自己練練的,看訓練場上,都是爸爸帶著孩子們練球,先生忙乎自己的事不常在美國,誰帶兒子練呢?孩子很快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跟club裏的一對小哥倆交上了朋友,小哥倆的爸爸,也非常樂意自己的小分隊裏多添一丁,剛好能做到每個壘都有人。
昨天黃昏,我坐在棒球場外的夕陽裏,一邊讀著一個叫小悅悅的中國孩子的不幸遭遇,一邊觀看著場地裏的白帥哥帶著兩個白小孩和一個黃小孩訓練。幾個孩子的歡笑聲,不時地將我眼眶裏滿滿的淚水一滴一滴地敲落。可憐的悅悅,為什麽你沒有生在美國?這裏雖然沒有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繁華,卻有太多真心愛自己的和他人的孩子的父母,以及孩子們最需要的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