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個形象的!

關東臘月休閑之打翹尜

圖片是在網上找的

打尜,我們這裏俗稱為“打翹尜”。這是盛行於民間的傳統遊戲,給青少年們帶來很多歡樂,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

尜,其形狀正如“尜”這個字一樣,兩頭小,中間大,是一種男孩子 愛玩的物件。其製作過程十分簡單:在直徑約三四厘米的木棍兒上取下約10厘米左右長的一小段,找出它的中間位置,然後從中間開始,用刀分別向兩端砍削,使 其兩端都呈尖狀,做成中間粗而愈向兩端愈細的形狀就可以了。做完尜,再找一塊一尺左右長打尜的木板或木棍兒,就可以開始遊戲了。

玩的時候,人數不限,先是大家通過一種方式(比如包子剪子錘)分 出攻守方,再確定一局多少杆等遊戲規則,然後,在地上劃出一個四方的“城”,各組先選一人站“城”內,然後根據城的大小,選擇遠近劃一道橫線,攻方就輕捏 尜一端,走到橫線處,往城裏投擲,若扔進“城”內,則兩組交換。扔不進,守方就要用木板擊打尜尖兒,尜便往起跳,在它未落地時,瞅準它,猛的一擊,尜便飛 出好遠。這個可以打3板,然後根據遠近要杆,一杆為3大步,你可以根據對方的個頭大小,步幅長短來判斷杆數,要好後,攻方認可就將尜撿回來再重複擊打,對 方不認可,那就要用步量。從城處開始起步,量上,守方就失敗,而且是連根撅,先前的積分也爛掉。就要換對方來守,若是尜扔在城的邊線上,那就是驢兒,擊打 者就要把擊尜棒從兩腿中間伸過去,擊打尜,三次擊打不中,或打不遠者就失敗了,失敗後,積分不連根爛。

一局結束後,對失敗者就該懲罰了:獎懲的方式分兩種,一個是累人 的,一個是戲弄人的。問要天尜還是要地尜?天尜就是往空中打,是累人的。挨累的舉著帽子到遠處接,直到接到為止。地尜則是戲弄人的,一棒打下去,不管擊沒 擊中,受懲罰者都要撿回來,站在發尜線處往城裏投,若是一次投進去,懲罰結束,投不進去,那受懲罰者就要趴在地上,用鼻子尖兒推動尜兒沿地麵朝前滾動,一 直滾到城裏。因為懲罰的力度有趣,所以在遊戲中常常出現爭吵,爭得麵紅耳赤,童心完全投入其中,真是妙趣橫生。

打尜遊戲競爭非常激烈,有時候一場遊戲競爭四五個小時還不能結 束,從村裏打到村外,從早晨打到中午,家中喊吃飯,滿村找不到人。由於打尜非常消耗體能,遊戲幾個小時後,雙方都累得滿頭大汗。遊戲激烈時,如果有一方體 力不支,提出認輸,則要接收對方的懲罰。如果不服輸,則遊戲繼續進行。記得有一年,我都參加生產隊勞動了,臘月裏出民工去修養魚池,我們沒事時就打尜玩 兒,有的社員都有好幾個孩子了,可玩起來,也童心未泯,樂不思蜀。有的人打尜“技藝”高超,能追著尜在空中跑,連續擊打,常能將尜打出數百米外,從這條街 打到另一條街上去。但尜沒長眼睛,有的時候它也會被人一棒打出去,正好撞在某個人的額頭上。額頭頓時會起尜那樣大的一個紫包。

有人總結說,打尜有益處,因為打尜時有擊打、跑、投擲、彎腰等動 作,屬於全身運動,能很好地鍛煉身體。可我覺得,小孩子愛玩這個更多是考慮了它的趣味性和刺激感,你看它競技性強,趣味獨特,沒啥技術要求,懲罰時還有一 定的刺激性,這對好搞惡作劇的青少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因為此,打尜遊戲在民間才流傳甚廣,也常讓我們這些離家在外的中老年人喚起遊子的鄉情,更能引起 快樂而美好的回憶。

所有跟帖: 

文字也是網上找的。。。忘了ZT兩字,要命的。。。 -玉珠- 給 玉珠 發送悄悄話 玉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9/2011 postreply 10:47:00

還是豬豬厲害~~~~~~~~~!!!!真好玩~~~~~~~~ -舞女- 給 舞女 發送悄悄話 舞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9/2011 postreply 10:48: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