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帶回的久遠的記憶。記得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

感動的是其中“革命家”的愛情。前幾年,讀了伏尼契的原著,感受完全不同於兒時的記憶。蒙太尼裏不再是那個“虛偽”的神父,而是一個掙紮在煎熬中的父親、男人。。。

和俄羅斯50年代出生的朋友談起過這部作品,好像“牛虻”在中國的影響力還遠勝過在當時的蘇聯。但是Shostakovich在他們的心目中的地位卻是很“震撼”的。

謝謝你這用心製作的好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