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96年(續)
李伯這人,你要說他是老粗,他可是比所有的人都精明。就說去經貿部上訪這件事,他就算計好了。要是讓配額這麽玩命漲上去,早晚一天他的企業就得黃了。所以首先必須製止這種無休止的漲勢。至於將來會變成什麽樣,他有通天的本領,但卻無法控製方向。中國早已不是一人看下萬人看上的時代。中央集體領導的妙處就是頂端多了一個互相看看的層麵。我爺爺以後中常委人數在擴大,讓國內外勢力希望影響中國政局的努力全都作廢。
接下來,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們又自以為是的出了新的配額製度。就是均價中標。這下李伯問題又了。預測均價實在是個高技術的工作。有困難,找鄉長。
這次的操作就那麽簡單了。均價不僅很難測,即使測準了,你也不一定中標,因為200萬噸裏一定有大部分都在均價附近,否則均價就成不了均價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製造均價。我讓他把那幾家聯合一起,拿十萬噸投出一個1萬元的標,剩下的40萬噸,則放在500。按照常理,另外150萬噸的標都會在400以下,那麽均價一定在500之上。
李伯讓我佩服得地方就在於大手筆。那一次他投出的價格是598。他在我的計算之上的加價越來越離譜。整個市場都傻了。他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讓這招標製度盡快停止。而他的手段,就是叫他盡快發展到對離譜的狀態。3百不夠,6百。6百不夠1千。這時他後來跟我講的。今天再說起李伯的話,你就明白為什麽國家的樓市調控是這個樣子的。如果調控過渡直接讓樓價下跌,和不調控讓樓價盡快瘋長到頂都是國家不能容忍的。所以調控與否,隻是樓價瘋頂的快慢問題。以為調控直接就會降價的是大錯特錯了。
那時候人們以為外商最傻了,因為沒見過進貨價格每半年漲30-40美元的道理。其實外商有這個漲價餘地,第一我們的原料在流轉環節被合理加價不下100%,運輸、倉儲、報關、以及JIT等環節。等到了最終用戶,原料總成本不到總成本的20%,打來打去沒多大影響了。
但是當時現實不是這樣,外商不失時機的出來壓價了。這不行啊,工廠和外貿公司的利潤全部壓低。整個價值鏈的利潤都讓經貿部截胡了。後來經貿部的新大樓在東單落成的時候,李伯狠狠地說,都是那咱的血汗錢啊。
鄉長一年,長進不少。中國農民是勤勞勇敢的。在中國忽視了這一點就要栽跟頭。80-90年代是鄉鎮企業的大發展。00年代是城市建設的大發展。80年代農村收入提高很快,90年代放緩,00年代城鎮收入飛漲而農村變得相對貧困。農民的勤勞帶來的不是富裕,那接下來的就是勇敢了。農產品漲價,也算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