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趙氏孤兒》兼談老陳

本文內容已被 [ 人在天涯 ] 在 2010-12-21 08:43:5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老陳拍電影有兩個毛病,一是喜歡概念先行,二是時不時用力過度。《梅蘭芳》在這兩點上是控製得最好的一部,兩個毛病可以說完全看不到,這也是為什麽有人評論說《梅蘭芳》是老陳“回複正常”之作。但是到了《趙氏孤兒》,老毛病又有點冒頭。

先說情節改編。把程嬰主動的“獻子救孤”變成了被動的命運安排,無疑是恰當的。即使象老陳這樣沉浸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也不可能再把主動“獻子救孤”這種行為當成一件了不起的義舉來美化。改編是對的,問題在於如何改?老陳改出來的故事,是由於一連串命運的安排,加上程嬰為了救其他一百多名嬰兒,造成程嬰亡妻喪子的結果。這裏就有些不合邏輯,為什麽呢?大前提是對屠岸賈來說,殺一個嬰兒還是殺一百個嬰兒根本沒區別。如果屠岸賈知道程嬰家的兩名嬰兒的其中一個是趙家孤兒,那麽他隻要殺掉這兩個就達到目的了;如果屠岸賈不知道這一百多個嬰兒裏究竟哪一個是趙家孤兒,那麽他會全部殺掉,一個不留。隻會有這兩種“如果”,不會出現第三種。而無論那種“如果”,程嬰的兩個嬰兒都活不下來,哪裏會有後麵的戲?後來程嬰帶著趙家孤兒投奔殺妻的凶手屠岸賈,不用太多心機也能猜出這人不是來過家家的,而聲稱“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屠岸賈不僅竟然收留了程嬰,而且還毫無防備地經常吃程嬰配的藥。

有人也許要說,這些不過是你的個人想法,故事裏的人物沒必要依照這個邏輯思考。好,就算您對,不說這個也罷。

屠岸賈這個幹爹當得不錯,不僅陪孩子玩耍,還教厚黑學,一副要把趙家孤兒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架式。人性複雜,咱不說啥,反正親手摔死嬰兒的屠岸賈看上去更象是這個跟他沒任何血緣關係的小子的親爹。影片的後半部分,幾乎成了這爺兒仨的舞台劇,除了黃曉明偶爾露露臉,基本沒別人什麽事,就連最後的生死對決也隻有他們仨出場!憑屠岸賈諾大的勢力和家族,其他人都跑哪兒涼快去了?不是俺吹毛求疵,而是這裏麵大有深意。俺最不欣賞的電影手段之一就是把電影拍成了話劇。老陳的這部新作前半部分還是電影,看著看著就奔話劇而去,幹嘛呢?再往下看,遮遮掩掩間,怎麽看怎麽象是在和《哈姆雷特》打交叉換位。兩劇的情節主線幾乎一樣:一個孩子被仇人殺了父親,自己卻不得不棲身仇人家,最終報仇雪恨。影片後半段人物數量的大量簡化,在效果上淡化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使三個主要角色逐漸脫離了現實感。個人感覺,老陳是想試圖把他們變成符號化的人物形象,就象哈姆雷特。

有人說你這是瞎掰!我也希望我是。老陳的骨子裏,不食人間煙火,這些年雖然說好多了,但一不留神,老毛病還是犯:總想弄概念,用力過度,“作”出了痕跡。

再說說攝影。文戲沒什麽花頭,基本模仿日本大型曆史片文戲的拍法,攝影機靜止平置,場麵調度不太在乎縱深感,很多場景太象皮影。武戲不多,影片開始不久那場宮廷裏的群戰,比後麵屠岸賈單騎救孤那一場拍得好。後麵那場即是在戶外的寬闊空間,又是馬上撕殺,按道理應該比較出彩,可是給人感覺這位攝影師不太會處理大場麵武戲。白馬在綠色的樹林裏橫向飛奔,算是悅目,但是接下來的一係列場麵太過平麵化,剪輯也沒能幫上忙,馬戰的驚心動魄絲毫沒表現出來。

表演。葛優隻能說發揮了平均水準,及格但沒出彩,表現好過《秦頌》,不如《夜宴》。俺總覺得葛優不太適合這類角色,麵部變化太少,處理相對文學化的台詞的火侯不夠,部分對白說得比較生硬。王學圻這次雖不如在《梅蘭芳》裏的表現出色,但也合格地完成了任務。畢竟功底在那擺著,屠岸賈這一角色雖然性格複雜,但老王演起來毫不費力。

前兩天看老陳接受許戈輝采訪。他明顯老了,不僅是外表,思維也不如以前敏銳,不過他比過去坦誠和寬容了一些,承認自己在《霸王別姬》之後相當一段時期內,一直抱著追求獲獎的目的在拍電影;承認自己不上網不太用電腦,因此對胡歌的“饅頭”一開始很不能接受,現在看來它是件有趣的東西。

企圖心這個東西,絕不能沒有,好電影都是出自好的企圖。但另一方麵,要看它用在什麽地方。老陳拍《黃土地》的時候,初出茅廬,年輕氣盛,身邊有張藝謀,何群這些誌同道合的夥伴,心思裏除了琢磨怎麽把影片拍得與眾不同之外,別無旁騖;後來拍《霸王別姬》,本來老陳沒看上這個題材,嫌俗,架不住徐楓幾次三番的勸說,才同意執導。勉強若此,心裏自然不可能有多少名利上的企圖;《梅蘭芳》是為了履行當年對梅家人作出的許諾,也沒有多少電影之外的小算盤,對老陳來說,這三部電影是三個巔峰。

拍《孩子王》的時候,老陳心裏想的是年輕時候的自己;拍《風月》和《荊柯刺秦王》的時候,心裏想的是戛納(自己承認的);拍《無極》的時候,既不想放棄概念,心裏更關心的卻是票房。全片的電腦特效出來後,老陳不滿意,但是已經沒時間修改,因為首映日期已定,隻好用了這個後來讓無數觀眾看出破綻的特效(也是自己承認的)。

為什麽選擇《趙氏孤兒》這個故事,除老陳自己外沒人知道,希望不是故事裏那一絲哈姆雷特的因素。中國曆史上比這段故事更具有電影感,而且尚未被拍成電影的有不少,比如符堅和慕容垂的故事,比如烽火戲諸侯,比如臥薪嚐膽,比如負荊請罪加長平之戰,等等,有人物性格,有情節起伏,文有精彩台詞可用,武有經典大戰可拍。不上網不用電腦而又酷愛中國曆史的老陳,不知道在其中是否能找到下一部電影的靈感。如果有的話,希望他放下企圖心,從心中的講台上走下來,讓曆史自己來說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