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康德的《個體的特性》(1)--“論麵相”
付明泉
2010年9月
曾有人說,哲學道路上,必須通過的一座橋,這個橋就叫康德。 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論《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對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康德在還有很多哲學短文,很多因為闡述了“普遍的真理”而被廣泛的研究。
康德的《論個體的特性》從天性,氣質,麵相等方麵闡述了個性,而其中的多血質,憂鬱質,膽汁質,粘液質性格的分析更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這篇文中,我們看看他的麵相的一節。
首先,康德認為:“人們不應該挑剔一張麵孔的醜陋”。前提是:“隻要這張臉在其表情裏並未顯示出一個被罪惡腐蝕的心靈,也沒表現出一種生來就不幸的罪惡傾向。他進一步說,比如一張一說話就獰笑的臉,或一張在看別人時毫無溫厚之色的狂妄無知的麵孔。, 而有些人的臉是陰森森的,而有人的臉則是充滿妄想和幻想和想像的臉。” 這可以看出,康德不認為五官的美醜是該挑剔的,但是前提是其“醜”是自然的不是性格個內心惡引發的。他進一步闡述說:“對一個人而言,臉上的膚色和瘢痕使得他變醜並不重要,如果他眼中閃現著善意,目光中帶有安寧的表情煥發正直的光輝,他就總是可以讓人喜歡並值得人去愛,大家也可以都這麽承認。人們拿這樣的人及其可愛之處來打趣。”
盡管如此,康德也認可麵相和內心的必然聯係。他說,“神態總與人的內心活動相伴,經常的重複就不由自主地慢慢形成固定的麵容。”,康德風趣的指出,“這種麵容在死去的時候就沒有了,所以正如拉法特所發現的,在活著時看上去是一個惡棍的可怕的臉,在死時反而好像變得高貴了,因為這時人的所有肌肉已放鬆,似乎隻剩下了無邪而安寧的表情。”
康德進一步闡述了人麵相和內心的關係,他說,“有這樣的情況,即一個在年輕時保持不受誘惑的人,盡管在以後的歲月身體完全健康,但是逐漸的放蕩,荒淫無恥而有了另外一副麵孔,但這並不能歸於他的自然稟賦(相貌)。”這也許就是後來經常說的“相由心生”,即或者諸有些不笑的人當他們忽然故作笑容的時候會顯得僵化和不自然,甚至有點陰森和恐怖。或者我們可以通過人的麵相確定人的性格和善惡。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