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見真情,老人悉心照料癱瘓妻子16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因為我們是夫妻,照顧她是我的責任。”家住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園灘分場已經72歲的夏國清老人,已經度過了十六年重複的生活:照顧癱瘓臥床的老伴,吃飯、擦身、洗衣服,包下所有的家務事……他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地照顧著今年70歲的妻子餘芝秀,近六千天的日子裏,他甘之如飴。

在張家列大隊,夏國清照顧癱瘓在床妻子的事情,在周圍人口中被傳為佳話,大家都交口稱讚:“悉心照顧癱瘓妻子十六年,不離不棄,用實際行動譜寫人間真愛,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家。”


妻子意外癱瘓,16年來他和衣而睡

4月23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夏國清的家,房間內整潔幹淨,沒有一絲異味,幾縷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床前,讓人覺得明亮而溫暖。躺在床上的餘芝秀,頭發有些花白,但臉色紅潤,精神還算不錯。“全靠他啊,這麽多年照顧我。”得知記者的來意後,餘芝秀一邊向記者打招呼,一邊說著丈夫的好。

夏國清告訴記者,16年前,在2008年的春天,妻子因患有嚴重類風濕關節炎導致癱瘓,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麵對不幸,夏國清沒有退卻,選擇了堅守。“原來是她陪著我,現在是我陪著她。不管她變成什麽樣,我絕不會舍棄她。她在床上躺幾年,我就照顧幾年。”夏國清說。

每天早晨,夏國清早早起床做飯打掃衛生,伺候妻子洗漱起床,處理大小便,做飯喂飯、按摩喂藥。他坦言,喂飯時是最累的,一次一小口,一點一點地喂,吃頓飯要花一個多小時,特別是在冬天。

這一堅持,就是16年的時間。

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夏國清養成了一個習慣,和衣而睡。餘芝秀床旁有一扇推拉門,門的另一邊就是夏國清的床。兩張床相隔不過1米的距離,方便夏國清隨時過來。

“我都是穿著衣服睡,晚上她有時候要喝水,要上廁所、按一按後背、揉揉肚子……這樣她一叫我立馬就能起來。”夏國清指向推拉門,“已經拉壞了好幾扇了,都是兒子回來幫忙換新的。”

很多癱瘓的病人都會長褥瘡,可在夏國清的悉心照料下,臥床十六年的餘芝秀卻從未長過褥瘡。為了讓妻子躺著舒服一些,夏國清為妻子鋪了三層被褥,並且經常晾曬。

“我每天都給她擦身子、按摩,床上的被褥經常換洗,不然她躺著不舒服渾身疼……”夏國清介紹,一直躺著也會很難受,為此街道還給送了輪椅,但由於妻子是全身癱瘓,不能支撐她一直在輪椅上坐著,但可以偶爾坐一會,這給了他換床單被褥的時間。

在跟夏國清聊天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餘芝秀一直望向床頭的牆壁,白色的牆上貼滿了孫子孫女的照片。原來這些都是二兒媳婦專門布置的,因為孩子在武漢上學,為了方便婆婆隨時都能看到,特意將照片打印出來貼在牆上。

兩代人接力照顧,用愛撐起完整的家

2004年,夏國清從機務隊退休後承包了20畝魚塘,和好友曹火炎開始養魚,妻子則負責給他們燒火做飯。

一畝塘投多少尾魚、各品種的配比是多少,如何投料,如何捕魚……為了能養好魚,夏國清積極參加村裏組織的養殖技能培訓,重點學習養殖技巧。他還四處求教養魚大戶,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積累了豐富的養魚經驗,特別是在飼養和魚塘管理方麵,他總結出了自己的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年左右,魚塘裏的魚養得又肥又大。魚塘裏打工的村民也越來越多,最忙的時候,10多名工人在裏麵忙活。

張家列大隊書記蔡建華說,一畝魚塘產量2000斤,每畝魚塘產值6000元,一年下來能為村集體增加不少收入,規模化養殖需要大量勞動力,也直接帶動本村村民就業。

直到2008年妻子遭遇病痛的折磨,此時正值魚塘春耕備播,夏國清隻能一邊照顧妻子,一邊兼顧著魚塘生意。“老伴心疼我,她還總是鼓勵我安慰我,她的心態比我好。”夏國清表示,一邊是老伴,一邊是打工的村民,他隻能咬牙堅持,每天起早貪黑,在家裏和魚塘之間奔走。

自從母親癱瘓臥床後,小兒子夏耀兵辭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武漢,在新洲找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隔三岔五就回家,幫父親做飯,陪母親聊天。

2023年,夏國清突發心髒病入院了半年,這段時間由兩個媳婦輪流照顧餘芝秀。住院期間,夏國清每天都會過問老伴的情況,關心著她的飲食起居。

“很羨慕父母這樣的感情,爸爸每天都會跟媽媽視頻,想盡快回家陪伴媽媽。”大媳婦胡柳英說,出院後,因為父親身體原因,20畝魚塘隻能轉包出去,現在自己也是有時間就來看望父母。

如今,夏國清在自家小院內養了10隻雞,還種了半畝地,兒子媳婦經常回來陪伴,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說起夏國清,鄰居們對他都是讚不絕口。83歲的陳桃榮和他們兩口子以前是同事,也是多年的鄰居,“夏國清人非常好,對鄰居好,對老伴更好。天天照料癱瘓在床的老伴,家裏收拾得很整潔,老伴身上也弄得幹幹淨淨的,臉上都是樂嗬嗬的。”

這些年,夏國清和妻子一直都是漲渡湖街道的重點關愛對象,每逢節日,各單位都會上門看望,送上生活物資。漲渡湖街道民政辦負責人表示,轄區內共有28名像這樣的服務對象,他們定期會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探訪關愛服務,做到及時發現、有效防範、穩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