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中國的“奉陪到底”和“有心無力”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習近平喜歡足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至少他的公眾形象是這樣展現的

9月18日被中國視為國恥日,1931年的這一天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每年的這一天中國各大城市會響起防空警報,提醒中國人勿忘國恥。


特朗普選擇中國民族主義情緒最高漲的一天,宣布實施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打擊措施。彭博社稱,北京的民主主義情緒意味著這不再僅是一次經濟摩擦。

今年以來,中美之間貿易爭端逐漸演化成貿易戰,無論美國如何出招,中國都做出奉陪到底的姿態,立即出台同等力度的報複措施。

直到2000億美元征稅計劃實施,中國的反擊“有心無力”,不再等量——鑒於去年中國僅進口了價值13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中國無法找到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於是推出“經過精心設計的600億反製額度”。

再加上雙方已經互相開征的500億美元商品,中國已沒有繼續打擊的目標。

然而,特朗普似乎意猶未盡,實施2000億美元計劃同時,他表示,“如果中國采取報複措施打擊我們的農民和其他產業,我們將立即進行第三階段,即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如果貿易戰繼續,“無貨可征”的中國會采取哪些措施對抗美國?

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貶值是外界最先可能想到的抵抗貿易戰的手段。特朗普在8月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指責中國操縱其貨幣匯率,以對抗美國加征關稅的政策。

特朗普的指責並非空穴來風,人民幣匯率還是在貿易戰的硝煙中一路下行——7月27日的人民幣匯率比4月2日的今年最高值下降7.82%。這意味著,赴美留學的學生家長如果晚3個月交今年的學費將多付出1.7萬到3萬元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來抵消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人民幣貶值有助於提振出口,因為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商品變得更便宜。

雖然如此,但這一輪人民幣貶值可能並非中國政府主動而為,一方麵,同期美元走強,很多新興市場貨幣都大幅度貶值;另一方麵,人民幣貶值無異於引鴆止渴,對中國經濟長期傷害更大。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星期三(19日)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因為人民幣匯率單向貶值對中國弊多利少,中國決不會走靠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的路。

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在接受BBC中文采訪時分析說,人民幣如果失控貶值,將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負麵影響,國內投資將減少,鼓勵人民幣外流,摧毀企業發行美元債務,給資產泡沫帶來很大壓力,導致中國進一步提高對外資的屏障。



中美關係對中國舉足輕重,但習近平在2018年6月22-23日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中卻對兩國關係隻字未提。

非經濟手段幹預在中國的美企?

無法用人民幣貶值對衝貿易戰影響,在中國經營的美國企業擔心中國用非經濟手段打擊它們,以報複美國施加的關稅。

《紐約時報》引述一些與蘋果公司關係密切的人稱,由於貿易戰升級,蘋果擔心中國會以妨礙業務發展的方式進行報複。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分析員高路易(Louis Kuijs)向法新社表示,蘋果手機等產品在中國都是暢銷商品,一旦貿易戰蔓延,中國當局會想方設法對這些美國商品設置障礙。加大衛生健康、安全以及稅務等檢查力度,延誤美國商品進關,抵製美國貨,這些都是可能的報複手段。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威廉·紮裏特(William Zarit)也擔心美國企業在中國遭受過度檢查、稅務審查、海關延誤等糟糕的情形。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庫克向特朗普表示美國的強硬言論將威脅蘋果在中國的地位

從經驗來看,這類舉措似乎很有效,去年因“薩德”得罪中國而推出的“限韓令”,曾經讓韓國汽車品牌銷售量一個月內下降了一半。

據路透社報道,在中美貿易摩擦後,福特汽車已在中國的港口遭遇延誤。

陸修泉(Brock Silvers)認為,中國可能會這樣做,但後果很嚴重,因為會對外商投資產生寒蟬效應,影響更多潛在的外資來華;其次,還會鼓勵在華外企加快速度轉移到其他國家。

而且在華美國企業的利益與中國是一致的。以蘋果公司為例,其iPhone和iPad等產品在中國組裝,雇傭了幾十萬工人,如果處理不慎,可能影響就業和社會穩定,這兩點恰恰是中國政府十分看重的。

增大貨幣供給,提振經濟?

在回擊美方的關稅打擊措施之前,中國推出第三招可能還需要先穩住國內的經濟根基。

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堅持“去杠杆”改革措施,降低負債率,從而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

然而,隨著貿易戰的白熱化,“去杠杆”似乎有了鬆動的跡象:7月23日,當天並沒有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中國央行卻出人意料地推出高達5020億元一年期MLF,這是央行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的單日操作,被解讀為"放水"和"送蛋糕"。官媒隨即表示,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從"去杠杆"向"穩杠杆"轉型。

此舉被專家認為是提振經濟的不得已之舉。陸修泉對BBC中文稱,中國為了應對已明顯放緩的經濟,隻好扭轉一直堅持的去杠杆政策,轉而采取各種措施來增加金融流動性。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不過,這一轉向也帶來了泡沫膨脹和破裂的風險,一旦發生將重蹈日本"失落二十年"的覆轍。中國政府顯然意識到這一點,7月底的一次會議上宣稱“堅決遏製房價上漲”,此前通常官方對房價的表述是“遏製過快上漲”,這次不僅去掉“過快”,還加上“堅決”。潛台詞大概是,動用必要行政手段,不許房價上漲。

壓住房價後增加貨幣供給,政府的目的是將資金引流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增長,但不吹大房產泡沫。

然而,這也不是萬全之策。陸修泉說,從目前來看,投資繼續放緩,市場非常消極,貨幣也在走弱,今年底如果美聯儲繼續加息,還會引發貨幣流出壓力。

陸修泉認為,三招都不好使。“隨著貿易戰深化,中國獲益極為有限,贏的機會微乎其微。明智的做法是,與美國達成最有利的妥協,然後在宣傳上聲稱自己取得勝利。”

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肯尼思·波梅蘭茲(Kenneth Pomeranz)上月向BBC表示,中國領導人進行戰略上的報複措施,瞄準共和黨票倉區域,同時選擇了容易替代的產品,比如大豆。

波梅蘭茲說,可以想象,中國官員希望,如果他們表現得非常強硬,最終結果是:美國要麽接受一些無關緊要的象征性勝利,要麽美國政壇在中期選舉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