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內安全,美國把防線推到了境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加強國土安全,一個辦法是將防線前移。

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正在尋找新的地點,擴大實施境外通關查驗(境外預先通關)US border preclearance。

預先完成入境美國的通關查驗(preclearance)並不等於“入境美國”。

實施境外通關查驗的機場,可以使乘客在飛機起飛前,在機場設置的美國海關和移民局辦事地點完成通關,這樣在抵達美國後,直接提取行李離開機場,無需通過美國海關。

加拿大多倫多皮爾遜國家機場在1952年率先實施,目前共有加拿大、愛爾蘭都柏林和香農機場、巴哈馬自由港和拿騷(Nassau)、阿聯酋阿布達比、瑞典斯德哥爾摩、多明尼加、英屬百慕大等8個國家18個關口參與。


加拿大機場除多倫多外,還有卡爾加裏(Calgary)、埃德蒙頓(Edmonton)、哈利法克斯(Halifax)、蒙特利爾(Montreal)、渥太華(Ottawa)、溫哥華(Vancouver)和溫尼伯(Winnipeg)等機場。

不過,“入境”代表的是跨越邊界(border),進入一個治理機關的控製勢力範圍。而通關查驗(clearance) 是合法入境前必須完成的程序,其內容主要包括安全檢查(security inspection) 及海關申報(custom declaration)。通過這道程序代表“你現在‘可以’合法入境了”,並不等於“你現在‘已經’合法入境了”。 

國境邊界並不在通關查驗櫃台,也不會跟著通關查驗櫃台移動。


為什麽會有“完成通關查驗=入境”的感覺,是因為通關查驗櫃台“通常”就設置在國境邊界上,所以一旦完成通關查驗,通過櫃台旁的通道,就“入境”了。但“通常”設置在國境邊界上並不表示通關查驗櫃台“隻能”設置在國境邊界上。

境外通關查驗,就是將進行通關查驗程序的櫃台設置在國境邊界之“外”。最重要的功能是事先完成安全檢查及海關申報程序,讓人可以在抵達入境目的地後,可以直接入境。

在完成境外通關查驗之後搭乘的班機飛抵美國之後,該班機及機上乘客可以如同美國國內航班、國內乘客般進行接下來的航班/行程,並不是因為完成境外通關查驗之後“已經入境美國”,而是因為乘客在完成境外通關查驗後,已經通過與入境美國相同強度的安全檢查並完成海關申報,基本上已經排除掉妨礙美國境內安全的威脅。


在飛抵美國真正“入境美國”之後,不需要再次進行入境安全查驗及海關申報就可以將相關航班/乘客“等同於”國內航班/乘客來處理。

在完成境外通關查驗後搭乘的赴美航班上,不能購買免稅商品,並不是因為“已經入境美國”,而是因為“計劃要帶入美國境內的物品已經完成海關查驗通報程序”。


由於在登機前已經完成海關查驗申報程序,此時如果允許乘客在機上購買免稅商品,萬一新購買的商品加上登機前已經通過海關查驗程序的物品的價值或數量超過入境美國時可以免稅帶入的額度,就必須向海關申報。

這麽一來,境外通關查驗所能發揮的加快通關入境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飛機上不會販售免稅品,是為了避免乘客購買免稅商品導致必須再度向海關申報的麻煩,不是因為已經入境美國。 

真正的“入境美國”仍舊必須飛機飛入美國領空的那一刻。地理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