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借力柴靜 放倒出鏡的“環保英雄”有深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專題頁麵
山西省紀委19日消息稱,山西省環境保護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劉向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劉向東曾在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中出鏡替治汙不力辯解。觀察人士指出,借助柴靜紀錄片的輿論效應,中紀委順勢拿下曾經高調的環保官員,也意味著將開查環保領域腐敗行為,而作為能源大省的山西省自然首當其衝。有觀點認為,山西官場“塌方式”腐敗所涉官員多被指與能源領域有關。而環保係統扼項目上馬的“前置”關卡——環評審批,這項職能也被認為是扼其命脈。

公開資料顯示,劉向東2013年從山西省環保廳廳長任上去職後,當年7月調任山西省委巡視一組組長。至少在2014年4月,他還以該職務向呂梁做巡視工作反饋。呂梁自2014年2月起,爆發腐敗窩案,時任呂梁市長丁雪峰,原副市長張中生,前任呂梁市委書記杜善學(時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前任呂梁市委書記聶春玉(時任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相繼被查。但尚不能證實,劉向東與呂梁窩案有關。

耐人尋味的是,山西省紀委通報劉向東落馬消息時,僅提及其早前的環保廳主官一職。山西是能源大省,山西官場“塌方式”腐敗所涉官員多被指與能源領域有關。而環保係統扼項目上馬的“前置”關卡——環評審批,這項職能也被認為是扼其命脈。



一位熟知山西政情的人士向陸媒澎湃新聞表示,劉向東手握此項重權,與能源腐敗難脫幹係。超過兩位知情人士證實,在去年山西富商張新明、華潤高管宋林被查後,曾有調查組進駐山西省環保廳。而另一位接近山西省環保廳的知情人士稱,劉向東落馬還可能與一個資金體量過億元的汙染源監控項目有關。

劉向東以曾經的媒體人、國企掌舵者身份轉入仕途,曾任商業、貿易機關主要官員,也曾任主政地方,但不管論任職時間、還是曾享有的官聲名望。“劉向東是中國的環保英雄”——2007年6月,山西一家媒體發表文章稱讚這名時任的山西省環保局局長。2008年10月29日,劉向東因在山西環境質量改善事業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而榮獲全球公益慈善聯盟最高獎項——金質勳章,成為大陸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但好景不長,劉向東並未如期高升,而其任職環保廳長後期,有關劉向東權力尋租的舉報和傳聞不絕於耳。不少人猜測他不能從“環保廳長”任上全身而退,但他涉險過關。不過該來的最終還是來了。在他60周歲時,終究未能“全身而退”。

曾任省委巡視組組長

2013年7月,劉向東擔任山西省委巡視一組組長,負責巡視煤炭重鎮呂梁。至少在2014年4月,他還以該職務向呂梁做巡視工作反饋。

1955年出生的劉向東是河北平山人。在山西大學中文係本科畢業後,這名河北人便在山西紮下了根。

他在此後熱衷宣傳,接近媒體的個性應與其早年經曆有關。劉向東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在此後接近10年時間裏,他先後在山西電視台、山西廣播電台當編輯、記者。“作為工業記者,我對山西經濟產業非常熟悉”,劉向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

1985年,“三十而立”的劉向東從媒體界轉入仕途,調任太原市第一商業局。在之後的9年時間裏,劉向東一直在商貿係統中騰挪——他先後任太原市一國企天龍大廈總經理、黨委書記,山西省外貿廳副廳長。

一位曾在劉向東“天龍大廈”時期接觸過他的人士評價其“很有能力,一手把天龍大廈打造成華北地區有名的商業項目。這以後還上了市。”這位人士還透露,劉“少年得誌”與一位省級領導的支持有關,他頗得該領導賞識,從而成為山西政界的新星,紅極一時。但不久後這位省級領導去職後,劉的仕途升遷步伐驟然放緩。“很長一段時間並不得誌。”

1994年他短暫離開省直機關,前往忻州任行署副專員。三年後,又回流省城,先後任山西省貿易廳副廳長,並在2000年到2006年間任山西省供銷社理事會主任、黨組書記。由此計算,劉向東在商貿相關部門任職超過17年。

轉戰環保係統

2006年,劉向東轉入環保係統,出任山西省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山西環保行業人士稱,當時的山西,大氣環境和水環境都在全國排位倒數,也正是環保工作備受重視和開始發力之際。山西汙染甚至驚動世界,臨汾當時被境外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十大區域之一。

上任之初,劉向東就建議對官員進行環保獎勵,隨即引發巨大爭議。

據《鳳凰周刊》報道,山西省環保局和財政廳想出了“高招”:凡退出全國大氣汙染最嚴重城市前5名的,給予重獎;空氣質量指數位次前移10名的城市,給予特大獎。獎勵最高額度達到200萬元人民幣。重獎的對象以個人為主,主要為各重點城市的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環保部門領導及有關人員。

報道還稱,“獎勵百萬”,隻是山西環保新政手段之一。自2006年3月劉向東出任山西省環保局局長以來,一係列嚴厲的環保懲治措施先後出台,甚至有3位市長,接到了環保局督促進行環保工作的公開信。

“治汙壓力很大。” 前述熟知山西政情人士透露,劉向東調往“看似不相關的環保係統”任職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麵因特殊原因,環保廳長一職被空缺出來,而省裏需要一個鐵腕人物開拓局麵,劉早年的工作履曆,敢想敢幹,“不怕得罪人”的個性被認為是合適人選。

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次年5月,劉向東也從此前的山西省環保局長調整為山西省環保廳長。2013年3月,劉向東卸任山西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書記、廳長。2013年7月,劉向東擔任山西省委巡視一組組長,負責巡視煤炭重鎮呂梁。至少在2014年4月,他還以該職務向呂梁做巡視工作反饋。

鐵腕治汙被稱“環保英雄”

劉向東主導的查處環境違法問題、關停汙染企業、區域限批係列行動,鐵腕治汙受普遍好評。

從商貿相關部門任職超17年後轉入環保部門,劉向東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他在2006年對一位專訪他的記者說,“許多人都認為我是外行,但其實我雖然從事經濟工作,但我對環保並不陌生,而且對山西的環保有很深的認識。我的第一個工作是記者,將近十年的時間裏,我作為工業記者,對山西經濟產業非常熟悉,而這些產業就是汙染源。後來又擔任過商務廳、供銷社及忻州地區任副書記,可以說,一直在山西的經濟的一線工作,對山西省的經濟及產業是非常熟悉,而山西省的經濟被人稱為黑色經濟,你說我怎麽能不熟悉環保。”

2006年曾采訪劉向東的記者回憶道:“劉向東敢幹敢說,善用媒體宣傳造勢,他並不回避自己宣傳的痕跡。”

“2006年3月29日,是劉向東走馬上任的第一天,當日下午,召開了局務會議。會上他提出了25個大問題、60個小問題,都涉及環保深層次問題。之後,他帶領環保團隊,深入多家企業、60多個重點縣,拍成了電視紀錄片《憂患家園》,讓觀眾目睹了山西觸目驚心的汙染狀況。麵對眼前尷尬的生態環境,他選擇了背水一戰。”

劉向東“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其實是先從環保係統內部燒起。“我第一次開會,來的人就很不齊,於是要求局裏開始整頓紀律,一支沒戰鬥力的隊伍又怎麽能把工作幹好,之後對環保隊伍自身的要求也提了很多,現在環保隊伍的風氣與原來大不相同,上下班都打卡,一改以前簽到時的拖遝。”他曾表示。

“震蕩山西”

多數媒體不吝於用“鐵腕”和“困境突圍”形容劉向東和他的治汙風暴,並稱其“震蕩山西”。

在此期間,劉向東掀起“摸汙染家底”行動。山西率先在全國搞起“百縣千企萬民環境意識調查”,從2006年6月至9月間,“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崗位的人員紛紛參與了調查,實際參加人數達到9411人。經調查。山西省環保局將這些分析結果以專題的形式公布於眾。”

媒體人出身的劉向東也一改此前“回避媒體的態度”,“半年來,山西省各媒體及新華社、《中國環境報》、《環境保護》雜誌等發表有關山西環保的文章近百篇,創造了曆年來的最高。網上搜索”山西環保劉向東“,更會搜索到萬餘條相關信息,山西環保真正引起了全國的高度關注。”其後劉向東主導的查處環境違法問題、關停汙染企業、區域限批係列行動均受到普遍好評。他需要直接觸及的地方政府的利益。

劉向東曾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回應環保部門對違規項目監管不力時直言:這個貓呢是地方政府養的,能不能捉耗子,捉幾隻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

2006年10月12日,劉向東分別致信時任臨汾市市長李天太、時任陽泉市市長白雲、時任大同市市長豐立祥,分析了三市造成嚴重汙染的原因,要求三市盡快摘掉重汙染城市的帽子,並對今後的環保工作提出了建議。

上述三市市長在接到信後迅速回應並表態“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別是空氣質量的改善。”聚光燈下,劉向東以環保官員的身份獲全球公益慈善聯盟最高獎項——金質勳章。“他的形象很好,很被看好。”一位知情人稱。

被指違規提拔手下官員

劉向東並未如許多人所料仕途更進一步。他在7年時間,連任兩屆環保廳廳長。山西環保廳內部人士認為,對於劉來說,這樣的局麵並不讓他“滿意”。但另一位熟知當地政情的人士認為,在山西這個能源大省,環保廳廳長是一個重要的實權部門,其核心程度僅位列於財政、發改、國資等部門之後。環評審批被認為是環保廳最關鍵的一項職權。根據相關規定,發改委所批複項目的前置條件是完成環評。環評不通過者不能上馬。

在劉向東主政環保廳的後期,治汙風暴趨於平靜。但有關他違規提拔手下官員、在重點項目中權力尋租的舉報卻不絕於耳。

一個資金體量高達8.5億元的“汙染源自動監控中心”進入公眾視野。山西省環保廳2008年3月3日在其官網上轉載的消息稱,“我省創新環境管理手段,總投資8.5億多元,全國第一個‘監控合一’的省級汙染源自動監控中心日前在我省建成並投入使用,這徹底改變了在線監控隻監不控的尷尬局麵。”一位山西環評係統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劉向東或涉該項目的違規操作而被查。

至今在網絡流傳的一則舉報稱,2008年,山西某環保公司承建的山西長治某垃圾處理廠項目,涉嫌編製虛假科研報告及虛假資產評估報告,“打著環保項目的幌子非法圈占農田上百畝連商品房的建築用地也變相弄進來了。”該舉報提及了去年落馬的山西省環保廳原總工程師趙義和劉向東,稱企業通過中間人找到劉向東“要了環保補貼資金800萬元,劉向東吃回扣200萬元。”
家在北平 發表評論於
一碼歸一碼,貪官就得治,但不等於這輩子沒幹過正經事兒。中國人什麽時候才能擺脫“好人壞人”的幼稚思維。
軒轅劍 發表評論於
2013年7月,劉向東擔任山西省委巡視一組組長,負責巡視煤炭重鎮呂梁。至少在2014年4月,他還以該職務向呂梁做巡視工作反饋。

嗬嗬,原來中紀委巡視組中也都不是東西。
GG2006 發表評論於
惡官就得罷...
非否 發表評論於
中國環保官員的權在於閉著的那隻眼睛
好望角駱駝 發表評論於
功高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