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罕見集體變臉 除政治霧霾邁出關鍵一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專題頁麵
柴靜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用一係列 “驚悚”的數據喚醒了中國人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其中一個罕見地現象引人關注,即接受采訪的官員似乎全都出人意料地“變臉”了。鏡頭前的他們,不再打官腔,不再說著連自己都不相信且如裹腳布般又臭又長的話,而是用平實的態度、接地氣的語言,向外界展示了中共官員們“不同尋常”的一麵。官員為何不能好好的“說人話”?中共官場積弊已久,換個角度看柴靜的《穹頂之下》,顯現的便是政治霧霾的“穹頂”下,官場內官僚氣息濃厚導致政府部門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官場惡習。

除了驚人的調查數據嗎,柴靜誠意之作最讓公眾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接受采訪的幾位官員頗為坦誠相見的“真心話”。“大麵積造假,或者說得更嚴重一點,全麵造假,這是行業內的秘密,90%基本配置都不在”——北京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環保部門肯定是有惰政的嫌疑,這個我承認,肯定是這樣,你也沒有再追。我現在都張不開嘴,我怕人看見我沒牙(因立法缺陷,無明確執法權),環保尷尬不就尷尬在這兒嗎?”——環保部車輛汙染研究處主任丁焰;“我早就想卸任這個標準化委員會主任了。外麵人就說你拐向中石化,中石化就說你吃裏扒外,裏外不落好。”——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前總工程師、國家石油標準委員會主任曹湘洪。有網民直呼:“他們終於‘好好說話’了!”

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單就如何說話的問題,顯然是不為也。而對於霧霾背後的症結所在,數位官員也是心知肚明問題出在哪裏。但是發現問題之後,卻不約而同選擇了緘默。待到解決問題的環節,也一以貫之地踢皮球,互相推諉。事實上,在中國官場內,官員們官話套話“打太極”的現象頻出。2014年的兩會上,一向對官員照本宣科“零容忍”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便展現了 “鐵嘴”本色,他當場“叫停”時任省委書記的王儒林的總結發言,並指著王儒林手中的稿子說:“你說話肯定是說我的發言如何如何重要。我剛才又沒稿子,你怎麽知道並事先打印出來那麽多呢?這不是形式主義麽?你不用念了!”此類現象實屬官場畸形的土壤裏滋生蔓延成長起來的,中國人雖經曆了漫長的愚民政策和高度封閉,但時至今日,兩千年前惟命是從的奴性已漸漸從中國人身上消失。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中國人的民主意識覺醒,自主意識變強,皆自主選擇接收適用於自己的信息,常年說官腔官調的官員便常被民眾所詬病。


柴靜

再看上述幾位接受柴靜采訪的官員,他們“揭露行業黑幕”、“承認執法部門懶政”時的態度真誠,官場積弊已久的官話風氣也的確大有改觀。但也僅僅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還相差甚遠。因為在他們“坦誠相對”的背後,便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消極執法或行政執法不作為的“為官之道”。紀錄片中,柴靜提出,“十幾年來,如果說大型機動車行業內這種全麵造假,普遍造假都存在,而且監管部門知道的話,為什麽不去處理他們呢?我們不是有法律嗎?我們不是有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管理條例嗎?你這樣的產品是可以召回的呀,但是從2004年到現在,這個法律在這類車輛上用過多少次呢?一次都沒有,為什麽?”答案正如丁焰所說,不執法的結果就是逼別人作假。立法主體不明確,造成執法權力被模糊地分攤在環保部、工信部以及質檢總局三個部門上,小份額的權力以及投機地期望其他兩個部門去執法的思想便成為 “懶政”的擋箭牌,這一官場惡習使得市場內的不法現象在人盡皆知的情況下盛行。

值得一提的是,柴靜引發的環保問題熱度還未消散,上述政府部門互相“踢皮球式”的推責現象便再度發生。“如此龐大的一個國有企業,為什麽不能夠在關於環境問題上更多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呢?” 在《穹頂之下》的紀錄片中,柴靜質問中石油。3月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質量與標準管理部副總工程師萬戰翔發表長文反擊柴靜。文章稱,柴靜並沒有搞清基礎事實。如誤導外界認為燒煤與尾氣對霧霾的“貢獻率”是同樣的,但實際上從霧霾最嚴重的整個華北地區來講,燒煤才是罪魁禍首。對於幾大油企壟斷經營的指責,文章表示,如開放幾千家私營企業開采銷售油氣,必會魚目混珠,引起民生危機。若稱上述兩點“洗白”式的辯解是有理有據的,但文章結尾總結之語則可稱之為落人口實的蠻橫之語,“概括中國霧霾之殤:每個老百姓都是霧霾的製造者,但是,管控、治理、消除霧霾,責任在政府!!!世界各國治理霧霾的成功之路也證明,責任在政府!!!”萬戰翔將“球”直接拋給了政府。那麽,霧霾問題與中石油真的沒有關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每個民眾心中都有一個天枰去衡量是非對錯。

其實,這類官僚氣息濃厚的官場現象,不僅僅存在於今日的環保問題引發的事件上,胡溫時代“九龍治水,各管一攤”,造成“山頭林立”的後果便是例子。有分析認為,之所以說今日中共內部“朋黨”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於胡錦濤時代“九龍治水”,九個常委各管一攤,不僅之間留下“政治空隙”,讓有野心之人從中鑽營,而且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覺得有機會能夠仕途“再進一步”。因此拉幫結夥,不僅能夠在政壇自保,更是有可能互相扶持,再登高位。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各行其是等種種因素夾雜,周永康、令計劃看似分屬不同“山頭”,但結為朋黨,蠅營狗苟,也就不難理解。由此可見,這一問題值得引起中共的反思。

柴靜的作品《穹頂之下》不僅讓中國的環保問題上升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環保立法的缺陷與執法的無奈、空氣汙染的文件為官方‘內部文件’暴露出的不透明、油氣行業壟斷地位對汙染的隱患”等內容,也將中共政府被推至批判舞台的中心。環保部新部長陳吉寧的及時回應,黨媒人民網與優酷網同步播放視頻推出柴靜專訪等,雖體現出官方有反思有進步的積極的一方麵,但這些努力還是遠遠不夠的。“權力穹頂”之下的中國政治生態環境現況積弊已久,威脅大氣汙染的霧霾可以改善,籠罩著中國官場的“政治霧霾”應怎樣驅散?
may_day 發表評論於
這個中石油工程師的觀點和八戒是一樣的:
消除霧霾是老百姓的事,政府隻管收錢
發展經濟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央視記者,播報者,必是黨員,或家庭成分沒問題的(不可能是黑五類出身),這柴女受雇於黨,登高一呼,萬民響應,輿論造勢,以前的大字報,被網路取代,其效果相同,一是讓百姓宣洩,避免街頭廣場聚眾抗議,否則六四再現,二是大鳴大放,可以變成引蛇......,這招比毛強,習某可沒出爾反爾哩。
筆利於劍 發表評論於
封殺了,真麵目露出來了
sun2star 發表評論於
從麵相看,她居心叵測!一臉煙容,小孩從胚胎開始就在接受尼古丁的毒害,她卻大言不慚一古腦推給什麼"霧霾",還一付洋洋自得的樣子,真令人噁心!
邵誌尚 發表評論於
從麵相看,
她不陰險。
adbc 發表評論於
食品安全的問題才是難以處理的.因為不象空氣安全那樣容易受到方方麵麵的重視,無法特供. 目前的食品問題其實是極其嚴重的.
踏遍美國 發表評論於
在錢和人民的健康麵前做個選擇,執政黨的麵目就清楚了。支持習近平的改革,也支持柴靜的揭露。
shawnlee88 發表評論於
總之說人話比說鬼話好!
·八戒· 發表評論於
評論的不錯,人窮了就想吃白麵,坐飛機了,富裕了就想吃粗糧了,就想走路了,騎自行車了。整天嚷嚷汙染的是什麽人呢?是那些吃飽了,富裕了的,有汽車開的,有 iPhone 用的,這些人現在當然不用擔心沒錢,不用擔心沒車了,所以就要考慮自己的健康問題了。

可是,那些還沒有這些東西的人呢?你把公司因為汙染關閉了,把資金用來環保了,他們失業了,靠什麽生活呢?你們這些嚷嚷環保的,肯把你們的汽車鎖起來不開嗎?肯把你們的收入分一半給那些沒工作的人嗎?
獨上南島 發表評論於
漁夫和金魚裏的老太婆,隻有一隻破木盆,不高興。
老頭子救了神仙金魚,於是得到財富的回報。
財富越來越多,結果老太婆越來越貪婪,天氣越來越可怕!金魚隻得一走了之,財富也消失,最終回到開頭,陽光藍天再現,老太婆守著原來的破木盆,一切回歸自然。
人人想發財,做官,做人上人。人人要大房子,人人要開汽車,人人要享受奢侈,吃美食,周遊世界·····就這樣的現實,你一百個柴靜,拍一千部電影,能回到原始社會嗎?
算了,大家都省點精神,修身養性,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麽汙染的地方,百歲老人還不少,這又是什麽原因?
·八戒· 發表評論於
什麽叫“該”治理啊?世界上該的事兒多了去了,都做得了嗎?O8大嘴巴一撇,全民保險,該不該?該。但關鍵的問題,錢,哪裏來?羊毛出在羊身上,還不是中產階級買單給窮人保險嗎?

同樣,環保該不該?當然該,但經濟發展怎麽辦?導致大量失業怎麽辦?哦,都不管?
北方風 發表評論於
"官員罕見集體變臉" 這就是錢的厲害
高麗人 發表評論於
霧霾不該治理嗎? 屍位素餐的官老爺們什麽時候都消失了,中國的霧霾恐怕立馬就消失了。
雨停 發表評論於
二樓的,不光多維捧,過兩天,西方媒體跟上接著棒,看吧。
SUNNE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環保部門一直就是收錢蓋章,根本不問如何治理。政府就是不怎麽樣。
危言 發表評論於
本來對柴靜有不少好感,現在看到多維跑出來再三為柴靜捧場,就覺得裏麵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