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效應霧霾驚嚇 國內的要出走 海外的不願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專題頁麵
原文鏈接>>  


北京三環道路霧中景像。(路透)

「穹頂之下」掀起全球華人對中國空氣汙染的強烈關注,而這股「霧霾」也吹向北美華人,來自天津、現在美國經營中餐館的馬振雄,原計畫過兩年賣掉餐館生意返天津老家養老,看完「穹頂之下」影片,既恐懼又擔憂的說:「不回去了,老家附近就有好幾家鋼鐵廠。」

馬振雄60歲的哥哥,一直想從天津到美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結果卻連續四次被美駐華領館以「有移民傾向」拒簽,包括上周過完年他去簽證又被拒。「很無奈,希望能夠想想辦法,救救華北地區的空氣」。

華盛頓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2日也在官方微博發表回應,感性提到,「已經身在美國的我們,雖然少了與霧霾接觸的機會,但自己的家人、朋友卻正在經曆著這一切!」文中並指出,「穹頂之下」影片,「看起來都過於誇張,卻又是真實的,震撼人心」。

不久前在芝加哥召開的「美國投資移民華人從業人員圓桌會議」,與會的中美投資移民業者當時也提出,「子女教育」、「空氣及食品汙染」及「經濟政治環 境」,是導致中國投資移民人士決定移民的關鍵原因。其中的空氣汙染問題,是整個大環境下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實,更是有意移民者的最大隱憂。

芝加哥移民業者預測,「穹頂之下」紀錄片的公布,可能將使中國投資移民進入新一波熱潮。

從傳播學術角度看,南伊利諾大學大眾傳播係助理教授俞炬昇(Jason Yu)認為,就社會價值而言,柴靜的紀錄片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是極具社會意義的。但就新聞本身價值而言,紀錄片99%以上隻有一個觀點,缺少反麵聲音,其實違反了「兩個聲音」的新聞基本原則。

他表示,要是作者能采訪更多的反麵意見,就能提供觀眾們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

佛羅裏達大學中國電影及媒體助理教授蕭櫻表示,就藝術價值美學而言,一個好的紀錄片,不是要將先入為主的觀念和結論呈現,然後找各種數據例子證明自己說服觀眾,而是要啟發觀眾,讓他們去尋找答案,觀眾應該自由思考。

他指出,「穹頂之下」作為新聞影像作品,本身其實存在爭議,但作為社會文化產品,所引發的社會價值令人稱讚。



邵誌尚 發表評論於
發達國家應該接受投資移民。
獨上南島 發表評論於
好啊,走好!不要回來更好!人少,環境就好。
看看人口稀少的地方,都是好地方,也是解決汙染,改善環境,唯一有效的辦法。
BananaeEggs 發表評論於
官商勾結已久,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並不是一,二個高層人員,就能決定改變方針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就是血淋淋的話實例!
analytical 發表評論於
sure,
霧霾TMD驚嚇
ct2009 發表評論於
請美國和盟國立即把中國炸毀回石器時代挽救地球吧!!!
正常讀者 發表評論於
霧霾? 過幾天飛北京。
沒有什麽能擋住人類找飯吃的權利,
西方的綠黨不行,反中黑資本也不可能成功。
百姓甲 發表評論於
他表示,要是作者能采訪更多的反麵意見,就能提供觀眾們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
=============
說到點子上了。
秋水山房 發表評論於
丁先生睿智真誠,柴靜的采訪看了讓人想吐。
GG2006 發表評論於
life goes on ...
筆架山 發表評論於
危言聳聽! 該走還是走, 該歸的照樣歸!!
頤和園 發表評論於
俞教授確實挺逗的,還要求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他當著柴靜在美國呢。柴靜做這個節目觸及了權貴利益,我都擔心她的生命安全。
走馬讀人 發表評論於
鱖 Mandarin fishes scare 海龜 sea turtles away :)
chrisevans 發表評論於
柴靜PK丁仲禮 環保女神其人 談哥本哈根協議:
h ttp://washeng.ne 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221315.shtml
青柏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滿為患,多移民多救國救民。所以能出國的就出國吧
AreyouOK? 發表評論於
"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is world." This is the price to pay for the GDP - your life.
賈慶皋 發表評論於
所以古人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在基本在熬粥。
ninja123 發表評論於
教授真逗,中國大眾若能獨立思考,何至今天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