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得名於朱元璋殺魚?與甘雨巷來曆一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2-14/U249P4T8D2015550F107DT2009121409325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釣魚台巷口。 鄭幼明 攝影


  許多南京人都知道,南京也有個釣魚台,它是中華門城堡鎮淮橋西到長樂路新橋的一條街巷,雖然不及北京的釣魚台有名,但發生在這裏的故事可不少,有的還與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為何跟秦淮河裏的魚過不去?

  首先,釣魚台這個地名,據說就是因為朱皇帝在此釣魚而得名,其次,周邊許多地名的典故,都集中在他對秦淮河中的“魚”趕盡殺絕的做法上。

  據說,朱元璋登基後,軍師劉伯溫對他說,有兩條“魚精”從燕雀湖逃向秦淮河邊俞通海家附近的小河溝裏。朱元璋下令將秦淮河的魚趕盡殺絕。於是有了從江邊將魚往回趕的“趕魚巷”(即“甘雨巷”)、設台釣魚的“釣魚台”、在上、下浮橋布滿滾鉤並將鉤上的魚兒全部用柳枝串起掛在街上晾曬的“柳葉街”,用船板攔魚的“船板倉”(即“船板巷”);用門板在橋洞口堵魚的“堵門橋”(即陡門橋)……此外,還在俞家對門立了刻有一百個貓頭的牌坊(即“百貓坊”)。

  其實,俞通海並不是能威脅到朱皇帝江山的通天人物,即便是,憑老朱的手腕還收拾不了他?那麽,堂堂的大明開國皇帝,為何偏要和秦淮河裏可憐的小魚兒過不去?其實,這都是後人們對朱元璋登極後處心積慮誅殺有功重臣不滿,跟杜撰出的“火燒功臣樓”一樣,是編排出來嘲諷朱皇帝的。

  釣魚台曾是最大絲織中心

  釣魚台東口到飲馬巷交界處老南京稱沙灣,古時叫永安坊,俗稱沙窩,因秦淮河在此彎曲拐向西北方向而得名。

  早在三國孫權時,在沙灣地區專門織錦的宮女就達千人之多。這裏因地勢高不潮濕,織造絲綢不易腐爛,加之正在秦淮河邊,用水便利水質又好,是玄緞最理想的生產、儲藏和銷售基地。織布機聲不絕於耳,綾羅綢緞被織出後,就在附近的秦淮河裝運,運抵四麵八方。由此而帶動門西一大片絲綢家庭手工業,不僅是南京絲織業的中心,而且也成為江南的絲綢生產、儲藏和銷售的集中地。

  湖南會館是南京最大的會館

  如今的釣魚台,除中部被後來開辟的中山南路截斷外,其間不少地方已遭局部拆遷改造,還有不少老舊房屋已被刷上大大的“拆”字,記者想拍老房子,鏡頭卻無法避開半新或全新的樓房,曆史在這裏已經支離破碎。

  清代時釣魚台的湖南會館,是當時“金陵各省會館中之最大者”,它原是明崇禎年間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孔貞運的住宅,俗稱孔天官家環碧園,在太平天國時曾是侍王李世賢的府第,英王陳玉成也住過,天京陷落後曾國藩暫住於此。後來湘軍諸將買下此宅,改作湖南會館。

  該建築為前後五進十院,房屋約三百餘間,最值得一提的是宅中一座戲台,戲台前的立柱上曾懸有曾國藩題寫的黑色金字對聯:“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後重聞雅頌聲。”民國時期,這座戲台時常有京劇、揚劇等演出。解放後,會館舊址被作為南京市政法幹部學習的場所。大躍進以後,這裏又成為塑料廠的廠房。

  記者在尋找湖南會館的舊址時,恰巧遇到釣魚台196號河房的主人洪先生,他現已搬出,他告訴記者,原來的湖南會館就在他家的對麵,早些年就已被改建為一片住宅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