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萬語千言

語言即存在,不能被語言描述的生活即為不存在。於是,我們為了存在而寫作。
博文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旅程》是我多年來為《財新周刊》所寫的專欄文章合集。《財新周刊》文化專欄的作者以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為主。我才疏學淺,從未奢望過能成為一個專欄作者。我跟《財新》的淵源,始於當初他們還有小說專欄的時候。當年我投稿了兩個短篇,從而結識了編輯徐曉。我的短篇都是與孩子在北美的成長有關,徐曉就建議我給《財新》寫一個以孩子成長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21-01-08 17:07:13)
聽過一個笑話:川粉主要罵拜登,白粉主要罵川粉。 的確如此。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選Trump也好,選Biden也好,都是民主權利。川粉挺Trump是因為ta的利益所在,白粉挺拜登就是為國為民?而且白粉特別愛把挺Trump說成中國人劣根性,把挺Biden說成融入了西方主流。但是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麽在國內微博上有“川普”兩字的微博都發不出來。難道中國大陸群眾/媒體/機構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編者按:新冠以後,以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為代表的流行病臨床專家浮出水麵。而Epidemiologist這個詞則帶領我們了解另外一批對公共衛生政策影響更大的流行病學家。比如中國的曾光和吳尊友。他們並不在第一線,但他們同樣在背後起著巨大的作用。這一場疫情到底如何?聽一聽美國流行病學家怎麽說。寫在前麵:我有一位叫Jin的朋友。我知道她從事醫學研究,但從沒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丁石孫去世了。他曾於1984至1989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這既不是他擔任的第一個職務,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卻是他最為人所銘記的一個。許多在他就任校長期間畢業的北大學生都以畢業證上有丁校長的簽名而深感自豪。2要說清丁石孫對我的意義,還得先從我轉係的事兒說起。1984年我考上了北京大學計算機係微電子學專業。上了大學不久,我就意識到我和我的微電子同學們有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的長篇自傳體小說InconvenientMemories(《不合時宜的回憶》)的節選發表在USATodayMagazine上。支持我的讀者請要求本地公共圖書館購買此書。待公共圖書館購入之後,您也可以借閱,此乃一舉兩得。在讀者的努力下,目前已經有五家公共圖書館購入此書。此書在Amazon的鏈接:https://www.amazon.com/Inconvenient-Memories-Personal-Tiananmen-Incident/dp/0996640576/ref=tmm_hrd_swatch_0?_encoding=UTF8&qid=&s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9-07-18 11:05:07)
說英語實在不是我的長項,用“說”的方式推銷我的書實在是勉為其難。這一方麵固然因為英語不是我的母語,另一方麵也有性格原因:我說中文也不如寫中文利落。這個采訪我真地不想讓它見人,說得太差了。但是為了節目的點擊率,也隻好豁出去了。請大家踴躍點擊即可,不用真聽那家夥說了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06-28 20:17:31)
我做了個個人網站,目的是把我的中文書和英文書都整合在一起,打通AnnaWang和王芫之間的隔膜。做網站真是很好玩兒。我一連做了三天,今天終於有模有樣了。我的網站主頁我的英文書我的中文書我的中文博客我的活動我這個域名其實存在很久了,但因為我使用wordpress不太靈光,所以網站一直很醜。最近出現一個wix,讓普通人也很能把網站做得很漂亮。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的自傳體小說《不合時宜的回憶》英文版InconvenientMemories5月15日起在Amazon發售: 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B07PM9LS25?pf_rd_p=019ad97c-f176-43be-96b9-991a6dc65763&pf_rd_r=NXQ32VRKJ1ZFAMNNTFNP PressRelease APersonalAccountoftheTiananmenSquareMassacreandtheChinaThatCausedIt Apowerful,honestanduniqueperspectiveofthecryforhumanrights,afaireconomy,andfreedom.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04-06 09:10:02)
張愛玲說:“為人取名字是一種輕便的,小規模的創造。舊時代的祖父,冬天兩腳擱在腳爐上,吸著水煙,為新添的孫兒取名字,叫他什麽他就是什麽.”讀到這裏,我不禁對過去的好時光心馳神往。我女兒的三個英文名字全是自己起的。三歲時在北京上雙語幼兒園需要一個英文名字,她自作主張要叫“蘋果”(Apple)。一年後到了新西蘭,有個同學的家長對我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9-03-03 08:38:59)
加州於2015年通過了《健康青年法案》(TheCaliforniaHealthyYouthAct),2018年又通過了一個修正案,要求加州所有的公立學校都要提供“醫療上準確的”、“內容上客觀公正的”及“與年齡相符的”性教育課程。聽起來都是好詞兒,但家長們就是看不到教材的真容。教育部門把教材遮蓋得嚴嚴實實,就是怕在開課前家長們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地反對。但家長們還是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