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遷堂筆記

顏氏家訓有教誨“人有坎稟,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以此紀念我的稟燭夜行
博文
在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當口,亞歐美各國紛紛推行封鎖戒嚴閉戶,禁足令,社交距離等應對策略,我陡然發現自己已活成了套中人,整天閉門不出,偶爾出門要戴上口罩手套竭力與他人保持距離且回家進門前後還有一大堆消毒清潔程序,比起契柯夫筆下的令人發笑的套中人別利科夫有過之而無不及。誠然,封鎖閉戶禁足令,社交距離及口罩手套等安全措施都是為降低病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02 10:30:38)
常聽到世風日下的怨言,那世界究竟是在變好還是在變壞?StevenPinker的新作巜EnlightenmentNow》給出了答案。先摘幾個我喜歡的片段:Ethicalvaluesarederivedfromhumanneedandinterestastestedbyexperience.讚成這個想法的話就不用介意是否應該延續傳統文化和習俗。需求和利益這兩個因素有變的話,習俗就得變。Thereisonerealmofaccomplishmentofwhichwecanunabashedlyboastbeforeanytribunalofminds,thatisscience....Wecanexpla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偶然看到饒平如的插畫自傳,配英譯文,好看得不得了。平如以圖畫記錄他和太太美棠共度的一生,圖畫動人,情緒動人,選材感人。細節我就不說了,自己看更有味道。平如的畫,讓我想到豐子愷,類似的風格,我想他們可能在性情上也接近,是溫和敏感極富藝術氣息的人,也有樂觀的成份。不能不提一下這個英譯,NickyHarman,能說她翻譯得太棒了嗎?也解了我多年的惑。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近看了丹布朗的新作Origin,喜愛程度直逼他二十年前爆紅的達芬奇密碼,兩本我都是熬夜看完的。故事情節就不細講了,這裏隻談一談這本小說讓我對人工智能有了新的看法。書中超一流電腦大牛EdmondKirsch製作了個人工智能電腦名叫Winston.這個Winston一出場就迷倒了我,他作為Langdon教授的博物館導遊,不但能介紹相關物品、曆史資料給教授,還能理解教授每到一室每見一景的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杜甫有不少描寫戰爭的詩篇,最著名的大約是《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五首》。前麵我寫過一篇《兵車行》的筆記,今天就談一談《後出塞五首》。《後出塞五首》寫於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當時安祿山是唐玄宗的漁陽節度使,鎮守薊門(今北京)一帶、包括邊塞幽州。後出塞指的就是安祿山轄下的邊塞幽州。第一首開篇說"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我說杜甫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形態或多或少打下了烙印,你可能會覺得我誇張。那就來看一看吧。有三個成語出自杜甫:"玉樹臨風",出自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向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是形容美少年崔宗之酒後醉態搖曳,因其貌美,稱為"玉樹"。後世人用玉樹臨風來形容美男子,已不再專指醉態。"翻雲覆雨",出自老杜的《貧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當然不是楊貴妃,前篇筆記的題目是開玩笑的。那麽,杜甫喜愛什麽樣的人呢? 我看有五類,第一類是他同時代的友人,李白,高適,鄭虔,及較年長的孟浩然,大家誌趣接近、共同話題多、分開之後想念得緊,杜甫有不少懷念這四個友人的詩作。 第二類是杜甫的精神導師,"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很多人認為五言詩始於蘇式李陵,所以杜甫說李蘇是他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史上美化楊貴妃莫過於白居易的《長恨歌》,裏麵"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無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讓唐玄宗與楊玉環的相遇相伴看起來這麽無辜。其實在楊妃專寵之前,唐玄宗寵武惠妃多年;楊玉環十六歲嫁武惠妃之子壽王,四年之後武惠妃過世唐玄宗即敕楊玉環出家為道士,之後楊玉環在二十六歲正式受封為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是《兵車行》給了我"我愛老杜"的感覺。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成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複秦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十七歲那年杜甫在巜奉贈韋左還丈二十二韻》這樣描述過他自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那是說自己才情不下於史上楊雄與曹植,不可謂不高。下麵一句"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就順理成章了。不過杜甫對他自已的期許並不隻限於出人頭地官居要職,後麵一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才是他畢生的誌向,幫助皇帝趕超堯舜、使社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