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遷堂筆記

顏氏家訓有教誨“人有坎稟,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以此紀念我的稟燭夜行
博文
繼杜甫與李白的友誼之後,簡單提一下世人對這兩位傑出詩人的評價,大多數人都接受李杜的說法,似乎是一來李白為長二來詩仙排名還是在詩聖之上。史上也有幾位名人認為杜過於李,比如元稹、白居易、蘇轍、王安石。其中白居易是我最喜愛的曆史人物之一,他本人才高八鬥,作品平易近人,有老嫗能解的稱號一一這一點重要嗎?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是很重要,在我不願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關於杜甫與李白的友誼,有人評論過"隻見杜甫憶李白,不見李白寫過杜甫"。其實結合李杜的生平,這不是什麽難理解的事。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倆人第一次相遇,是公元744年,當時杜甫是32歲的青年人,他在在二十四歲考進士落第之後四下遊曆,在洛陽碰到李白,當時李白剛剛被排擠出長安。顯然李白早已名滿天下,重量級作品《蜀道難》《行路難》已經問世。而當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參考杜甫的生平,可以看出他一生大致四個階段,創作也很有不同。第一階段從出生到三十四歲(公元712-745),老杜有過愉快的童年,愜意的青年,雖然在二十四歲時考進士落選、他仍然有機會四處遊曆,朝氣蓬勃的巜望嶽》就在二十五歲遊曆泰山時寫下。第二階段是他三十五至四十四歲(公元746-755),算是中年期困守長安。老杜於公元746年三十五歲時再次考進士、因李林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進入悠長的秋冬之前,我想看看老杜有過怎樣的夏天…巜夏日李公見訪》呈現出清爽溫柔的生活情態:
"遠林暑氣薄,公子過我遊。貧居類村塢,僻近城南樓。旁舍頗淳樸,所須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否?牆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巢多眾烏喧,葉密鳴蟬稠。苦遭此物聒,熟謂吾廬幽?水花晚色淨,庶足充淹留。預恐樽中盡,更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5-28 16:58:10)
對杜甫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少年時代由課本上念到的"八月天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消說,老杜在少年人的眼裏即令是可敬的,也不是可親的。中年之後再讀杜甫,忽然有他鄉遇故知的喜悅,覺得老杜不但可敬、而且可親;同時意識到自己坐井觀天,讀書少見識淺。老杜的詩作最好的應該是他困守長安及安史之亂中的寫實篇,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