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打太平鼓: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麵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北、安徽等省區。
  滿族薩滿祭祀用的太平鼓,鼓框用鐵條彎成,鼓麵呈橢圓形,長徑48厘米,短徑38厘米,鼓框高1.5厘米~2厘米,單麵蒙以馬皮、驢皮或羊皮。鼓柄長20厘米左右,柄下端的大鐵環直徑16厘米以上,大環中串以直徑6厘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賣“官圖”兒:賣圖兒在京城各處采訪廳聞異事,然後編印成冊到處出售,與今天發行報紙近似。早期的;狗仔隊。
趕腳:類似如今的出租,趕腳的把驢拴於城根,有需要者就騎上它,趕腳的在後麵緊隨其後。
撞鍾:玩者兩人以上,各用一個銅錢或錢大的鐵圈,在牆上找塊好石頭,將錢撞在石頭上,誰的錢遠,就拿起來砸近的,若砸上就算贏了,若砸不準別的我錢,再由別人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賣小鞋:四鄉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數雙,在花市或土地廟設地攤出售。
賣豆腐
蹬梯子:舊時一種雜耍形式,多為女童表演.表演時下麵的人用腳噔一梯子,女童立於上麵作各種動作。
做潮煙:京中煙鋪交款煙葉製成方塊,用鐵刨子製成絲叫做潮煙。
唱大鼓書:“大鼓書”是過去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曲藝形式。清朝末年開始在東北地區流行。民國年間形成了奉天大鼓(也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賣吊爐燒餅:其人用泥爐一個,內燒劈柴,鐵鏈掛在梁間,以白麵做成燒餅,上粘芝麻,放在泥爐之下鐵盤內,少刻竟熟,名曰吊爐燒餅。
賣江米人:以糯米粉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蒸成熟麵團後,用刀、剪、簪、花紋模等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間小件玩賞工藝品。
賣藝
技勇石:清代考選武童用物,私家練武亦用之.此圖表現的是考試中的一個場景.清代武舉考試分四個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賣春聯
賣鮮花
賣白薯
舍冰水: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門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內盛涼水,上麵放塊大冰,上掛黃布四塊寫;皇恩浩蕩;如果是民間施舍就寫;普結良緣。
耍壇子
打蛋雀:是一種訓化表演。表演者將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拋出二三丈高,小鳥用嘴接住又連打三個。
頂寶塔碗
乞丐
販騾馬
瞧香: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稱巫婆而稱瞧香的。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賣豌豆糕:把豌豆連皮燜爛,擦成軟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賣給兒童的,則稱“豌豆糕”。賣豌豆糕的,一般有三種工具:一是手敲的大鑼,用以招徠兒童;二是豌豆糕要成型,需要有模子;三是兩根或三根大鐵釘(其中一根釘子帽兒下纏有兩三扣細鐵絲)。
  小孩子買豌豆糕,不叫買,而叫“抽豌豆糕”。因為買時,先要抽小販手中緊握的釘子。抽贏了可得兩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吞刀:
攢香簸米:設高桌一張用簸箕內盛米香茶等數盅站於桌上,打金鬥而下而所盛之物一粒不撒。
蘸羊油蝕:將羊油燒化,將油澆在燈芯上製成蠟燭,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顏色分紅白兩色。
賣雪花酪:冰激淩出現之前,我國有類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清時,北京出現了雪花酪的雛形;是用刨床,將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幹)、紅果酪及濃酸梅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到下麵的圖片,是否勾起了朋友們一些童年的回憶?
跑旱船:
做席:將蘆葦用線繩結成席,蓋房時將其蓋在檁上,上麵再用泥覆蓋。
賣檳榔:叫賣檳榔糕的,檳榔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藥。檳榔糕的製法是在熬糖時放入切成薄片的檳榔,然後製作成小塊出售。售賣者背著盛有檳榔糕的木製匣子,並帶著一個布口袋。買時可收現錢,也可用婦女梳落的長發換取,其布袋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1-09 00:10:45)

一、賞泉
虎跑水、龍井茶在杭州“雙絕”之稱,虎跑水是從難以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滲透出來的,幾乎沒有矽酸鹽沉澱物,而鈉離子較高,水質無菌,是天然優質礦泉水,硬幣能漂浮在水麵而不沉,正是因為水中所含物質的原因。
二、春波展旗槍
龍井茶的外形是扁平:挺直、光滑、色澤翠綠,素有“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三、冰心去凡塵(也稱洗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