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連載: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八)

(2009-01-17 19:04:32) 下一個
打太平鼓: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麵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北、安徽等省區。

  滿族薩滿祭祀用的太平鼓,鼓框用鐵條彎成,鼓麵呈橢圓形,長徑48厘米,短徑38厘米,鼓框高1.5厘米~2厘米,單麵蒙以馬皮、驢皮或羊皮。鼓柄長20厘米左右,柄下端的大鐵環直徑16厘米以上,大環中串以直徑6厘米的小鐵環。鼓棰稱鼓鞭,用竹製成,鞭長44厘米,鞭尾係以紅綢巾為飾。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興安盟流傳的太平鼓,鼓框呈扁圓形,鼓麵寬30厘米,鼓鞭用竹棍或細木棍製作,鞭尾係彩綢。

  漢族民間流傳的太平鼓,大小不一,鼓麵呈桃形、扁圓形或團扇形,鼓麵寬20厘米~32 厘米、鼓框高1厘米~1.5厘米、鼓柄長10厘米~15厘米,柄端綴以鐵環或小銅鈸。鼓麵蒙以羊皮或多層高麗紙。鼓框綴以彩球為飾。鼓鞭長34厘米。鼓柄和鼓鞭下端均係以紅纓 穗或紅綢巾。

  太平鼓的鼓框均為鐵製。雖鼓形不同,但鼓麵都蒙以驢皮、馬皮或羊皮,皮麵光素或繪有花紋圖案,鼓柄下端都綴有大鐵環,環中還串有小鐵環,其環形和數量各不相同。

  演奏時,左手持柄舉鼓,上下左右搖動,右手執鼓鞭敲擊鼓麵,可擊鼓心、鼓邊、鼓框或鼓背。擊法有打、抽、叩、按、抖等,並同時振動鐵環或小銅鈸作響。太平鼓多用於舞蹈伴奏,常配合舞蹈動作敲擊,邊敲邊舞。表演形式有單人、雙人和集體等多種,常在農曆正月新春或元宵佳節的喜慶活動中表演,是群眾性的文娛活動。太平鼓既是樂器,也是舞具。咚咚的鼓聲、飄舞的紅纓,更增添節日氣氛。



插扇麵:每年立夏之後,畫扇麵的挎一扇藍,上豎一杆拴各色線繩上有鐵鈴,同風吹叮當作聲,人們就知是畫扇麵的來了。



耍飛鏢



剃頭



修腳



醫道



耍叉:北京雜耍武檔中,耍叉是單一功,叉上有鐵環,耍起來嘩啦啦亂響,光閃閃上下飛動,叉還能在脖子上不用手扶,自動繞來繞去,十分驚險。



焊水煙袋:工匠用小風箱和小爐加上銅錫焊藥可將損壞的水煙袋修複一新。



擺西瓜攤



賣皮鞭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