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 盡是法身 鬱鬱黃花 無非般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博文
(2008-10-25 19:46:57)
從前有個老和尚叫高妙峰,他證到'空'理了,鬼要拿他拿不到。兩個小鬼看不見他就去向土地請教,土地說皇帝賜給他一個缽,國師的金缽他很喜歡,你隻要守著這個缽就可以逮到他了。他什麽都放下了,因為有缽的執著,就這一念放不下,這一念就走不了。小鬼就敲他的缽,他果然出現了。小鬼就用鎖煉把他鎖上。他說你們來幹什麽?小鬼說,'我們來逮你的,你壽命已經盡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9-28 00:04:12)
 一般初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想及記憶。低級的為植物,隻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9-28 00:02:21)
第一殺生戒——眾生原是無生,無生則無殺,無生而生,故有眾生。不殺生,見無生,殺生不見無生,度一切眾生的生,令眾生見無生法忍,無生無滅,無有生死,故佛製此戒。
第二偷盜戒——我們偷生,故入生死,到這世界來處處偷,眼偷色而看,不應看的,亦偷偷去看,耳偷聽,不應聽的,亦偷偷聽。
鼻偷香,口偷味而嚐,身偷觸。有偷心,則不能出三界的生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8-25 04:43:33)
佛在開宗明義的最初說法,標揭此不(偏)苦不(偏)樂的中道。中道即八支聖道,這是中道的根本義。這何以稱之為中?有以為佛法之所謂中,是不流於極端的縱欲,也不流於過甚的苦行,在此苦樂之間求取折中的態度。但這是斷章取義,不能正解八正道的所以為中道。要知道:一般人的人生觀,即人生曆程的路向,不是縱我的樂行,就是克己的苦行。研考這二端的動機,都是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31 23:44:33)
(清)昆山周思仁述凡夫白話譯‘戒殺四十八問’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勸在家眾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緣故,其中少了十五問,日後如有緣,當補齊。戒殺四十八問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餘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是對佛教的一個常見的誤解。然而看了佛經以後,才知道佛陀早把這些疑問都完完整整的回答了。
世人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套在佛教上,卻又不看佛經的解釋。如《愣嚴經》所說,佛法說的真心,不是我們的肉心–肉體內這顆物質的心,不是我們的主觀意識–現代社會所說的唯心。佛法的真心包含了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這個真心才可以說是佛教的。以現代社會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美國德州大學布朗斯威爾分校鍾茂森博士 
講演者介紹鍾茂森博士現任美國德州大學(布朗斯威爾分校)商學院金融助理教授。今年29歲。1995年在中國廣州市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美國路易安娜州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9年又獲美國該大學金融博士學位。之後三年來,他一直在美國大學任教。他目前已經在美國和世界的金融、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12篇學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凡是有欺騙性的東西,總是起一種魔術般的作用」------>柏拉圖「任何利用人類美德行騙的行為都是對偉大人類天性共和國的背叛,無論是在重大的還是瑣碎的場合」---->塞繆爾.約翰遜在之前,本人曾經說過基督教教會曾對過往兩位偉大科學家(哥白尼和伽利略)的逼害.現在,就和大家談談基督教對近代三位超級偉大科學家的謊言!一個錯漏百出的宗教,在政治上得到支持,於今亦日立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柏楊樹又來了。今天比較忙所以寫一個簡單的。以後再寫多的。今天我們來看看名人效應。教會最喜歡講某某科學家也信主,某某偉大的人物也是基督徒,而且都是堅定的基督徒。你小子是什麽?你比他們聰明嗎?你比他們偉大嗎?不會吧。那你還在想些什麽?你還不follow他們?很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徹底的謬論。
讓我講講第一個原因。首先,在很多的情況下,這些言之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HaumanEmail:hauman@primesino.com
序言
(一)神秘經驗
(二)宗教罪行
(三)原罪
(四)聖經的解釋
(五)排他與歧視
(六)敵視科學的宗教
(七)殺人借口
(附)我為什麽出教
序言
各位網友,看完世界杯,再趕完大project,我回來了。
這一陣子想了很多問題,決定扮一扮羅素,希望盡量以較客觀的態度,
寫一係列以‘為甚麽我不是基督徒’為題的文章,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