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 盡是法身 鬱鬱黃花 無非般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正文

答:佛教是唯心主義嗎?

(2008-07-12 17:44:32) 下一個

這是對佛教的一個常見的誤解。然而看了佛經以後,才知道佛陀早把這些疑問都完完整整的回答了。


世人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套在佛教上,卻又不看佛經的解釋。 如《愣嚴經》所說,佛法說的真心,不是我們的肉心 肉體內這顆物質的心, 不是我們的主觀意識 現代社會所說的唯心。 佛法的真心包含了物質和精神的統一, 這個真心才可以說是佛教的。以現代社會的概念來說,佛教不是唯心主義的, 也不是唯物主義的。用唯心這個概念比較容易混淆,在佛法中,應說唯識。佛教的唯識宗在這方麵分析得很詳細。


多了解佛法,包括世間的真相如科學的知識和態度,就當知道佛法中有一切世出世間的真理。隻要有心去尋求真理,這一生就必定不會枉費。真理是揭示真相的, 佛經中絕對不自相矛盾。佛教的中心是講智慧的。 如果覺得佛經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正好在這方麵好好下工夫。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佛教恐怕是所有宗教中最鼓勵疑問和思考的。 如果以為牛頓理論是物理的絕對真理,相對論可能就覺得有些自相矛盾。 可是論證了相對論後, 可以解釋牛頓理論, 對有些算不準的星係軌道都算準了, 人們也就接受了時間是相對的這樣一個直覺上不好受的真相。如果以為相對論是絕對真理,對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定理又不能接受了。 然而佛經中卻包含和貫穿了人類科學最高深的理論, 這無法不令人不對佛法讚歎!因此我相信佛經隻能是佛所說的, 佛法的博大精深,人的思想是不能與之相比的。 我的經驗是一開始對佛經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暫時擱置, 先對能理解和能學的方麵學起,循序漸進,對佛經的理解的就能越來越多。用佛教的話說,就是消除貪,(憎),癡的業障,智慧和道德就會提升,就能越來越接近真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