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生命常青

轉載一篇文章,談中關村的曆史。
博文
我在電腦旁,看那麽一會兒,就會習慣地站起來,走到窗前,望望後院的草地或樹養養眼睛。望著一棵翠綠的樹,我想起前幾年曾有一隻蜂鳥在樹上築了一個精致的小窩,蜂鳥在這裏生蛋,又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一動也不動地孵蛋,終於孵化出來兩隻極小的蜂鳥。每天蜂鳥媽媽穿梭一般來去,給小蜂鳥喂食,眼看著兩隻小蜂鳥就可以飛出鳥巢,誰知一場洛杉磯絕少發生的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407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6年春,我父親所在的語言所從城裏翠花胡同搬到中關村新址,我們家也同時和語言所其他人家搬遷到此。當時語言所所長是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副所長是後來的語言所所長呂叔湘先生。他們到中關村,分別住到14樓和15樓。住進15樓的還有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原來燕京大學的校長,司徒雷登的好朋友陸誌韋先生。解放後,他就到了語言所,是所裏為數不多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上個世紀50年代,沒有電腦,極少有電視,孩子們的天地是真實的天地,他們和自然緊緊地貼在一起。那時的中關村,雖然有很多樓群。但樓和樓之間有很大的空地,很少有汽車通過,也沒有汽車停泊。現在成為北四環路的那個“大水泥壕溝”的位置,也隻是一條東西向的馬路。馬路南麵,有幾棟樓,樓的後麵是待開發的巨大荒地。樓間空地、那片荒地還有散落的小樹林裏,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在中關村看電影我原來住在北京東四,看電影很方便,什麽時候想看就去看。到某個電影院買不到票也不要緊,東邊不亮西邊亮,走個幾分鍾就有另外一家影院,一定不會讓你再失望。1956年春,搬到西郊的中關村,很快就發現附近沒有一家電影院。就是海澱鎮,也隻有一個劇院,而主要功能不是放映電影。我又愛看電影,於是有些鬱悶。
但不久,我就高興起來。離我住的3[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