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的家園

心理,靈性, 文化,海外生活
博文
(2007-03-20 04:11:02)
媽媽對孩子說:"孩子啊,你這樣今天遇到作業中的難題,忘掉它,留明天;明天又遇到它,又留明天。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你這樣回避問題,怎麽行呢?”孩子說:“媽媽,你自己也不能麵對問題啊。”媽媽:“我什麽時候不能麵對問題?”孩子:“你看我不聽話,就說:‘滾,滾到你的房間去。’‘滾,滾到爸爸那去。’”媽媽對我說這故事的時候,我們兩人不由放聲大笑。在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3-10 19:46:02)
周日午。叮呤呤,電話響。接電話。“我是XXX,我是校友會的XXX。”電話傳來的聲音似乎蠻熟悉,但名字好象和這熟悉的感覺對不上號。談話談到好一陣子後,才意識到我搞錯了,這位校友仁姐是第一次給我掛電話。“你今天不上班?”
“我不上班。”“你平時做幾天?”“就是正常作息時間啊,周末不工作。”“哦,。。。你現在忙嗎?不是在中間幹什麽嗎?”“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以下是一個正統的有科學基礎的心理測試,和你網上看到的大量的娛樂測試不同哦!
你要不要測測看?如果你在評論欄上寫出你的答案,我將給予你解釋.
測一測你上周的情緒狀態:
請認真閱讀以下陳述,在每個陳述邊上的數值上打勾,指出在過往一個星期中你的情形多大程度上吻合此陳述.以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不要在每個陳述上花去太多時間.數值代表含義:0根本不適合我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煩惱即菩提,這是佛教的一個說法,來自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禪宗大師慧能的語錄。慧能說:普通人就是佛,煩惱就是菩提,前麵一個念頭是煩惱,後麵一個念頭領悟了就是菩提。所謂的菩提是覺醒,領悟,智慧的意思。這樣一句話究竟如何理解呢?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其一,佛教認為,煩惱也罷,菩提也罷,來自同一個心;既然是同一個心,念頭一轉,所謂的悟,則煩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引言如果你走近這條道路,也許你會覺得它象是容格學派的,自體心理學的,佛教的,客體關係的,但是你又知道它不是容格的,自體心理學的,佛教的,客體關係的。。是的,它是新的一條修心之道,但它的麵目和內涵又是如此的古老。。
我是誰當我們想到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看到什麽?體驗到什麽?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斷的對快樂的追求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8 04:18:29)
我們可以敘說什麽是深刻,什麽是膚淺嗎?在寫下這篇文章的題目的時候,我好象馬上可以聽到反駁的聲音:“你憑什麽啊?”這確實不是一個容易討論的題目。然而,現在我有了這樣一個視角:那就是,你了解不幸嗎?你對不幸的態度是如何的?多年前,一幅畫麵給了我極深的印象,讓我覺得它再清楚不過濃縮象征了一種對不幸的態度了。那是我回國度假其間的一個清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8 04:08:16)
如果現實生活指的是邏輯,金錢,會計,綠卡,科技,競爭,那麽這樣的現實生活便將永遠不可能和人的內心世界獲得徹底的和諧。欲從這樣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的緊張關係中解脫出來,端賴一種“中間介體”的經驗。這種“中間介體”經驗包含藝術,宗教,心理治療等。它是孩童時代遊戲的延續。孩子在遊戲的FLOW中,忘掉他自己。這裏的博客也屬其列。我希望我的博客不僅僅是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8 02:36:40)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我這裏指心理學意義上的共情,有些時候並非是從傾聽者解釋性的語言上表達出來的。當你被他人的故事所感動,那感動會寫到你的臉上,身體上,透露給故事的源泉——那個時候,是一個人的聲音在另一個人的心裏喚起漣漪了:多年以後,我已不記得那個晚上和這個女人都說了些什麽,我隻記得在我敘說我的故事時她凝視的眼神和胸脯的起伏,我甚而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18 02:21:48)
幾天以來,苦思冥想一個關於人我分別,邊界的問題。東方的無我思想和西方的自我思想看來如此不同,又皆有道理,於是它們緊密交戰在我的心頭。
突然,一夜靜坐後豁然開朗:
原來,愛的基礎就是這樣的:
在這種愛之中,基礎是:我所想要的就是你所渴望給予你自己的!!!
這裏不是說:我要的是你給我象是你要給予你自己的東西,也許這句話並沒有錯,但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多年以前,澳州有個女作者叫施國英,她在一個大眾通俗雜誌上寫了篇隨筆叫"和西方人結婚幸福嗎?"其中有那麽一句話,說中國的男人的性能力,是十個當中,有八個馬馬虎虎,另外兩個還可以.這句話在當時悉尼的中國大陸人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最後竟然形成了絕大多數中國男人群起而攻之的局麵.這叫做著名的"二八論."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這裏的華人媒體動不動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