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的家園

心理,靈性, 文化,海外生活
正文

情緒調節的秘密之一: 煩擾即菩提嗎?

(2007-02-23 03:17:34) 下一個

煩惱即菩提,這是佛教的一個說法,來自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禪宗大師慧能的語錄。慧能說:普通人就是佛,煩惱就是菩提,前麵一個念頭是煩惱,後麵一個念頭領悟了就是菩提。所謂的菩提是覺醒, 領悟,智慧的意思。

 

這樣一句話究竟如何理解呢? 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其一,佛教認為,煩惱也罷,菩提也罷, 來自同一個心;既然是同一個心,念頭一轉, 所謂的悟,則煩惱可消。禪宗曆史上充滿這種突然開悟的帶著幾分玄妙的故事。其二,煩惱正是修練的好時候,借此, 你可以看見自己習性,從而有轉化的機會。

 

這句話中所蘊涵的辯證和一種機智,令其在民間流傳甚廣, 你在GOOGLE上打進這句話一搜,就會發現它在許許多多論壇上被廣泛地應用著, 如果你說你很煩惱,則他人以此句話應之,或則起到安慰作用, 或則顯得機智, 或則你有所開悟也不定。

 

然而,我依稀記得,20多年前,我還沒有出國的時候,自然也就是還沒有學習心理學成為心理學家之前,曾經被這句話弄到煩惱著。我煩惱著, 朋友對我說,煩惱即菩提,轉念一悟就成菩提;我苦苦思索,還是煩惱,問朋友,我怎麽還是煩惱啊, 朋友接著說,你不悟,再悟悟看; 我還是不行,再問朋友,於是朋友說:“世上本無事, 庸人自惱之。”天,這回我更煩了: 我不但已經煩惱, 現在還成了庸人了!。。。。。

 

今天,當我觀察與這句話有關的對話的時候,我發現並非隻是當年的我一個人被陷到這句話裏。於是, 現在就有這樣一篇文章:從心理學角度看“煩惱即菩提”這句話的意義。

 

首先, 煩惱是什麽意思?是悲傷?憤怒? 恐懼?憂鬱?焦慮?是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自己還住舊房?心理學講究對你所說的現象做較精確的定義或描述,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是看到別人買了新房自己住舊房,這樣一類的敘述,那麽心理學家通常會接下來提問這樣的問題:“你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而自己還住舊房,這樣一件事為什麽會讓你煩惱呢?”這樣提問的意思不是說,你不該應此感到煩惱。(心理學家通常不會去規定什麽是應該煩惱和什麽是不應該煩惱的。) 它的意思隻是:當你看到一個現象時,並非一定,並非每個人,都會感到煩惱的, 隻是因為有另外一種中介東西的存在,你才煩惱的。這個中介的東西, 通常就是我們的思想。 十有八九這恰恰就是這個例子中引發煩惱的原因。於是你可以問自己:“當別人有新房, 而自己沒有,這對於你來說, 究竟意味著什麽呢?”你也許會說:“意味著我不如別人。”

 

“不如別人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就是,比較沒麵子。。”

“恩嗬,就是好象自尊上矮了一截的感覺?”
“有點。。。”

“這就是說, 你的自尊需要是建基在你個人的擁有物的多少,而這又是根據和他人的對比上, 是嗎?”

。。。。。。

 

諸如以上的問答是一個簡單化的例子,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的進行下去,我們可能將會發現一些你原來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你的煩惱的深層原因。從那裏我們方可以尋找對治煩惱的根本辦法。

 

現在讓我回到前麵說煩惱的另外幾種說法。對有些人來說,悲傷,憤怒, 恐懼,就是煩惱。 或者說,當這些人有這樣的情感的時候,他開始感到煩躁,煩熱,一種被擾亂的感覺。不知道, 當你看到這些詞匯的時候,你可以想象到這個因為自己有悲傷等負麵情緒而煩惱的人,在其內心做了那些動作, 從而導致煩惱呢? 我的分析是:當他感覺到自己心中有悲傷憤怒恐懼一類情緒升起的時候,他下意識地有個想推去它們的感覺, 但卻推不掉, 於是在推和推不掉的糾纏中,情緒轉向煩熱,擾亂。

 

心理學在發展其應對煩擾的方法中, 發明了兩個概念來區分不同的煩惱的不同處理方法,其一叫原生情感, 其二叫次生情感。原生情感指的是初始的, 基本的內心情感反應, 而次生情感則是對原生情感反應的隨之的情感反應。比如,一個男性與他的女友爭吵後, 女友離他而去,他的原生情感反應是一種失望,繼之, 一種被傷害的感覺, 但很快這種情感就被下意識地轉為一種憤怒——一種次生的情感反應, 到頭來, 原生的失望被傷害的感覺反而感覺不到了。再比如, 一個女性,在被她的丈夫暴力虐待的時候,一開始感到一種原生的憤怒情感反應,但很快地就被她下意識地轉為一種次生的悲傷情感反應, 結果原生的憤怒反而察覺不到了。

 

以上兩個例子,對這種原生情感轉為次生情感的過程的洞察, 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前麵一個例子經常出現在親密伴侶之間,當原生情感被轉為憤怒之後, 接下來隻能是無休無止的對對方的指責和控訴,而如果,心理谘詢師幫助一方回溯到原生情感的失望和受傷上,讓另一方靜下心來感覺對方受傷的表情和感覺, 好的伴侶會在心中產生一種溫柔憐憫的感覺,於是這有可能導致衝突的緩解。

 

後麵的一個例子也同樣, 被虐待之後的原生憤怒情感其實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它可以成為一種能源驅策女子起而保護自己,不再容忍同樣的事件的一再發生。然而,當憤怒一下被轉為悲傷,本該挺立的,一下全坍塌下來,於是一切照舊,丈夫要虐待就繼續虐待。

 

思維敏捷的讀者, 可能會注意到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關係揭開了情緒的一個秘密: 那就是一種情緒引出另一種,不斷發展下去將形成不同個體非常複雜的情緒特征。依舊以後麵一個例子為例,想象這個女子, 她去谘詢了一個悟道不深的佛教法師,法師鼓勵她以傳統女性的忍耐之仁心來感化其夫。結果,並沒有多少效果,於是女子依舊悲傷, 但現在她除了悲傷之外, 又感到了一種對自己不能做到不悲傷平常心的羞愧:“為什麽我就不能做到不悲傷呢?”她極力試圖壓抑這種悲傷情緒,終於做到她漸漸感覺不到太強的悲傷情緒了。 然而新的問題開始產生了, 女子現在經常感到一種找不出原因的焦慮和擔心,這種擔心襲來的時候, 她就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為什麽呢? 因為, 每當隱隱約約的悲傷感升起來的時候,她就陷入一種焦慮:她擔心自己有這種悲傷情緒啊。。。

 

於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泛化的焦慮症”形成了。

 

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關係還有另外一層更深刻的蘊意。

 

如果把時間的長度拉的更廣一些,原生情感也許發生在很久以前, 比如兒童時代,它通過記憶被深深地埋藏在個體的心中, 在後來的生活中,遇到一定的相似(但其實並不一樣)生活事件,它被再度點燃,影響著後來的生活。 比如以下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出生不多久,他的父親就在反右運動中被定為右派送去勞動改造。他自小和母親相依為命,親密無間, 一直同床睡到6歲。6歲那年,父親被放出來了。從此兒子不再能和母親同床而眠了, 並且每當他想和母親粘乎一下的時候, 就總有父親擋在中間。長期的勞教生活, 讓父親性格變得暴燥無常,對孩子經常打罵,責罵中還經常說兒子沒有男子氣。。這一切在男孩的心理造成了一種強烈的被剝奪被傷害的原生情感。男孩長大後,在戀愛之中,一旦看到對方有其他交往的男性,不管他與女友的關係有多好,馬上就會陷入一種嫉妒恐懼的情感, 覺得女友終究會離自己而去。

 

這個例子, 充分說明了過往曆史中原生情感對後來人生造成的深遠影響。男子在看到自己的女友和其他男子交往時, 原生情感的記憶被觸發,這導致了一係列與該情景並不合適的反應。不管女友如何告訴他,她實際上和其他男人什麽關係也沒有, 但恐懼和嫉妒的情緒卻揮之不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煩擾是個複雜的現象。它可能成為菩提,也可能成為毒藥,這取決於我們對它是否有智慧的辨析和理解。許多負麵情感,如憤怒, 悲傷, 並不一定是毒藥, 有時候它們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打壓它們反而會製造更多的煩擾。重要的是,情感時常傳達一些重要的信息給我們, 而我們能否聽明白它的意義。

 

今日華文大眾報刊雜誌上許多教人心理健康的文章充滿了誤導, 它們經常開出一些1234你該如何做的清單,似乎你象一台機器,輸入一些指令,它就可以免除各種麻煩重新運轉——繼續掙錢和消費。然而, 人的心靈其實是世界上最豐富多彩複雜神秘的設計,情緒調節的秘密在於自我和心靈進行的永無完結的對話中。它不僅是幫助消解煩擾, 而且是通向幸福的紮實途徑。

 

煩擾是菩提嗎? 這話不假, 但前提條件是, 你知道這種與心靈對話的秘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冬來了春不再遠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這樣的文章,會常來看.
yaoli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不厭其煩地回貼.
對閱讀,我是個隨興的人,一定不象你係統看過那些哲人的書.僅僅是了解而已,好象也與你講的有同感:古代的人,無論中外,他們的思想和表述,讀之是一種漸進的享受.而近現代,你若認同尼采,你一定會瘋狂,相信叔本華,你會絕望.好在我沒有超人的能力,也還沒有絕望.也許是女人比較感性,我更沉醉於通過文學著作去思考哲理性的東西.所以曾經天真地發誓看盡天下好書,結果是愈來愈感到自己的無知.如果可能,一定拜讀你提到的那本好書.
能理解你對心靈之通的解釋,這應得於你對佛教哲學的研讀所得的定慧吧.
至於現實,我想是因為個人人生經曆所得的解釋吧.至於一個人是簡單,純粹或是複雜,是因時,因事,因定義而有不同的說法.今天的我回頭昨天,我是用成熟度去解釋,不用複雜去定義.人應追求天真的成熟,成熟中的天真.容顏隨時光無法挽留,但青春的心態,不僅是時間因素──更可能是心理因素吧。
yaoling 回複 悄悄話 希望對你評論的回複能不是費話.
金剛之劍 回複 悄悄話 JANJANDANDAN,

原生情感的引導需要首先知道它們是什麽啊.有些原生情感,當你一旦體認到它, 就是說:一旦透過次生情感感覺到它,它的影響就會減弱;如果它徘徊不去,那麽可能說明心中有個大結.

不過一般來說,我相信你目前能體會到的情感大多是次生的,而不是原生的.

至於分析,你先說說看不要分析的很透徹的理由好嗎?

janjandandan 回複 悄悄話 噢,是這樣的,謝謝金剛,讀你的文章受益良多。可如何才能把原生情感向正麵方向引導呢?人有必要把自己分析得很透徹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