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的家園

心理,靈性, 文化,海外生活
正文

金錢, 居留和愛情 (2005.4)

(2007-02-18 02:19:51) 下一個
 

多年以前, 澳州有個女作者叫施國英, 她在一個大眾通俗雜誌上寫了篇隨筆叫"和西方人結婚幸福嗎?"  其中有那麽一句話, 說中國的男人的性能力, 是十個當中, 有八個馬馬虎虎,另外兩個還可以.

這句話在當時悉尼的中國大陸人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最後竟然形成了絕大多數中國男人群起而攻之的局麵.

這叫做著名的"二八論." 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 但這裏的華人媒體動不動還是要拿它出來炒作一番.

其實這是一個很沒意思的題目, 因為何謂性能力? 施女士又如何知道? 有統計研究表明嗎?

我想正常的男人聽罷, 一笑置之而已.

可是為什麽在當時的中國男人當中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

有些人, 會從文化等等去歸結這些現象. 在我看來, 它其實有非常特殊的曆史原因.

我們這批來澳大利亞的大陸移民, 多集中於89年前後.當時, 有四萬多人賴在澳大利亞不走, 那時國內的情況還不象今天, 機會不多. 於是所有人似乎都渴望留下.

於是居留權那一張紙就變得洛陽紙貴.

在那個時候, 爭取居留權的運動變得如此劇烈, 不斷上演黑色幽默一般的戲劇.

不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對男女朋友共赴澳州, 女的為了居留權, 和男友分手, 嫁給西方男人.

那個時候, 大陸華人中排了一出話劇, 叫<天堂之門>. 其中有一個漫畫般的女主人公, 在裏麵有一句著名台詞: "即使是上刀山, 下火海, 我也要把自己給推銷出去..."

她這裏的"推銷"指的是, 嫁給有身份者的意思.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多年等待居留前途不明背景,備嚐失落挫折感, 令許多中國男子的心態大大地失衡了.

我們這一批的大陸移民, 其中許多人因為等待居留, 耗費了4, 5年漫長的大好時光, 不乏從此再也無法做回和出國前同樣社會地位, 專業工作的同胞.  

我的個人情況雖有許多不同, 但許多背景也是相似的.

女子嫁金錢, 嫁身份, 時常成為男人中間敏感的一個題目; 也許就象男人花心, 好色是女人中敏感的問題一樣.

這些天, 不知如何這個問題又躍上腦海.

但是突然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湧上心頭, 似乎不吐不為快, 在這裏整理下來.

曾經有個異性友人, 常說一句話: "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就應該讓他快樂, 幸福....."

這句話, 此時此刻, 也很猛烈地躍上我的腦海.

是啊, 如果真的愛一個女人, 而她又認為她與一個更有錢的, 或者有居留權的男人的結合會讓她更幸福, 那麽為什麽不讓她去呢?

也許這很悲痛, 這有時心如刀絞, 但是否有一種情緒卻檢驗我們的心靈狀態, 那就是:

我們是否感到屈辱?

我想, 那些如果感到屈辱的男人, 心靈的標杆是建造脆弱的沙土上了.

但也許對這樣一個脆弱的基礎卻是許許多多中國的男男女女所不曾理解意識到的?

我可能沒有別人有錢, 沒有別人有地位, 沒有象別人有身份; 我可能比別人有錢, 比別有地位, 比別人有居留權, 不錯, 這些東西是人人都想要的. 但是, 許多東西, 今天的我看來, 盡管不是人所不能靠努力去獲得多少的, 但是命運所占的成分卻是極大的.

比如,我們出生在哪裏, 這一點又如何能由我們決定的? 而一個人之出生何處對一個人影響多大啊!

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 也許需要建立在這種對命運限製的坦然接受之下, 在有限之下, 去創造獨屬於自己的生命的滿足和精彩.

好的親密關係,終究還是應該以幸福快樂來衡量的吧. 讓那能和你一起欣賞你的幸福快樂的人和你一起生活吧.

也誠摯地祝願那些嫁給西人的女同胞幸福快樂, 這也許是中國男人應有的風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冬來了春不再遠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為什麽看了這篇眼角有了些許濕意,那一紙居留讓多少女人或者男人的靈魂趨於麻木,臨了才會悟出這世間的一切似乎都是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