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看天天天藍,雲卷雲舒。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時光背影】為你朗讀:The Reader 。

(2010-01-03 20:58:08) 下一個

這是哈德。施林克講述二戰的小說,轟動一時。沒有《辛德勒名單》 裏浩瀚無邊的
戰事鋪陳,它隻是沿著一個人內心孤獨的小徑攀援,直至漸漸逼近一場戰爭的真相。

那真相依附在故事中,始終不肯水落石出,整個故事在不動聲色的迷茫中展開,結
局黯然動容。

五十年代的柏林,火車站街。
他遇見她,在一場行色匆匆的大雨裏。他是十五歲患病的少年伯格,蜷坐在破舊高
樓昏暗的一角,神色蒼白,瑟瑟發抖。她是三十六歲的中年女子,在返家的途中好
心施以援手。

踉蹌雨中深一腳淺一腳的相遇,象路人甲與路人乙,除此,他們之間不該再有什麽
交集。

隻是強大的命運開了一個玩笑,他們被同時扔進了一個巨大的旋渦裏,命運的蓋子,
砰的一聲關上了。

從此,他們一生的命運彼此碰撞,覆蓋,彼此滲透,再不容分辨。努力的想要澄清
自己,不過是更用力的牽動另一個人。每一次逃離,卻讓對方更靠近了自己。

一邊是命運,一邊是戰爭。沒有一個出口可以讓他們從容掙脫。

那個夏天,綠油漆的小屋,壁鍾在斑駁的牆上答答的響,收音機裏斷斷續續傳來德
國老歌,他們沐浴,朗讀,彼此愛。反複,隱秘,而熱烈。她叫他“Kids",  三十
年後她依然如此叫他。

直至有天她不告而別,他在空蕩蕩的屋子裏惶然呆立了許久,那個夏天終於過去了,
他也不再是男孩。

全書寫到三分之一,更象一個洛麗塔似的豔情故事。我不喜歡的違背人倫的故事,
尤其是那個叫漢娜的蒙昧女子。閱讀就此中斷。

直到後來,在電影院裏,與震撼人心的法庭審判的那一幕相遇。

八年之後。
在一場關於納粹的庭審上。

他坐在滿滿的觀眾席上,已經是法學院的學生。
漫不經心低頭之際,忽然聽到法官念出的那個名字。

那個久違的名字,象火一樣在他的心裏燙了一下。

抬起頭,她正坐在被告席上。
她曾經的身份是:納粹集中營的看守。

她是高大的德國女子,麵部始終帶著微微的緊張感,茫然,驚疑,卻又堅持著一份
遲鈍的固執在眼神後麵。多年以前,那正是他仰望而不可解的眼神。

她的秘密一層層被揭開,他漸漸的明白了一切。

象一頭被圍殺的動物,她的危險愈來愈近,直至所有人一哄而上,她被定罪了。

終生監禁。
站在審判台上,她麵無表情。
埋下頭,他的淚才終於落了下來。

之後的一些年,他也過得不好。
潦草結婚,又離婚,唯一的女兒與他日漸疏遠。

有一天。
他終於開始重新朗讀那些書籍,並錄下來,陸續寄給監獄裏的她。

《奧德賽》, 《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陰謀與愛情》,《無用的人》。。。
她本來已經老了。但從那一天起,她的生命被他的聲音重新點亮。

她開始努力的識字,讀書。
在監獄的圖書館裏翻閱一切有關納粹的書籍。

他從來也沒有給她寫過一封信。
可是有一天,他收到了她的信。在一張白紙上,她歪歪斜斜,筆劃用力的寫下幾個
字:
“Kids, 謝謝你。”

二十年的時光。
很快就過去了。

他接到監獄裏的電話,她要出獄了。

在空曠的等候廳,她孤零零的坐在那裏。
她已是個老婦,象老房子一樣,散發著腐朽的味道。

他把他的手,輕輕壓在她幹枯的手背上。
那雙手,曾引領他走進身體最初神秘的喜悅。那雙手,也曾經指染三百猶太人無辜
的血。

那背後巨大的愛與罪,他無法承受。

於是他輕輕的將他的手移開了。
她在刹那間明白了:他們之間的一切都結束了。

在出獄的前一天,她選擇了上吊自殺。
在那些被厚厚墊高的書籍裏,有一本書,名叫《德語課》。

在他的手輕輕鬆開的那個瞬間,她就明白:
他也不能救贖她。
唯一可以救贖她的,也許隻有死亡。

結尾,他將漢娜積攢下來的錢,交給那個在集中營裏唯一幸存下來的女子。
但是她高傲的拒絕了。

我忽然想,如果命運將她放在一個集中營看守的位置上,她是不是會比漢娜做得更
好?

一個民族真正的反省不是僅僅來自被審判者,而且應該同時來自審判者和那些所謂
的受害者。每個人都要承認並有勇氣擔當其間的一份罪 ,那才是最不虛偽的反省。

於是他將這一切告訴了他的女兒,反省將一代一代的繼續下去,直至這反省徹底的
被每個心靈所實踐,隻有在那個時刻,真相與正義才能在人類的法庭上獲得它最完
整的尊嚴。

而他,除此之外,
也許偶爾也會想念那個夏天。
那個燥熱的,混雜著皂香與票夾油墨氣息的夏天。

隔著三十年
相視惘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Remus 回複 悄悄話 台灣翻譯成∶為愛朗讀
這部片過幾天電視會播,看了奶的文章,會想看看這部片!
天舒 回複 悄悄話 我想漢娜的死也沒有獲得別人最終對她的原諒,不過對她自己而言,死亡至少是一種解脫。那些因國家,種族或階級利益引起的人類史上的大衝突和大災難,都不僅僅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所犯下的罪行,當時有多少德國人是支持或默認這場大屠殺的?恐怕數不勝數。最後由漢娜所代表的少數人來承擔這個集體性的屠殺行為實在是不公平的。

反省必須要來自每個生命個體。這種對人性本身的反省才能使一個國家,一個人慢慢找回它(他)的良知與尊嚴。象鄭念女士在[上海生與死]裏麵也寫到這一點,她說文革結束後,許多當年避她如瘟神的朋友,或者曾經落井下石的人都紛紛跑來對她送上遲到的關懷。他們對自己以往的行為沒有任何自覺意識上的反省,而是自動的就把自己歸結成那場運動的受害者了。

不過這類電影實在是太沉重了。昨天去看了Avatar, 的確是視覺的盛宴。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劍。最感興趣的是他自己創造了一個星球,一種外星語言,各種不同的動物和植物,並給予命名的這個過程。這種開創性的思維方式甚至勝過了3D裏那些聲光影色所帶來的震撼。

三色鹿 回複 悄悄話 牢獄生涯也不能為她贖罪。難道隻有死才可以獲得原諒嗎?讓不是罪人的人承受罪名,這是政治鬥爭,種族爭鬥的悲哀。《The Back Book》看過吧?類似的故事,但不同的結局。
飛飛~ 回複 悄悄話 天舒,你這裏是WXC中能夠讓我安靜下來的最好地方,是以前上學時每次走進圖書館的感覺,從來不會讓我失望.....:)

寫得真好,一字一句讀了,悵然.....

新年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