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看天天天藍,雲卷雲舒。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讀】“他們從來都寂寞” by 許子東 (ZT)

(2008-07-15 23:02:15) 下一個
天書:如此紛紛攘攘過往的一路繁華故事。紛飛。漫卷。沉溺下去。時間帶走一切。
這一年的春天靜水深流。不能說起。有一個瞬間我曾仰起頭,夏夜有著露水一樣的
星星啊,那樣秘密那樣清涼。那些風掠過我的頭發。那些時光如巒疊嶂,仍舊如此
茂密。如此溫柔。

繼續寫。初篇再由鍾曉陽寫起。許先生的這一篇文章,唯有這一句“代表香港的作
家應該是金庸,勞苦功高,應該在文學史意義上給予肯定。”,不願意苟同。

而要感謝的是西西,鍾曉陽,黃碧雲。。。她們以寂寞的姿態,還奉文學以應有的
尊嚴。

2008 夏





許子東:“他們從來都寂寞”(口述)  ZT
2007-07-02


先說香港純文學的脈絡。其實香港一直有學術界所說的“純文學”,香港的說法是
“文藝小說”。他們把一些我們認為比較正規的文學稱為“文藝腔”。隻是由於隔
膜和通俗文學掩蓋了內地一般人的視野,所以內地關注“文藝小說”的人比較少。


這首先是因為香港本土的通俗文學太盛,它建立在內地排斥鴛鴦蝴蝶派的基礎
上。因緣際會,造成金庸、梁羽生、李碧華等香港通俗文學“反攻大陸”,因為內
地通俗文學比較稀缺,所以它就引人注意。

還有,我們平常開玩笑說,搞不了古代搞現代,搞不了現代搞當代,搞不了當
代搞港台,我自己就是從“現代”到“當代”再到香港,比起其他學科它的學術含
量似乎相對不足。與此同時,香港也有一批南來作家,在香港也一直辛苦在寫。這
些作品在香港很難出版。比如香港風雲、幾代資本家等等。《台港文學選刊》有時
選這些東西,這些基本屬於適合內地需求的、批判現實主義味道很重的作品。

第三個原因,香港的純文學不像內地有作家協會、資金資助,現在雖有藝術發
展局撥款,但始終沒有鐵飯碗,沒有人能靠寫作生存。

香港文學的主線,一個重要人物是劉以鬯,他在上海時就跟端木蕻良、徐_於等
一起做過文學。到香港以後,他是一個連接上世紀40年代,連接五四傳統與香港新
文學的橋梁。他的代表作是《酒徒》,在60年代第一次用意識流手法。劉以鬯後來
主編《香港文學》。

跟劉以鬯同時代的就是昆南,已經70歲了,留個長頭發,穿著牛仔褲,是個老
嬉皮,但他很認真,生活很低調。他自費出版的小說《地之門》非常好,他的意識
流比王蒙還精彩,在某種程度上比《酒徒》還好。

這一代以後,下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西西。西西背後有一個團體叫“素葉”,是
一個自費的同人團體,集合了十幾二十個作家,西西是其中的佼佼者。“素葉”一
直是香港文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跟西西同輩的還有也斯,又寫詩又寫小說也弄
評論。差不多同時期的還有鍾曉陽,年齡比他們小很多,他的作品表麵上像通俗文
學,其實有文學內涵。這些人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

上世紀90年代主要是黃碧雲、董啟章。董的書都是台灣出版的,《天工開物》
差點得了香港2006年首屆“紅樓夢文學獎”,最後獎還是給了《秦腔》。黃碧雲是
很感性的作家,跟王安憶、朱天文、朱天心一輩。再往下,謝曉虹、韓麗珠……有
的在報社做編輯,有的讀研究生。

代有新人,這些嚴肅作家一直沒有中斷,他們沒有掌聲,沒有鮮花。黃碧雲在
香港,不會像王安憶在上海,不會像鐵凝在北京。她還得自己工作,做律師,她的
創作是業餘的,最多就銷2000本。但他們很嚴肅,寫得很認真,這就是香港純文學
的現狀。

我認為從長遠來說,香港的純文學不會大發展,也不會消失。偶然得了獎,拿
了一兩萬,能抵什麽用呢?像西西的作品,越來越少,年紀也大,身體也不好,現
在退休了,小學老師,錢很少。我跟她見麵,就約到最便宜的咖啡館。對這個最有
代表性的作家,報紙專門紀念《我城》發表30周年,可是作家本身清苦得要命。香
港稿費很低,你要維持一個香港中學教師的生活水準,一個月要寫十多萬字。所以
搞純文學的人一定是業餘的,專業寫作就一定是寫暢銷作品。

有一年,我想收集亦舒和李碧華的小說,這個《香港短篇小說選》也就印一兩
千冊,沒想到她們很高興,還老來問你那個出版了沒有。現在是我和黃子平在合編
“三城記”的香港卷,每兩年一本。我們在編2004~2005年的,香港三聯出的,簡體
字版是上海文藝出的。香港三聯會一直出下去,在香港銷到2000本再印,不虧本了。
但其中1000本是台灣賣掉的,台灣也希望看到規規矩矩的香港文學。

內地出版社如果願意出香港文學精選叢書,選10個作家,每個人選一本,很有
價值,也還是有銷路的。黃碧雲在香港都能銷到2000本,在內地不能銷到5000本嗎?
你銷到5000本你就不虧本了,對不對?

我想指出最重要的一條,香港這些作家不像內地主流作家,有那麽多社會光環、
有賺錢的需要、不甘寂寞等等。他們從來都寂寞,他們從來都沒熱鬧過,所以也不
存在不甘寂寞的問題。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獎金3萬~5萬港幣。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個雙年獎兩
個候選人是劉以鬯和金庸,最後給了金庸。平心而論,代表香港的作家應該是金庸,
勞苦功高,應該在文學史意義上給予肯定。後來很多人也拿過這個獎,西西也得過,
到了今年我們已經找不到什麽大名人了。評委通常是以香港的為主,請一個內地的,
有時一個台灣的。內地去過的有蘇童、王安憶、莫言。

此後,“香港文學”就變成了一個Hot Topic(熱點話題),真正有香港意識的
小說是從西西那代開始的,她最有名的小說叫《我城》,這是具有標誌性的。

香港最近幾年的文學裏以情色、情欲、都市現代派手法、女性主義、都市憂鬱
的、討論人性的居多……政治的東西在小說中慢慢淡去。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教授,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和香港中文文學雙年
獎評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飛飛~ 回複 悄悄話 天舒好,終於又有新字了,雖然隻有短短的幾行,也很值得回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