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老狼

也曾酒醉鞭名馬,從未情薄棄美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還君明珠雙淚垂

(2006-09-25 06:53:13) 下一個

一部讀的殘缺不全的《青城十九俠》倒成了我的玄學啟蒙。那時書少得可憐,大伯父雖認字不多,誰知道他卻藏了十幾本老書。兄弟輩皆不喜讀,結果,倒黴,書都非我看不可了。粗略得知,還珠樓主乃天津人也,大喜!

天津,豪傑之地也!集九河之靈氣,蘊渤海之寶珠。海接一河,是為海河,天僅一渡,名曰天津。北依長城,萬裏一帶。西鄰趙晉,古氣千年。南望齊魯,義連春秋。

夫地有靈者,人必成傑。滄桑變幻,津門代有人出。其名聲最著者,武有霍元甲,文有還珠樓主...

且慢,後入學得觀諸書,卻見:

“還珠樓主(1902一1961),本名李壽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後改名李紅。四川長壽人。他生長在山高水深的四川,從小隨著父親宦遊,曾經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雖然隻上過私塾,卻對佛道醫卜星象都有心得。”

不禁大哭!彼能得津門少年之敬,卻非津門所產。遂怒造化之不公。

後餘長成,讀書愈夥,再三讀還珠之做,不覺暢然。曰:川之產也,是樸玉是渾金,得其質而不得其像。幸至津門,琢之而成寶器,磨之而放紅光,得露真容。天津之人,亦與之有榮矣。

今已耄矣,嗒然坐原上,心時並雲飛,魂每傍月去。昨再讀還珠書,似初得就理。蓋人之入世也,謫於天,誌於星,不因地顯,不為時名。苟得逢勢而出,則聲鳴萬國,氣吞百代,豈一時一地可能包藏耶?

還珠先生生平續如下:

“19歲時隨母親移居天津,在《大公報》供職,兼作家庭教師。23歲進入軍界作幕僚。婚後為天津電話局局長秘書,兼寫京劇劇本。他的小說處女作《輪蹄》署名“還珠樓主”,自述奔波經曆和少年戀情,取唐代詩人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詩意。當時北方武俠小說十分流行,李壽民本人也很想把所曆的山水人物寫成筆記。約在1930年前後,天津的《天風報》缺少一個武俠長篇,他在人家鼓動之下,就以《蜀山劍俠傳》為篇名,一天天地寫下去,而還珠樓主的名頭也就開始響了起來。他的創作欲望因此高漲,再加上生活的壓力,他最多的時候竟同時為8家報刊撰稿,過足煙癮之後,指天劃地,滔滔而談,請人代錄出來,即為美文。日寇侵占華北以後,日本人要他合辦刊物,他不答應,結果被抓去關了兩個月。出獄以後,生活十分困苦。抗戰勝利後,他再次到上海,正氣書局的陸先生勸他不要再涉足政界軍界,還是住在上海寫稿子,生活想來總是可以維持的。他於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橋北麵,一直寫到1948年。解放後,他於1956年在報上寫過關於神怪荒誕小說的公開檢討。後來任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委員,寫了一些戲,還寫過小說《劇》。1959年他中風, 1961年3月去世。 還珠樓主代表了民國武俠荒誕怪異的一派,融合神話、誌怪、劍仙、武俠於一體,進行高度哲理化、藝術化的想象發揮,尤其是各種劍仙神術、奇幻法寶,顯示了天縱奇才的大氣魄,為中國小說界的千古奇觀。對後世武俠作家影響巨大,幾乎無人可以企及,如台灣武俠泰鬥古龍,就曾說到他受還珠樓主的影響頗深。 還珠樓主武俠小說共37種,。 《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還珠樓主代表作。以此為中心,構成了還珠樓主武俠小說的一個龐大係列,計有: “蜀山劍俠正傳”——《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峨眉七矮》;“蜀山劍俠前傳”——《長眉真人傳》《柳湖俠隱》《北海屠龍記》《大漠英雄》;“蜀山劍俠別傳”——《青城十九俠》《武當七女》《武當異人傳》,“蜀山劍俠新傳”——《蜀山劍俠新傳》《邊塞英雄譜》,《冷魂峪》;“蜀山劍俠外傳”——《雲海爭奇記》《兵書峽》《天山飛俠》《俠丐木尊者》《青門十四俠》《大俠狄龍子》《蠻荒俠隱》《女俠夜明珠》《皋蘭異人傳》《龍山四友》《獨手丐》《鐵笛子》《黑孩兒》《白骷髏》《翼人影無雙》其餘還有:《萬裏孤俠》《黑森林》《虎爪山王》《血滴子大俠甘鳳池》《征輪俠影》《力》《拳王》《黑螞蟻》《酒俠神醫》”

(九月二十五日,小酌後亂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川之產也,是樸玉是渾金 謝謝對四川的誇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