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國Bob

澳洲華人的生活記載
正文

賣房手劄之五:如何準確設定賣房的價格?

(2024-11-29 16:45:54) 下一個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少不了“居住”,所以每個人都會遇到租房、買房、賣房和換房等大事。我這個《投資房裝修係列》最終圓滿畫上句號,不但成功拍賣,拍賣的價格也很理想,和我開始設定的價位不相上下。這次談談我是如何設置價格的,無論對賣房還是買房者都是一個參考。
 
那段時間澳洲連續加息,通脹指數居高不下,購房者的信心非常低落,整體拍賣成功率從65%之後一路下降,62%、57%、57%,到我房子拍賣的這一周隻有54%,而且開放展示的最後幾次連一個看房的人都沒有。拍賣那天又是連續下雨,導致拍賣都在室內進行,來的人也不多。最終有這如此好的結果,連這位西人著名地產公司Fletchers的拍賣師都感到意外。後來我去他們公司,送給這個團隊每人一個我製作的小盆景以示感謝,拍賣師和我還做一些很深入的探討。 
 
送給中介團隊的小禮物
 
一個地產買賣過程由無數個環節構成,很多事情無論你準備再充分細致,都會有意外發生,感謝上帝我過來了。這位西人拍賣師在這一帶主領很多地產拍賣,對本地區的地產市場了如指掌,兩年前我隔壁房子就是他在市場低迷時異軍突起,成功拍賣。
 
但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地產中介,都有其局限性,在利益最大化上不如房主,他們希望拍賣成功,但沒有必要為賣家冒險,也不願意為幾千上萬的“小錢”花力氣。而業主的心態就不一樣,任何房子都能賣出去,隻是賣出多少?上次我也談到,隻要合理合法,作為賣家不是在做慈善事業,都想賣的高一點。所以沒必要虛偽,你要是真有感動,可以捐獻一點錢給慈善機構或是教會,一碼歸一碼。 
 
本文就談談對於房產的賣家,“如何比較準確地設定出售價位?”的問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且對一個買家了解這些,也可以幫助鎖定一個貨真價實的出價。 當然僅僅是澳洲的情況,但各地的情況八九不離十。
 
一、Rate單子: 
在你一頭亂麻時,首先你將本年度的市政廳印花稅Rate單子找出來,這上麵有本年度政府對你這個地產的估價。通常這個價值是市政廳抽本年度印花稅Rate的基準點。但這個估價通常要遠遠低於市場價,有些市政廳是兩年做一次評估,在地產市場上行時,這個價值低的更離譜。要是投資房(除了自住房以外的任何房子),州的地稅局SRO會有一個單子,上麵也有一個該物業的價值,通常這兩者是一樣的,都是遠遠低於市場價格。 
 
以前我們買房子,首先要找這個房子中Rate的清單,對於買方,心中大致上就有數。但近年來律師在準備32號文件時,都會將這個價值掩蓋掉。所以對於賣家,Rate上的這個價值是最保守,最低的。 
 
二、銀行的估價: 
假如可能,可以請貸款的銀行做一個估價,通常這是獨立地產價值評估機構所做的,當然要收費。但這個價格通常還是比較保守,會低於市場的實際價格。  

所以前麵兩點,是幾個設定自己價格中底線中的底線。  

三、地產網站的評估: 
在自己的地產上市之前,去幾個主要的地產網站,將自己的物業地址輸入,通常都會有一個估價範圍,這沒有什麽法律效果,偏差也比較大,但這些價值是地產網站經過市場的結果分析所得,大多一個月會進行調整。建議做一個截屏,可以在和中介定價位時談判的依據,特別是幾處評估都給出差不多的結論,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但一旦該物業上市登廣告,這些網站會將估價值和廣告拉平,這時再來截屏就沒什麽意義。當然一旦一個物業賣出後,這個賣價會成為該物業近期的固定價值。 
 
四、了解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要了解本地區,並且是本時期的地產市場。不同國家、太遠的地區,不是現在的售價,不同房源類別市場有參考價值,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不要太注重傳媒和所謂的專家和經濟學家的一個講話、一篇文章而下結論。一位朋友堅信四大銀行的一位首席經濟師預料的,澳洲地產將會跌1/3,心裏慌張在房價最低時賣了,之後房價居然一路穩步上升,損失相當可觀。首席經濟師不會為你買單,這就是不做功課的後果。 
 
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幾大地產網站的數據庫相當完善,都是免費的。花一點時間檢索市場上的房源,看看總數如何?拍賣的清倉率是如何?哪種類別的房源比較稀缺熱門? 但要做好記錄歸檔。
 
五、關注本地區已經銷售的房子: 
搜尋這3個月至6個月,本地區已經銷售的同類房子。了解和自己相關的類別房源有些什麽特點?相比較自己的房子有什麽優缺點?價位是多少? 
 
所有該地區半年內賣掉房子都了如指掌
 
六、跟蹤目前房子的銷售: 
開始關注正在銷售的房源。設定搜索條件,按照時間先後排序,跟蹤一段時間。可以實地參觀幾個就近房源,看看結構、戶型、麵積、周圍交通等設施,價格因素,假如有拍賣最好親自參加看看市場是不是強硬?參加的人多不多? 
 
有人覺得好笑,我賣房去看拍賣?——對了,你需要這個信息!
 
七、確定銷售形式和地產中介:
前麵這些都是前期的工作,再接下來需要確定是“拍賣”還是“掛牌銷售”?(上一篇詳細介紹一些要點)最好麵試幾個中介,需要了解該公司的銷售服務,買家數據庫的應用,中介和買家溝通的技巧,銷售團隊的配搭,傭金的因素。 
 
很多華人將傭金的百分比作為首選,其實不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將整個銷售做完善。 
 
八、設定銷售合同的價格和廣告價格: 
確定好銷售方式和中介公司後,在簽合同前需要認真設定自己的售價。最好不要過早對中介暴露自己的底價,而中介會千方百計探討賣家的底價。最重要的是要設定切實可行的價格,太高了沒有意義,沒人看房,賣不掉。太低了,來看的買家人山人海,做無用功,走過場。 
 
這次在我和中介談廣告價格時差點談崩,他們要放低於我保留價的20%以上,我堅持不同意。我認為你可以放很低,這的確會吸引很多人,但這不是一個購買檔次的群體,大家都知道購房者都是就可動用最大限度的金額看房,拍賣波動幾萬塊是正常的,但絕大部分拍賣不可能一下子上揚百分之二三十。而地產中介會利用這個機會截獲更多的客源信息,這個要提醒賣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毫無疑問廣告登的價格是有參考意義的,不切合實際和虛假的價格範圍,會導致最終成交價的“滑鐵盧”。 
 
九、觀察廣告的點擊量:
當一個房產上市後,首先要關注該廣告網頁的點擊量,幾個大的地產銷售網都有,記錄一下每天的點擊量,並不是說每一個點擊的人都會來買房,但這一定是對此地產感興趣的。絕對不會出現網站點擊量等於零,但實際感興趣的人多的不得了,這是成正比的。
 
廣告網頁上的點擊量(上廣告才3天,近2千點擊,說明感興趣的人很多)
 
十、了解中介公司的報告: 
閱讀中介公司的開放報告和市場報告,一般比較好的地產公司,都會在來臨的星期一,將幾大地產網站的點擊量、網友登記看房的,打開具體照片的數量,電話詢問數量和電子郵件數量都會報告給賣家。比較優秀的地產中介在本場開放結束後,隨即和業主匯報,這都是收集一手信息的來源。 
 
中介行政管理每周一都會給我統計表
 
十一、了解現場看房的反饋,法律文本送出:
實際開放之後,需要和中介溝通。有多少人看房?大概是哪個年齡段?大概是什麽人種?買家的反饋是什麽? 
 
現在買賣房產的官方32號文件和合同都是電子版的,光是來網上或是實地看看房子,並不說明什麽。一旦有人真正感興趣,那都會索取電子版的32號文件,這是法律文本。 
 
十二、有必要時,需要調整價格:
經過一兩次,或者一兩周的開放,可以對市場有比較全麵的了解。通常這時地產中介都會釋放比較負麵的信息,最常見的是“地段不理想”,“房子朝向不好”,“房子麵積太小”,“房子太老”,“價格太高”等等,其實見多了都是一樣,一看就是借口而已。中介的目的是降低賣家的期望,這是一場心理戰。但也需要全麵審視,必要時還要調整房價。
 
我這個房子附近200米處有一個類似的房子,開始設在同一天拍賣,價位也差不多。但因為房子陳舊,沒有特色,地真的很小。後取消拍賣,改為“掛牌銷售”,而且兩次降價,還沒賣出去。最終不賣改出租房了,很折騰。這說明,真是原先的期望價格放的太高。 
 
十三、流拍後轉掛牌銷售的價格:
各人賣房子的目的不一樣,財務狀態也不一樣。要是經濟許可,不妨不要急於低價甩賣。即便是流拍,也可以改成“掛牌銷售”For Sale。但這裏有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再定價的問題。
 
我們知道一個房子拍賣Action廣告的價格是一個範圍,一般來說實際保留價都要超出這個範圍。但一般來說For Sale可以放一個範圍,也可以“一口價”,但實際保留價應該不會超出這個範圍,除非有幾家再來競價。 
 
拍賣前中介的準備一切就緒 
 
所以流拍後改成For Sale的價格尤為重要,很多流拍的房子,都有一個拍賣的最高出價,而且拍賣師會邀請最後出價的買家進門商談,商談不了才算“流拍”的。這個最後的出價肯定不到自己的保留價(不然肯定賣了),所以在進入拍賣之前,賣家一定要設定拍賣時的保留價、流拍後買家進門商談的底價,以及流拍後改成For Sale的標價。 
 
但也有意外的例子,我的拍賣師講到同一天他的另一場拍賣遇到那麽個戲劇性的情況:拍賣時很清淡,流拍後最後舉手的買家進門商談價格,但房東還是不同意,沒有到他原先的保留價,於是拍賣師宣布流拍。但是兩小時後房東反悔了,願意成交。中介再回頭和最後出價的買家談,被一口拒絕。於是該房產改為“掛牌銷售”For Sale,想不到來臨的星期一有三家同時出價,最終成交的價格遠遠高於房東的保留價。所以這個例子說明不要怕流拍,說不定還是好事,因為該房子的真實價格基本上體現出來。 
 
林林總總談了很多細節,有些朋友說:我哪有那麽多時間做功課?其實不然,而是你的動力在哪裏?隻要你每天心靜下來幾分鍾,工作做到家,並做好記錄。可能會帶來幾萬,甚至十幾二十萬的額外回報。那你自己問自己:一年辛辛苦苦起早摸黑能賺到這些錢嗎?不用我說,你花這些時間是值得的。 
 
說明:
1、本文談到的一些信息來源,也局限於澳洲,各地各國一定會有相關的信息渠道。
2、 我不是地產中介,不是貸款中介,也不是財經博主,更不是投資教育家,和任何人都沒有利益關係,也不構成投資建議,僅僅分享個人經驗而已。 
 
成了永遠的懷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