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珠

時間有了,精力卻減,百無一用,就寫寫東西吧。
正文

維京萊茵河多瑙河遊記

(2024-05-21 16:54:50) 下一個

              2023年的11月,朗兩夫婦和我們兩夫婦去歐洲作了一次郵輪內河遊。搭乘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飛機從舊金山飛往阿姆斯特丹。這是荷蘭的 Viking(維京) 船公司安排的旅程,旅程開始前,先在阿姆斯特丹停留玩兩天,然後河上遊覽十五天,從萊茵河到美因河再到多瑙河,沿途經過四個國家十二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當地導遊帶我們參觀遊覽。河上巡遊完畢,再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停留遊覽兩天。整個旅程十九天。

    飛機降落在阿姆斯特丹機場,一出機艙就見到 Viking 船公司的代表來迎接,然後就把我們送到酒店(Movenpick Hotel)安頓下來,時間約是上午九時多。我估計酒店是 Viking 船公司的,就建在河邊,上下船很方便。阿姆斯特丹下著小雨,天暗暗的,街頭行人不多。

    阿姆斯特丹是個海邊城市,人口九十萬,據說城裏有些地方低於海平麵,所以堤壩對阿姆斯特丹很重要,一旦漏水,城市就被淹沒了。幾個世紀以前,汽車還未出現,荷蘭人為了做生意運輸方便,在城市裏挖了許多運河,以船作為運輸工具。所以現在市內可以看到很多小運河,已經不作運輸用,但河仍在。

    我們決定到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走一走。出了酒店走不了幾步,天又下起雨來。我們都帶了雨傘,頂著風頂著雨,一腳高一腳低地往前走。前麵出現了一條河,不遠處有一隻中國風格的船停靠在河邊。“不會是中國餐館吧?” 我們想。走近一看,果然是一間中國餐館,建造得像一艘花船,隻是靜靜的停在河邊,沒有開張的跡象。第二天從導遊那裏得知,這間餐館是Covid-19新冠疫情前開張的,因為疫情沒有食客,已經關門三年了,至今未能重開。那天在雨中去到唐人街已經中午,我們找了一間餐廳飲茶,要了幾樣點心,味道還算可以。飲茶後發現阿姆斯特丹著名的紅燈區就在旁邊。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也是一個觀光旅遊點,我們就去看了一下,結果大失所望。原以為紅燈區像拉斯維加斯那樣金碧輝煌,小姐姐金發碧眼,身材窈窕,坐在窗口搔首弄姿向遊客挑逗。結果看到的是普通人家開了個落地窗,兩個黑黝黝皮膚的水桶腰亞洲女人穿著乳罩和三角褲,或站或坐,在說閑話消遣。她們相貌粗俗,身材肥胖,看了都倒胃口。看了幾間,都是這樣的亞洲女人。好樣子好身材的竟看不到一個!真替亞洲女子丟臉。這樣的紅燈區不看也罷。不知為何,那天看不到一個歐洲女子。

    第二天由導遊帶我們去市區遊覽。阿姆斯特丹的房屋較舊,四,五層的樓房居多,沒有幾間高樓大廈。小運河倒有不少,一些人家打開後門就是運河,直接可以下船出遊。歐洲的汽車可以開上任何窄小的街巷,與行人一起通行。在小巷走路,有時汽車幾乎就在身邊擦過。自行車也在身前身後穿梭,時時刻刻都要小心周圍。阿姆斯特丹騎自行車的人不少,自行車在人群和汽車之間穿行,看來也頗為和諧。導遊也談到紅燈區,不收費可隨便遊覽。不成文的規矩是不許照相錄像。遊客們也沒有提出來要去看一看。我們跟了導遊半程就離開了,因為買了去看風車的票,要趕去火車總站乘車。去到看風車的地方,已經有許多遊客在那裏了。荷蘭因風車出名,而風車是否因大戰堂吉訶德而出名呢?荷蘭在十七世紀使用風車作為動力抽幹低地的水而增加了大片土地,同時用風車作為機械的動力能源使荷蘭成為世界工業強國。我們參觀的一個風車作坊就向我們展示了風車是怎樣將木材鋸開成木板的。參觀完風車後,我們還參觀了一個作坊,看當地人怎樣用木頭來製造木鞋。幾百年來,荷蘭人就是穿木鞋的,直至有皮鞋出現。參觀後坐船去一個叫Volendam的小鎮。船在荷蘭最大的一個人造淡水湖上航行。這個湖的建造是在海灣的入口築一條大壩,用風車把海灣內的海水抽走,然後用河流的水把抽幹的海灣填滿,一個人工淡水湖就建成了。多麽聰明的人!在小鎮上參觀了一間生產奶酪的工廠和一間威化餅工作坊。那天的風很大。在風風雨雨的街上走了一下,高高興興地去餐廳吃了一盤fish and chips 就乘車返回阿姆斯特丹。晚上到唐人街吃飯。是日是星期六,唐人街上非常熱鬧,街上年青人三個五個一群在談笑,像是個青年人下班後玩樂聚會的地方。每間餐廳門口都有人排隊。才十一月,聖誕節的燈飾就都點起來了,街道很漂亮。雖在雨中,街道行人仍熙熙攘攘。我們找了一間食麵的餐館,排隊好一會才入去坐下。我點的牛雜麵還算可以,當然不如我們舊金山灣區。在回旅店的路上,看到河邊的中國花船餐廳正在營業,隻是我們已經吃完晚餐,再無興趣進去嚐試。可見導遊的話也不可盡信。

    第三天上午上船,開始我們十五天的萊茵河多瑙河巡遊。用過船上午餐後,船到達荷蘭的風車集中地——Kinderdijk(小孩堤防)。導遊介紹說,小孩堤防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這裏曾發生過一次大洪水,洪水退後人們在這裏看到一個木製的搖籃浮在水麵上,上麵有一隻貓在搖籃裏前後左右跳來跳去,保持搖籃的平衡避免在波浪中沉沒。人們走過去一看,搖籃裏還有一個嬰孩,原來貓在守衛著這個嬰兒,這個嬰兒因此得救。從此這裏就叫做“小孩堤防”。這裏有十幾台風車沿著河邊排開,是荷蘭風車最集中的地方,Viking 船公司的旅客都是來這裏看風車的吧。這次有兩條船,近四百人下船看風車。我們昨天已經去另外一個地方看過了,所以並不覺得怎樣新奇,且這裏的風車隻是作展覽用,有的轉,有的不轉。轉的也不帶動任何機械,沒什麽看頭。不如我們昨天看的節目。隻是照了幾張風車的照片而已。

    回到船上,船沿著萊茵河向德國開去。睡了一晚,翌日早上已到了Cologne(科隆)。在科隆參觀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很黑,很舊,裏麵亦很黑暗,教堂仍在修繕中。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始建於1248年,因為金錢等各種原因,建築時斷時續,直至1880年才完工,耗時600多年。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現在仍是世界第三高。大教堂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保存著“東方三聖王”的遺骸,遂成為天主教崇拜的勝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教堂被炮彈擊中幾十次,周圍的房屋幾乎被夷為平地,整個科隆老城被戰火摧毀了90%。戰後經過加固工程,才把大教堂保存下來。由於二十世紀初酸雨的侵蝕,教堂的石頭表麵都很粗糙很黑,給人這教堂實在是非常古舊的印象。參觀後回到船上。下午我有點不舒服,就沒有再出去玩。阿朗,百侖和雪莉到城中遊覽。

   晚上睡覺時,感覺到遊船一陣震動,然後停了下來。原來船在過水閘,停得很靠近水道的旁邊。向窗外望去,隻見到一麵高高的牆,幾乎貼著船舷。當水位升高後,又可以重新見到樹叢和河岸,船又開動了。一晚過後,第四天早上到達 Koblenz(科布倫茲)。從這裏我們乘車去 Marksburg 城堡。城堡建於1117年,是唯一一個沒有被戰爭破壞的中世紀城堡,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文物。城堡高聳於山巔,上去要經過一條斜斜的山路,還是要一點體力的。拿破侖曾經占領過它,後來又放棄了。這裏收藏了公元前6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的盔甲,它是除倫敦和巴黎之外最大的盔甲收藏地。曾做過監獄和普魯士傷兵的居住地。城堡大門前的路有一個轉彎,導遊說這是城堡設計者的聰明之處。攻城者的撞擊車撞擊城門前要來一個轉彎,這樣就損失了大部分動量,撞城門時就沒有力量了。城堡上築有很多槍眼炮台,俯瞰著萊茵河,控製著這一條河道。從城堡看萊茵河,大片的田野,樹林和村莊盡收眼底,風光優美。現在這裏是德國城堡協會的總部所在地。參觀完這個著名的城堡,我們乘車回到船上,船又開動了。在萊茵河上一路開去,兩岸風景秀麗。岸邊有的山坡斜度不大,延綿起伏,山坡上就種有葡萄樹,一排排整齊漂亮。有的山怪石巉岩,險惡難攀,山頂多築有碉堡。白雲藍天下,兩岸不時有城堡和小教堂出現,或在山頂,或在水邊,雄偉壯觀。旅客們拿出相機不斷拍照,享受這個美麗的下午。

    第五天清晨的時候,又感到船有震動。看看窗外,又是高牆。反正睡不著了,我穿好衣服去船頭看船怎樣入閘。去到船頭的時候,船閘河道裏的水已經灌了一半。這時船身慢慢升高,我拿出手機,把整個過程錄下來。水閘口有一盞紅燈亮著,船不能動。一直至水灌滿,水麵與外麵的河道的水麵一樣高了,閘門才打開。這時紅燈轉為綠燈,船才可以開出去。看著船開出了閘口水道,我才回房刷牙洗麵,這時天已大亮了。

    今天要去的小鎮叫 Miltenburg(米爾騰貝格)。上午導遊向我們介紹這個小城,並帶我們在城內主要街道遊覽。導遊說這裏河流經常泛濫,曾經洪水高達二米,河邊房屋的居民要上二樓避洪水。離碼頭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雕象,三個半大男孩對著水池撒尿,不知蘊含著什麽意思。小城不大,街上有幾間商店,一間教堂,倒是清潔明亮。幾條街一下子看完了,不遠處的小山上有一個叫Mildenburg的小城堡,阿朗和百侖叫累,不去看了,我和雪莉兩個上去探索一下。爬得氣喘喘地上了城堡,城堡正在修繕不開放,但從上麵俯瞰整個城市風景卻很漂亮,在上麵照了不少照片,興盡才下山。

    遊船向下一個城市開去,又經過了一個水閘。這個晚上睡覺時,船經過了三個水閘。不知道為什麽萊茵河上有這麽多水閘,水位落差這麽大嗎?這時船應該在美因河了。

    早上醒來,船已停在 Wurzburg(維爾茲堡)。上午是自由活動。我們決定順著美因河岸

走去旁邊的中世紀古橋(Old main bridge),然後過橋去對岸山頂的馬林貝格要塞城堡(Festung marienberg)。在美因河畔看到幾隻天鵝在水中嘻戲,白鵝浮綠水,灰鵝泛青波。為錄影和拍照河裏碩大的白天鵝和灰天鵝我們逗留了好一會,天鵝為美因河增添了景色。橫在美因河上的是一條古老得有點斑駁的六孔拱橋, 孔與孔之間的橋礅在橋麵上都有一個塑像,共有14個。每個都不一樣,神態各異。或是官員,或是戰士,或是古先賢,或是教堂長老。非常有特色。過橋之後就是爬山,爬得氣喘籲籲後終於到達那座雄偉的馬林貝格城堡。這城堡為長方形,建於1200年,四個牆角都有一座碉樓,且建造得非常美麗。上麵居高臨下,一眼看遍整個維爾茲堡。今天天氣睛朗,維爾茲堡的一座座教堂的尖塔,還有其它的城市建築,清清楚楚的就在眼前。一幅美麗的城市風光圖!

    下午我們集合坐汽車去參觀Residenz(維爾茲堡宮),一座類似於法國凡爾賽宮的建築。是由兩個德國的大主教於1720年開始修建,並於1744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畫家和雕塑家為這座宮殿貢獻了不少非凡的作品。使其成為德國最大最漂亮的宮殿之一。可惜很大一部分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現在的藝術藏品比以前要少,現在裏麵的一些畫作和裝飾品是現代藝術家補上去的。宮殿後也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但整體感覺還是遜於法國凡爾賽宮。離開維爾茲堡宮後,朗和我們分開各自逛街,因為朗兩個跟不上雪莉的步伐,感覺太累。在市中心照了幾張相後,我們去了市場廣場(Market square)。廣場以一間美麗的教堂為中心,教堂的牆壁刷成白色,屋頂的瓦為橙褐色,緊貼著牆的周圍,等距離立著幾十根高出牆壁兩米的橙紅柱子作為裝飾,使教堂與眾不同,成為一個特立的景觀。上午在馬林貝格城堡拍攝的城市全景照片中,這教堂很容易就被辨認出來。教堂周圍的空地是一個自由市場,一個個小攤林立,賣什麽都有。有手飾,有工藝品,有衣服鞋帽,有糖果,有菜有肉,一應俱全。我們在這裏流連了一會,就沿著主大街走去,走了沒多久,一下子走到了上午去過的中世紀古橋。原來市中心離古橋這麽近!

   在維爾茲堡,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翌日下午約一時,遊船到達一個叫 Zeil am Main 的地方。我們下船,改乘汽車去 Bamberg(班貝格)。Bamberg 是一個小城市,較舊,好像沒有什麽值得回憶的地方。可能是時間短吧,由導遊帶著,在小小的市區走了一圈。進了一個教堂參觀。有點特點的事就是;導遊說的,這小城被一條小河劃分為兩個區,建市政廳的時侯,兩個區都不願意市政廳建在自己的區內。市長無奈,隻好把市政廳建在河中間,由兩條小橋把這兩個區連接起來,市長就在河中間辦公。可見這裏的市長權力是非常有限的。這天天黑後,我們坐汽車去班貝格的碼頭和船會合。開了半小時的車到碼頭後,發現船還未到。在車上等了十幾分鍾,才看到船趕來。又等了一番拋錨,纜繩固定船的操作後,我們才得以上船。

   是夜,遊船進入了連結萊茵河和多瑙河的運河,這條美因-多瑙-運河相當長,約一百六七十公裏,要過了紐倫堡後,在靠近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地方遊船才進入了多瑙河。據說,運河和美因河一帶水位最高,在這裏過水閘,是放水使航道內船的水位達到外河的水位才出閘。

   次日一早,船到紐倫堡(Nuremberg )。二戰時期,因為紐倫堡是德國納粹黨的總部所在地,還有大戰後著名的紐倫堡審判,我很早就知道這個城市了。上午九點,我們乘汽車環遊紐倫堡, 其間經過二戰時期納粹黨的總部。一個大操場,操場前麵中間的主席台是一間兩層樓的房子,黑黑的看起來很舊,好像沒有窗。這裏曾是一年一度的納粹黨代表大會的會址,戰後一直保持原樣沒有改變,已經成為曆史了。導遊告訴我們,紐倫堡人的心很痛。戰後幾十年,他們都不願意談戰爭和紐倫堡大審判。紐倫堡審判這個詞在他們的書本,雜誌上消失了。學生的課本中也沒有這個詞。直到最近幾年,人們才願意重新談起——如果必要的話。在中國,我們的前人亦曾經受過同樣的苦難,留下過這樣的詞句;“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薑夔的【揚州慢】)對德國人的苦難,我亦能感受體會。紐倫堡這個城市,在二戰中幾乎被盟軍的炸彈夷平,現在的城市是根據戰前的建築的位置和式樣重新建設的,可見德國人對他們的曆史的重視。

    下車後,導遊帶我們登上了 Imperial Castle(皇帝城堡)。這城堡在市內的一個高地上,據說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行宮,很多皇帝都在此住過。但我看起來這行宮裏麵並不高級,比普通老百姓住的稍好一點。行宮在二戰時遭到破壞,碉樓的頂部被炸彈削去,現在的樓頂是用紅磚重新建造的。旁邊也有炸壞的房子,不過都重建了。在城堡上可看到整個紐倫堡。但不知是因為陰天還是房屋真的舊,看過去都是灰灰的一片。下了城堡就去看舊的市議政廳和別的一些城市建築,接著去Market square (貿易廣場)。廣場是在聖母堂(Church of our Lady)對開的一片空地,人們就在空地上擺攤貿易。恰巧我們去到那天是星期天,這裏的星期天是崇拜日,所有的商店攤檔都不開門做生意,看不到貿易的熱鬧場麵。但是聖母堂的自鳴鍾準點打鍾,一打鍾鍾樓上麵鍾的下方的小人就出來表演。有的打鼓有的吹笛子好不熱鬧。廣場一角還有一個像是噴泉的藝術品(Beautiful fountain),它的鐵網上掛有兩個銅環。導遊說誰能摸到銅環就會有好運氣,在朋友的慫恿下,我伸長手摸了一下,不知好運氣幾時來呢?然後我們又去了旁邊不遠的紐倫堡地標聖羅倫茲大教堂。沒有進去,在外麵打卡照相後就回船吃中午飯了。下午,雪莉耐不住寂寞,又叫我陪她去紐倫堡再走走。結果我們又回到Market square ,然後走一些上午沒有走過的道路。結果見到一間不知名的教堂,又去了一個小公園,在公園裏小河的橋邊見到一個同心鎖架,上麵扣滿了同心鎖,有的還寫著深含愛意的詞句。可見無論在世界上什麽地方,都可以看到愛情的見證。回來時還見到一間 Hong Kong Store, 旁邊的中文招牌卻是“中國商店”。五時二十分,我們準時回到旅遊車等我們的地方。乘車去一個叫“ Roth”的地方上船。上船後,船繼續前往雷根斯堡。

     遊船在河上開的時候,船上曾組織了一個參觀船長室的活動。我們進入到駕駛艙和船長進行互動。大家很熱烈地問船長問題,船長很有耐心地一一解答。船長還告訴我們,當河水水位高的時候,如果船要通過一些橋麵較低的橋,有可能船的駕駛艙會碰到橋麵。這時他就會操作把駕駛艙下降到和船頂甲板一樣的高度以避免撞橋。“駕駛艙可以下沉?”我驚奇地問。“是的。”船長答,他還邀請我們有空來看看船艙下降的操作。這天我想起船長的邀請,就走入船長駕駛艙問是否可以讓我看看駕駛艙下降。“可以可以,”船長很熱情地迎接我。“不會妨礙你們工作吧?” 我問。“不會,來。”他指給我一個按紐。我原想來看看駕駛艙怎樣沉降,現在卻變成我來操作,有點不敢相信。按照船長的指示,我按下了下降的按紐。駕駛艙緩緩地下降,漸漸地到看不見河麵了。我有點擔心,看不到河麵怎樣駕駛?這時船長指給我另一個按鈕,"按這個按紐駕駛艙就能升起來。"我連忙按那個按紐,駕駛艙又升起來了,重新看到河麵。船長又指給我看一個雷達顯示屏,顯示屏展示出旁邊的船和河道礁石的位置,原來用雷達也可以操縱船的航行。我很高興我操縱了船艙的升降。這一天得到了非常好的體驗。

    船在第二天的中午才到達雷根斯堡。雷根斯堡已處在多瑙河流域。這天乏善可陳。下午一直下著雨,我們二時多才出行。每個人都撐著雨傘(船上備有雨傘供自由拿取),在狹小的街道上走。也不記得導遊說了什麽,在雨中走了幾條街,去到地標 St. Peter’s Cathedral (聖彼得大教堂),大家入去參觀。進教堂,男子要脫帽以示尊重,但女子卻不用,不知是什麽原因?這天下午我們走了很短的路程,可能是下雨的緣故,導遊沒有帶我們去看多少地方。估計雷根斯堡是個不大的城市。參觀完教堂自由活動,我們去了一間百貨公司,買到了出行以來的第一份禮物;兩個骨瓷茶杯。

    帕紹(Passau)是我們這次旅行在德國的最後一站。

    九時三十分,我們跟導遊出行遊覽這個小城市。帕紹成為城市是在1225年。這個城市真有趣,小巷地上的小磚中間部分都漆了五彩的顏色,看起來就像一條長長的彩帶伸向遠方。在小巷中轉了幾轉,來到了舊市政廳的鍾樓,然後就到了最重要的地方——聖史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據說這個教堂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風管琴,可惜我們參觀時並不是演奏的時間,不然就可以欣賞一下這最大的風管琴的優美琴音了。參觀完教堂後,又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剛才導遊介紹帕紹時,講過這個城市是三條河流會聚的地方,多瑙河(Danube),因河(Inn)和伊爾茨河(lIz)在帕紹相會,所以帕紹又叫三河鎮。這三條河一旦泛濫起來,帕紹就遭殃了。2013年一次大水,河水暴漲至屋頂,水麵比街道地麵足足高出四米!現在市政廳的外牆上,畫著一條標尺,標注著曆年大水的水位。最高的一次在1503年,比2013年大水的水位還要高!另外這三條河的顏色各有不同,在匯合處會顯示不同的顏色分界,這使我想起中國的成語,“涇渭分明”。這時我就建議,到它們三河會合處看看!其實這三河會合處離我們不遠,從地圖上看不過15分鍾的行程。於是我們就沿著多瑙河向這會合處走去。果然走了還不到15分鍾,就到了三河會合處了。這裏像一個小公園,有草地,有樹林,還有幾張長板櫈給旅客休息。看河水匯合,真的是看到在水麵上顯出兩種顏色,界線分明。多瑙河水顯灰藍色,因河水顯淺綠色。在這裏我們逗留了一下,照了幾張相。往回走的時候,我們走另外一條路,沿因河河岸走。這邊風景優美,有教堂的尖頂從樹林後冒出,又有塔樓城堡可供拍攝,比來時路有趣得多。中午回船吃過午餐,雪莉要求要到多瑙河北岸哈克爾山上的韋斯特城堡(Veste Oberhausen)看看。那裏可以居高臨下瞭望三河口和帕紹,那裏還有一個博物館介紹帕紹的發展曆史。我們按著公交車的時間表走到車站,汽車準時來到。登上汽車,一路過橋上山,直到城堡門口。買了兩張票之後,我們一氣爬到城堡最高處,從這裏看三河匯合處景觀又有不同。除了多瑙河和因河顏色顯著不同外,伊爾茨河顯赭紅色匯入多瑙河。從高處看下去看到赭紅色匯入灰藍色的多瑙河水再和淺綠色的因河水相會。河水旁邊,城市,樹林和遼闊的田野匯在一起,磅礴大勢,氣象萬千!在高塔上,越過森林田野,極目遠望,還可以看到遙遠的阿爾卑士雪山在太陽下閃著銀光。

    還有一則趣事。導遊在介紹韋斯特城堡時,曾透露過一個小秘密。那城堡上四層樓的窗戶,隻有邊上的三四個是真窗戶,其餘全部都是畫上去的。我們都有點懷疑,這麽大的樓房都建起來了,為什麽要畫假窗戶呢?導遊的解釋是沒有錢。這次我們上來了,就到樓房下認真地看看窗戶。果然,大樓的窗戶有一半以上都是畫上去的,真不明白房屋設計者玩的什麽把戲。忽然想起在前幾天參觀小鎮時,那裏的導遊也說過有幾間房子的窗戶是假的。莫非德國人都喜歡畫假窗戶?順便提一下,帕紹還是希特勒幼年時(三歲到六歲)住過的地方。

    今晚就要離開德國了,遊船上的餐廳特意搞了個德國主題的晚餐。餐桌上擺著熏香腸,培根和熏豬肉,還有德國啤酒。餐牌上的菜也寫著德國名字,餐巾紙也搞成紅格間白格的德國式樣。我們的女服務生 McLina 亦換上一套德式白短裙,笑容可掬地和我們打招呼。主菜有德式五花肉,烤香腸、德國鹹豬肘等等。從這裏可看到餐廳的良苦用心,服務生 McLina 和 Andrei 自上船來也一直盡心為我們服務,值得誇讚。

    下一站是奧地利的 Melk(梅爾克)。在這裏我們乘車去一個不遠的修道院。梅爾克以山岩上的梅爾克修道院而聞名。梅爾克修道院始建於1089年,但宮殿般的巴洛克建築群則完工於1736年。裏麵有精美的壁畫和其它裝飾品,修道院有十一個展廳,裏麵收藏著珍貴的宗教文物。其中一個是大理石廳,地板牆壁全由大理石製成,光滑明亮。廳的上方是一幅巨大的壁畫,出自名家之手,描寫雅典娜與大力神的故事。大廳出來是一個大露台,露台上向外展望,一派歐洲田野風光。望向遠方,太陽在烏雲中撞開一個洞,把陽光投灑在原野上,使那邊陰暗的世界現出一片青綠,一片光明。真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露台連接著大廳和圖書館。圖書館內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極有學術價值。我在圖書館裏看到一張十六世紀的世界地圖,加利福尼亞半島幾乎延伸到美洲最南端,沒有南極洲。這反映了十六世紀的歐洲人對世界的看法。修道院還有一個雙尖頂塔的禮拜堂,裏麵的裝飾物美侖美奐,世上無雙。梅爾克修道院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修道院,高大壯觀,金碧輝煌,非常宏偉。每個來這裏的人心中都會充滿感歎。

    導遊小姐一頭秀發,俊俏的臉上透出英氣。她的老師是修道院的修女,所以她對修道院十分了解。我們的導遊小姐一定受過舞蹈訓練,她的講解不僅用口,也用身體語言來表達。當她指向一個方向時,一手伸出,另一足就離地,仙人指路。或者說似芭蕾舞的鶴立式動作,非常優美。她一路講解如在舞蹈,一舉手一投足都表現出美感。她全身心投入介紹梅爾克修道院,她把我迷住了。

    下午一時四十五分,遊船起動開向 Krems(克雷姆斯)。在船上大家聽到廣播,今天下午的航程航道兩邊將會看到美麗的風景,遊客們都準備好相機,走向船頭,走上船頂甲板,準備欣賞美景。果然船開沒多久,就見到船舷左邊有一座城堡,褐瓦白牆,還有綠色的塔樓尖頂。大家拿出相機猛拍。接著右舷又有一個碉樓,也是白牆褐瓦。開了一段,右舷的高山上出現一座碉堡。船頂甲板上大家又猛拍一氣。再開了一段,一座灰舊的碉堡出現在半山上,看似已被丟棄了。但在照片上仍有舊時的威嚴。接下來,在水邊又有一座碉樓,拱衛著山洞隧道。剛好一輛列車開到,進入了隧道。隧道上的山坡怪石磷峋,樹木枯枝一片,是另外一種風光。航行一段時間後,前方出現十數間紅色瓦房立在水邊,房子的旁邊還有淺藍色一座鍾樓。房子前麵是清澈的多瑙河水,奔流不息。房子的後麵是一座山,山上建有一個碉堡,俯視著河道,保衛著房子和鍾樓。再走又見到一大片農地,農地旁有一間教堂,白牆紅瓦,綠地環繞,太陽輝耀著非常好看。一路上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如在仙境。下午四時,到達克雷姆斯。

    到克雷姆斯後,有汽車送我們到市中心遊玩。克雷姆斯也是一個小城市,所謂市中心,就是一條街,街頭有一鍾樓,鍾樓下開一拱門,就是街入口處。極像一座小城的入口。街很深很長,兩邊有一些商店。照了幾張相後,我們遊覽了十分鍾,覺得沒什麽意思,就回船了。 本來可乘車回船,但雪莉覺得離船不遠,她知道怎樣走回去。且時候還早,不如用腳步丈量一下這城市,於是我們便步行回船。走到接近遊船的時候,天已變黑。發現碼頭的教堂旁邊有一條街正舉行燈光夜市,非常熱鬧。我們便走去看看,集市很大,有賣衣服鞋帽的,有賣奶酪熏肉香腸的,主要還是賣吃的。街上擠滿了人,一些家庭還推了兒童車帶著小孩到這裏玩。我們在這裏流連了好一會才回船吃晚餐。晚餐後在船上有一個舞會,由兩個舞者表演。他們表演後還教遊客們跳慢三步舞。

    第二天早上醒來,往窗外一看,船已經停了。窗外是高樓大廈,知道已到達維也納。

    早上大家乘車去維也納的英雄廣場。沿途看到許多十九世紀風格的漂亮的花崗岩建造的高層建築,據說維也納在二戰中遭到很大的破壞,但現在根本感受不到。花崗岩石建築的大樓上大都裝飾有許多精美的浮雕和塑像,美侖美奐。果然是一個藝術感很強的大都市。英雄廣場在霍夫堡皇宮。英雄廣場的門口就叫英雄門,五個石拱門一字排開,我們沿拱門進去,就見到寬廣的英雄廣場。廣場裏有一大片綠地,這裏是奧地利民眾休閑的去處和集會的地方。廣場上有兩座騎馬雕像,一個是歐根親王,他把奧斯曼帝國軍隊趕出了中歐地區。另一個是卡爾大公爵,他打敗了那個時候從未戰敗過的拿破侖。他們是奧地利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廣場一帶是奧地利政治權力的中心。總統府,總理府,政府各部委都在附近。歐洲安全理事會就在旁邊。英雄廣場裏有很多博物館,有時間的話可以慢慢參觀。

    離英雄廣場不遠,有一個露天的史前歐洲人生活遺址。就在馬路的旁邊,免費參觀。然後再往前走,就是鬧市區了。鬧市區真是熱鬧,街上不讓汽車進入,隻見行人行走。有一條街中間建起一個花崗岩塑像群,約四層樓高,上麵刻滿精致的雕像,有大人有小孩,還有小天使,栩栩如生。最高處雕刻著金色的人物,應該是神了。我想這個塑像群是在訴說著一個故事,隻是我不知道。鬧市區內遊人熈????攘攘,就是一個大都市的景象。在鬧市區裏,屹立著一座聖史蒂芬教堂。導遊就是要帶我們參觀這個教堂。不是很明白為什麽幾乎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參觀教堂。我簡單地在教堂裏轉了一圈就出來了。導遊說自由活動,但要在十二點四十五分回來這裏集合,一起乘車回船。於是我們去鬧市中遊逛,碰到阿朗二人,阿朗說百侖花十五歐元買了一個名牌指甲鉗,後來雪莉跟風也買了一個。他們是傻子嗎?花這多錢買一個指甲鉗。我們接著回去英雄廣場參觀茜茜公主(Sissi)博物館。博物館給我們每人一個像電話一樣的耳機,可以用中國話介紹茜茜公主的生平。雪莉還買了一些禮品。參觀完博物館時間無多,匆匆忙忙的幾乎忘記回去的路了,結果我們要跑回去,氣喘籲籲地在十二點四十五分趕到教堂,大家已聚集在一起準備出發了。船上午餐後,我們四人在碼頭叫了一輛出租車去市中心。上午逛街市時間不夠、下午再補足一下。在鬧市區走了一大段路,雪莉買了一些紀念品和金鏈,心滿意足。然後乘地鐵回遊船碼頭。第二日早上我們四人乘地鐵去奧匈帝國的王宮美泉宮。是日下雨。出了地鐵我們打開雨傘按著手機GPS的指示,向美泉宮走去。GPS可能出了一點問題,我們走了一大段路,才找到美泉宮的側門。進去後是一片樹林。按GPS指引又要向來的方向走,幸而雨勢減小,就當是早上來樹林中晨運吧!走了一段路後,見到一個大噴水池,池周圍和池上麵都有精美的雕像。有幾個人在這照相。哦,這裏就是美泉宮的後花園了。遙望美泉宮,它在三百米外。我們連忙向美泉宮走去。去到宮殿外還要費一番周折才找到入口,也是像在茜茜公主博物館一樣領了一個“電話”,作講解之用。美泉宮是哈布斯堡皇朝家族的皇宮。瑪麗婭特雷莎(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一任女王)對皇宮作了一次重大的改建,建築的風格和德國的維爾斯堡宮和法國的凡爾塞宮相似,都是巴洛克式建築。宮殿裏不準許拍照,所以沒有照片留下來。但無非就是桌椅,睡床,瓷器和油畫。隻是東西都很精致,展示皇家用品的奢華。由於昨天參觀過茜茜公主博物館,對茜茜公主的房間就留意多一點。茜茜公主活潑美麗,是在歐洲深受歡迎的女性。又叫“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她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的皇後,也是匈牙利女王。她追求自由,不受束縛的個性和關愛同情匈牙利人民的行為使她在奧地利和匈牙利深受愛戴。她在歐洲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遺跡,是觀光客常去打卡的地方。甚至她住過的旅館至今仍有許多人去探訪。1955年奧地利拍攝了“茜茜公主”的電影,享譽全球。中國也有譯製版。參觀完美泉宮後,按GPS的指引,我們又走去看家具展覽館。家具展覽館主要展覽皇宮裏用過的家具,和美泉宮的展覽差不多,隻是規模小一點。雖然也有現代的家具,我們也懶得看了。晚上阿朗兩個還聽了一場音樂會,他們對音樂會讚賞有加。維也納是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音樂大都會。

    遊船晚上離開維也納,船走了近二十分鍾,岸邊仍是維也納的建築。

    我們旅行的最後一站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一條多瑙河把城市分成兩邊,西邊是布達,東邊是佩斯。原來布達和佩斯是兩個城市,在1873年合併以後,才叫布達佩斯。上午,所有旅客乘汽車環繞城市走馬看花,經過景點英雄廣場也不停一下讓遊客照相,隻是繞了兩個圈又開走了。導遊在車上不斷說看左邊,看右邊,這是什麽那是什麽,真沒有意思。但布達佩斯的城市景觀還是不錯的,有大城市的氣勢,沿路很多五六層高的花崗岩石砌成的大樓,與維也納相似,隻是看起來稍舊一點。走馬看花之後,我們的車過橋去了西邊的布達,開上了山上的漁人堡。這裏遊人如鯽,如果你想照個相留念的話,一定有人做你的背景板。漁人堡上的一組建築很別致漂亮,一條白色的長廊連接著七個有尖頂的白色小碉堡,像童話故事一樣。從這裏望出去,多瑙河和整個佩斯城盡收眼底,漂亮非常。旁邊的廣場有一座匈牙利國王聖史蒂芬的青銅雕像,國王騎著馬,手握雙十字權杖,他的帽盔上還有一個金色光環,麵對著聖瑪蒂亞斯教堂。他是匈牙利的第一個天主教國王。聖瑪蒂亞斯教堂也是高大宏偉,但我們沒有進去看,時間不夠用了。我們準時到達汽車等我們的地方,手裏拿著一個人人羨慕的匈牙利特產——煙囪麵包。這是在前邊的街角小吃店買的,貴且要排隊買呢。

    下午我們四人沿著河邊步行去國會大廈,途經一段河岸,岸邊有很多雙鞋。人們說這裏是二戰時期猶太人被納粹分子槍殺的地方。他們被強迫脫了鞋子站在河邊,然後被射殺,屍體掉下河去。岸邊就留下了許多對鞋子。現在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在這裏放置了很多對鞋子,控訴納粹和戰爭的罪惡。我們在這裏作了短暫的停留,然後走去國會大廈。國會大廈是一座五層樓的高大建築,巍峨雄偉。大廈前的廣場有一尊騎馬塑像。廣場周圍還有幾幢宏偉的建築。夕陽西下,燦爛的餘輝把騎馬塑像和廣場的建築都鑲上了金邊,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回程時我們故意不走河邊,走進喧囂的鬧市區。時四點半,街道華燈初上,遊人如潮。人們三五成群地在街上行走,談天,氣氛熱烈。這裏的夜市生意一定不錯!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後,大家集中離船上岸, 由汽車送我們去市中心附近的旅店。旅店名叫Anantar New York Palace(紐約王宮),是一間五星級的旅店。旅店看起來像一座宮殿,高高的大廳,大廳頂上鑲著壁畫和浮雕,牆和立柱都有精美的浮雕裝飾,非常豪華。旅店的餐廳和客房裝潢都很高檔,服務生每天至少整理房間二次。旅店附設一間據說是整個布達佩斯最好的西餐餐廳,New York Cafe。門口日夜都有人在排隊等待進餐。安頓好行李後,導遊帶我們步行遊覽市區,我注意到布達佩斯有不少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的餐廳小食店,亞洲人來這裏旅遊就不必擔心吃不慣了。在市區遊覽了約一小時,就解散自由活動。我們逛了一下街,走去了聖史蒂芬天主教堂(St.Stephen’s)。布達佩斯的聖史蒂芬教堂是我見過的所有教堂中最幹淨,最漂亮的教堂!教堂裏的塑像,浮雕,油畫和其它裝飾品全都一塵不染,地板也擦得幹幹淨淨。頭上麵高高的圓穹頂上的畫也看得很清楚。教堂的照明非常明亮,使人感受到上帝的慈祥和溫暖。雪莉和我還登上了教堂頂上的圓拱圍欄,從那裏眺望布達佩斯全城,又是另一番景像!

    要離開教堂的時候,看到一張明天教堂風管琴演奏表演的海報,百侖說一定要聽一聽從未聽過的風管琴表演,我們決定買票明天來聽。

    晚上在豪華的 New York Cafe 用晚餐,雖然烹調味道不錯,但感受到被岐視。如沒有待應生照顧我們的桌子,餐前該上的麵包沒有上,已點的一個菜到吃完了晚餐還未上,還不讓退。所以大家不是那麽開心。

    翌日上午,我們四人各買了一張全天的公共交通票。這張票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內乘搭任何的公交工具,如公共汽車,地鐵等。我們先乘汽車去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遊覽,這是布達佩斯最大的一個土產市場。土產有匈牙利白葡萄酒,鵝肝,刺繡,還有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從中央市場出來後,我們乘汽車去對岸布達的蓋勒特山。蓋勒特山是全布達佩斯最高的山,山頂有一座自由女神雕像,一個女子迎風站立,高高舉著一片棕梠葉。這是布達佩斯的地標,在市內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個雕像。這座自由女神像是我們今天登山的目標。登山之前,雪莉和我要去參觀山腳的一個山洞教堂,所以就讓朗和百侖先行,我們遲一些在山頂會合。在山洞中,我們了解到在共產黨統治時期,這裏曾經用作監獄。推翻共產黨後,才再恢複教堂的原樣。山洞裏有幾個分支洞,每個洞都是一個布道的地方。其實,這裏現在已變成展覽館,哪裏還會有人來這裏聽福音呢?現在自由了,聽福音盡可以去市內的大教堂。從山洞出來,我們開始登山。登山的路真不容易,有很多分岔路口。問清楚怎樣走後,我們努力攀登。走沒多久,我就渾身出汗,脫了外衣繼續走!又走了一段路,實在是累了,喘著氣,咬牙堅持。走到半山,停下來休息。望望下麵的風景,又給了我繼續攀登的力量。咬著牙走呀走呀,接近山頂了!在離山頂不遠的地方,見到了阿朗和百侖。他們也是遇到很多分岔口,經人指點從另一條路上來了。會合之後,又休息了一下。同時照了不少漂亮的照片。看到了多瑙河上的六條橋,布達和佩斯都在腳下。現在有足夠力氣登頂了。我繼續往上走,終於走到自由女神像下。但自由女神被鐵網四麵圍住,正在修整。沒辦法,隻好照了兩個相,回頭下山。下山的路上因雨濕路滑,我摔了一交,幸而無大礙,隻是擦損了一些手皮。以後倍加小心,慢慢地走,最後下到了山腳,乘地鐵回旅店休息。

    下午坐公交車先去英雄廣場,照了一大堆相,補回昨天上午導遊的車不停的遺憾。英雄廣場雄偉廣闊,莊嚴肅穆。英雄紀念碑建於1896年,為紀念馬紮爾人征服喀爾巴阡盆地,定居於此一千年。碑的主體上塑有七個創建匈牙利的馬紮爾部落領袖雕象。在紀念碑後麵,有兩個對稱的弧型柱廊,柱廊中矗立著14位曆代匈牙利的著名統治者雕像。廣場後麵還有一個公園、我們亦去參觀了一下。參觀後我們坐地鐵去聖史蒂芬教堂聽風管琴演奏(演奏的票昨天已買好)。出地鐵後,雪莉後悔上午在中央市場沒有買匈牙利特產鴨肝,又要回中央市場買。幸而還有時間,於是我和雪莉乘公交車去中央市場,買到鴨肝後又乘公交車匆匆趕回教堂,在回程車上遇到了查票員查票。原來布達佩斯公共汽車和地下鐵路係統上下車是沒有檢票員檢票的,全憑市民自覺買票。不時地會有查票員上車抽查,這次我們遇到了。這一次查票看不到一個人逃票,每人都自覺買了票,看起來匈牙利人素質不錯。回到教堂,會合了阿朗兩個,五時三十分演奏開始。風管琴聲音悠揚,開始時還能夠欣賞音樂,漸漸地聲音大起來。音樂聲充滿整個教堂,好像教堂也在搖動。我的耳朵勉強頂得住,覺得身體和教堂融合在一起。風管琴的能量真大啊!演奏了一會,聲音又小了下去,人也好像進入了另一種境界。演奏結束後,人們熱烈鼓掌。風管琴的演出與別的樂器不同,真的可以動人心肺,這次感受到了不一樣。

       晚飯去了一間匈牙利餐館,因百倫說來了布達佩斯一定要試試匈牙利餐。點了鵝肝,牛肉和鴨。一盆大菜我們四個人吃,味道還好。吃完後百侖很滿意,說沒有白來布達佩斯一次。

    這是旅行的最後一天。這天晚上,我們要半夜三點鍾去機場,仍是乘德國的漢莎航空公司飛機飛去法蘭克福轉機回舊金山,令我們有點驚奇的是在法蘭克福出機艙後,仍有維京公司的代表迎接我們,並把我們帶到飛往舊金山的飛機門口,公司的細心照顧使我們感動。最後,講一個布達佩斯的真實故事。布達佩斯本應有一條運河。在十九世紀中葉,城市總工程師雷特(Ferenc Reitter) 曾有一個偉大的構想。如果他的構想得到實現,今天的城市主幹大道跑的就不是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而是輪船。他計劃在佩斯城主幹大道的位置挖一條運河,接到多瑙河。這個計劃在市裏沒有受到很大的阻力,相反得到市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按照這個計劃,整條城市主幹大道將成為一條觀光運河貫穿佩斯城。工程計劃已得到批準。問題是:修建運河的錢從哪裏來?因為錢不到位,工程一拖再拖。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計劃從未實現。結果才留下了今天美麗的大街,並在上麵建起了著名的喜劇劇院和紐約王宮旅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zhu 回複 悄悄話 順便講一下,在中國人人都喜歡的喜劇演員陳佩斯就是以匈牙利首都命名,他的哥哥叫陳布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