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六人需要鍛煉

(2024-05-31 05:42:55) 下一個

八 人需要鍛煉

大自然不做徒勞無功的事,一草一木都有存在的價值,何況是人。

從個人的角度看,我本身就是宇宙,我的消亡,就等於宇宙的消亡,身外的一切不過是我的所見所聞。

我的見識有多少,眼裏的世界就有多大。

增長見識並不是容易的事。

翻開經典,文字看在眼睛裏未必能入心,入心不等於能和別的知識融匯貫通變成自身思想的一部分,更不等於能用形成的思想做鑰匙開啟別的知識庫。

全世界走遍,每個人看到的不同、領悟的也全然不同。

增長見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視角,有不同年齡的問題,沒有完結的時候。

沒有任何知識能讓人一勞永逸,可以高枕無憂一生受益。

身體的細胞每日都在更新,多長時間就更新出一個新的身體,世界也是奔騰的水一刻不曾停過,大腦隻怕跟不上,怎麽可以停滯不前?

每次麵對未知的知識,難免畏難甚至恐懼,熟悉才有安全感,未知使人動蕩。

然而不經這個動蕩的過程就無法走出原來的窠臼,我們該怎麽選?

增長見識的深度更是問題。

每天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死亡,被砍瓜切菜一樣殺掉的士兵走卒、經曆曲折悲壯離去的英雄,我們邊看邊啃蘋果,關了電視就把那些故事忘掉了,盡管那裏麵有那麽多的死亡。

如果我們近距離接觸過一次死亡,即使是臥床多年的老人的死亡,心靈感受到震撼也要大得多。

我們可能由此聯想到親人、聯想到自己,甚至想到人類的未來或者世界的末日。

有些事非得親自經曆不能認識。

最不理解的是有些人,真是心靜,不管經過什麽事都雁過無痕,真不知道是上帝的獎勵還是懲罰。

擴充“我“的世界不易,坐井觀天也難。

你好好地坐在井裏怡然自得,一隻鳥從井口飛過,一隻貓從上麵跌下來,這些外麵的信息總會勾起你對外麵世界的聯想。

你裝作不在意,在心裏把井底的好處再強調幾遍,以獲得內心的安寧。

漫長的一生,想要保持這安寧也不容易。

這都是人需要麵對的坎兒,鍛煉不如磨練形象,或者冶煉更恰當。

我們投身在這個熔爐裏,從滿身的雜質裏提煉出精華,反複打磨,總嫌不夠純、不夠亮。

現代有種新的火葬技術,把人煉成各色奇異的石子,做成裝飾品或者首飾給親人做紀念。

那個比人生的磨練簡單得多,因為純是外力,無需個人努力。

九 修身之道

合適又和悅的修身方法需要有大智慧的支持,懂自己懂世情,認可自己不妄自菲薄,寬容別人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雙重標準。

嫌自己不夠好、嫌別人不夠好是我們人生煩惱的根源。

認識到想辦法改善,在無力改善的時候放棄,都可以算做積極的辦法,隻不要坐在那裏哀歎,那既浪費時間又於事無補。

十 受鍛煉的是靈魂

肉體極痛的時候靈魂總會想出各種辦法,包括殺死肉體。

靈魂痛苦的時候,肉體也有反應。

人患相思,總會寢食不安、身體消瘦。

靈魂可不屈從於肉體的威脅,“衣帶漸寬終不悔”,靈魂有它的追求。

“我”是靈魂的自稱,說得太好了。

每次提及我字,該小心謹慎,別讓那高貴的我跌到塵埃裏去。

當肉體跟不上靈魂的腳步,就被拋棄了。

靈魂自始至終高高在上,自始至終渴望飛翔,肉體已經拖累它太久了。

有時候到一個從未來過的地方,站在那裏忽然恍惚起來,眼前的一切無可置疑地似曾相識。

第一次見一個人,心裏很確定地說這個人我認識。

賈寶玉見林黛玉說如同久別重逢一般,那不是作者的杜撰,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這個久別重逢,未必是今生今世,或者也不是前生前世,也不知經曆了幾世幾劫。

納蘭容若說“一日心期千劫在”,這是很重的承諾。

既然有這樣的奇遇可以期待,我們一定要好好打理靈魂。

若幹世代以後,在注定相逢的一刹那,讓那人驚訝地看到,你不止還是你,還是更好的你。

十一 人生的價值

我們都曾試圖從各方麵證明自己人生的價值,財富、名聲還有別人的評價,但最終我們發現這些都不夠公允。

一個男人買了全套做家務的機器後感歎說:“以後老婆還有什麽用呢?”這是他眼裏老婆的價值。

這不是特例。

同樣的情形下,總有人看到的多一些,有人就少一些。

如果每對伴侶都清楚兩個人在一起為的是分享、彼此陪伴一同對抗人生的寂寞,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值得爭吵。

事實恰恰相反,看得見的東西毫厘不讓,看不見的就當沒有。

對親情愛情友情估量高的人人生分量也重,身負如許多的愛不自重也難。

所以我們該放那些苛刻的人一碼,苛刻傷人淺傷己深,我們怒上心頭的時候他自己其實早已傷痕累累了。

愛惜靈魂,保持靈魂的真純強大,來去存留又有什麽關係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