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瓶梅》春梅買不到的男人

(2024-07-24 07:27:44) 下一個

《金瓶梅》中春梅一路跟在潘金蓮後麵撿男人,對自家十分寵她的周統製視若無睹。跟林太太的四海納賢不同,她隻對仆從下手。春梅步潘金蓮的後塵,把精神寄托在肉體的歡樂上。當骨瘦如柴的她在最後一次衝上極樂峰頂之後,死在管家周忠的兒子周義身上,我們幾乎認不出那是幾年前見吳月娘時,白胖高壯談吐有致的龐春梅了。

《金瓶梅》裏的男人女人多經不住誘惑,隻有一個例外,他成功逃出了春梅的網羅,這件事還得從買潘金蓮說起。

當時春梅還隻是周統製家的小夫人,聽說潘金蓮在王婆家等主顧,哭鬧著求周統製買回來,“寧肯讓她做姐姐”,派了李安、張勝去王婆家交涉。周統製不像西門慶那樣好色,手下人也不懂這種花錢買“心頭好”的交易,周統製隻聽春梅說,潘金蓮也算不上他的心頭好,李安張勝就把這件事當采購,跟王婆講價。

王婆堅持陳經濟許下的價格一百兩,兩人講了半日,還了八十兩,回來問過周守備,又添了五兩,王婆惦記陳經濟那個茬不肯鬆口。放了兩日,春梅又鬧,又派管家周忠跟張勝李安一起去,銀子出到九十兩,見王婆還不肯,周忠先惱了,說要不是家裏小夫人張羅,“平白出這些銀子,要她何用?”他們跟西門慶的家人對女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李安也說折騰得他們跑了好幾趟,王婆倒更張致了。三人憤憤回去,周統製急於安撫春梅,讓明天拿一百兩銀子抬來算了。周忠不同意,說王婆還可能再要五兩中介費,先拖幾天再說。

這一拖,武鬆就回來了。張勝李安再次拿著銀子去,潘金蓮已被埋在街心了。兩人把潘金蓮的死信告訴春梅,春梅又安排他們去收屍。當時張勝還跟李安說,春梅受寵,替她辦事是個機會,她在周統製麵前說他們兩句好話,就是“一點福星”。再想不到後來因陳經濟挑唆,春梅打算告訴周統製,要結果了他。更讓張勝想不到的是,他殺了陳經濟,拿著刀去殺春梅,是李安這個搭檔抓住了他。

李安抓張勝那場很好看。李安見張勝提著刀往裏闖,問他:“哪裏去?”“張勝不答,隻顧走,被李安攔住。張勝就向李安戳一刀來。李安冷笑,說道:“我叔叔有名山東夜叉李貴,我的本事不用借。”早飛起右腳,隻聽忒楞的一聲,把手中刀子踢落一邊。”本事不用借是多麽值得自豪的事。

周統製回來也沒審問把張勝一通亂棍打死後,春梅開始關注李安。這是春梅第一次主動關注男人,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一天夜裏,春梅派個養娘敲開了李安值班室的門,說春梅派她來的。李安問為什麽教她來,養娘道:“你好不理會得。”笑李安木訥。隨後給了李安一包衣服,給李安的母親的,想必春梅聽見說李安孝順留了心,還有五十兩銀子。

李安第二天拿回去給他母親看,這個老太太是《金瓶梅》中唯一一個不為權錢所動的真正的人間清醒,她對李安說起張勝的下場,力主李安遠離是非,去投奔他叔叔李貴。春梅幾次派人去問,老太太都說李安得了傷寒,後來春梅又派人來驗,實在瞞不住了,老太太才說李安已經回原籍去了。

後來周守備問起李安,春梅道:“那廝我因他捉獲了張勝,好意賞了他兩件衣服,與他娘穿。他到晚夕巡風,進入後廳,把他二爺東莊上收的銀子,一包五十兩,放在明間桌上,偷的去了。”後來她跟周義亂搞,也是隻瞞過了周統製。秘密一多,世界就複雜了。

李安母子是《金瓶梅》裏的清流,也是作者給讀者的一個暗示,他把西門慶推到台前,但世界並不是他們的。有他們所倚仗的東西不起作用的地方,就有正義公理存在。

小貼士:係列叢書《漸行漸遠金瓶梅》和《日日雜談》已在亞馬遜上架,搜索一窗青山即可找到,後續預計將陸續上架《金瓶梅》賞析文章二百多篇,《日日雜談》小品文五百篇和《紅樓夢》賞析多篇,供大家消磨時間、佐茶佐酒,敬請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一窗青山 回複 悄悄話 春梅是認為潘金蓮對她有知遇之恩,她原來在西門慶家受孫雪娥到欺負,給了潘金蓮之後潘金蓮對她很好,她對潘金蓮的感情甚於西門慶和周守備,就是很正常的感恩心理,春梅從沒真正愛上過哪個男人,所以也沒有爭寵的意思。至於春梅得寵,是因為她的個性,她詼諧、聰明。她有樸素的人生觀,認為人不能活得不如狗,至於說生活放蕩,因為她從未接觸過任何精神方麵的正能量,隻知道一晌貪歡。但為了潘金蓮,這點喜好也可以讓出去,至少她算是個有情義的人。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當時春梅還隻是周統製家的小夫人,聽說潘金蓮在王婆家等主顧,哭鬧著求周統製買回來,“寧肯讓她做姐姐”,派了李安、張勝去王婆家交涉。周統製不像西門慶那樣好色,手下人也不懂這種花錢買“心頭好”的交易,周統製隻聽春梅說,潘金蓮也算不上他的心頭好,李安張勝就把這件事當采購,跟王婆講價。
====================================
十分不理解春梅竟然想讓潘金蓮稱為自己丈夫的妾,她不怕金蓮特有的淫蕩奪去丈夫對她的寵愛嗎?還是她和金蓮那些年已經產生了特殊的癖好和感情?他丈夫沒那麽好色,卻那麽寵愛這個丫頭出身的浪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