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好,雨止日出。臨時起意,去了廣富林。
住上海快二十年了,竟還從未造訪過這裏。以前不是沒有動過想去的念頭,也曾經幾次車到近前而不入。一見到門口人山人海的樣子, 我便打了退堂鼓,一踩油門離開了。
如今退休了, 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隨時錯峰出行,專挑上班日上學日去想去的地方。果然,今天的廣富林地廣人稀,甚合吾意。 無須排隊等候,順利地買了四個館的通票,還享受了60歲以上的老年半票優待,兩人隻花了70元。然後, 慢悠悠地逛完了文化展示館、古陶館、木藝館和考古遺址館。
雖然還沒到春光燦爛的時候,鬆江地帶已經有了些許春天的氣息,春梅正在怒放著,油菜花也開了,楊柳開始泛出青綠,驚蟄才過去幾天,大地上鳥蟲蠢蠢欲動,春光近在眼前。
廣富林博物館的建築獨具特色,呈漢唐風格,和日本京都的建築相似。主館建在水下數米深處,屋頂直達湖麵,停車場也在湖下。
以前沒好好學曆史,不知道有所謂的廣富林文化。實際上,廣富林文化最早被辨識是在上海曆年發掘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為豐富的鬆江廣富林考古遺址,它是環太湖地區介於良渚文化與馬橋文化之間一種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末期考古學文化,文化年代為距今4300一4000年。廣富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長江下遊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譜係的空白,得以證實上海不隻是一個靠黃浦江外灘發跡的百年城市,而是一個有著深厚底蘊的古老城市。專家認為上海最早的城鎮並非文獻所稱的唐代,而是可以追溯到漢代。 從廣富林遺址出土的陶片陶器推斷出上海人最早的先民是河南人,出土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的遺存等則是史前的上海先民生活的見證, 上海尋根一下子尋到了中華文明的源頭。
不冷不熱的初春之際,在陽光下漫步,養眼怡心。人生難得是清閑,別人都在忙忙碌碌,退休的我卻不慌不忙,夫複何求?回想過去幾十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哪怕曾有過萬丈豪情,最終還是要接受凡夫俗子的命運,正所謂:
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是幻境,
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都是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