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舊沙河夢》168。樂天安命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複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68。樂天安命
與譚家併肩比鄰朝向街麵的,是陳自蘭陳姨家。
陳姨與我媽媽一樣,都是百貨公司營業員,平時多在針織日用品櫃台。公司選營業員也考慮體貌,身高、體型、麵相、性格,都有著一些隱形規定,不說個個都貌美如花,但都還看著順眼,禮貌親切。
陳姨要比我媽媽歲數小一截,許是才30歲出頭,生得端莊嫻雅,徐娘未老。特別是她性格柔順,脾氣好,見人不笑不說話,一笑臉上便現出兩個酒窩,使人有品嚐蜂蜜般的沁甜感覺。她並不熱衷政治活動,所以,平時不象我媽媽那樣忙碌,似乎有大把時間,呆在家裏,把家裏內外拾掇得幹潔亮淨,一塵不染。
陳姨家3口人,丈夫和兒子。丈夫何叔,是萬縣市某廠的工人,30多歲,很文雅個人,中等個子,跟陳姨一樣高矮,衣服穿在身上,伸抖整潔,恰到好處,卻是象個知識分子。那時從沙河子到萬縣市,有上10裏路,還沒有公交車,大多數人全靠走路,要1個多小時。何叔全靠一輛“飛鴿”牌自行車,還是憑人情從樓下五金公司買的,作為他上下班的代步,卻是快捷許多,單邊隻需20分鍾左右。
兒子叫何陳明。何叔曾解釋過,這何陳,是兩口子的姓,這明,日為陽,月為陰,陰陽調合,一生平安。這明小子,68年那會兒,才4歲左右,陰陽是否調合,還難以看出來,但卻是活蹦亂跳,一刻不停。
陳家與我家隔著走廊相對,兩家門口斜對著。他家有陳明,我家有小弟大妹,大妹與他同歲,小弟比他大上1歲,故儼然是他們三人的頭領。般般大的孩子,總是最要好的玩伴,會成天膩在一起。三人會在樓上追逐笑鬧,從走廊這頭跑到那頭,包括新修的廚房,或從這家跑到那家,想出各種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何叔家解放前家境不錯,介於資本家和小業主之間,解放後公私合營,方才將產業交給國家集體,自身開始勞動改造,自食其力。這樣家庭,自然重視教育,50年代,願意花錢送孩子讀書,直到大專。畢業後,本應去當技師或技術員,卻因家庭成份不好,被分配到市裏一個化工廠當工人。他也沒歎命蹇運乖,看得開朗,黨叫幹啥就幹啥,做好革命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立足本職,踏實肯幹,他與同事們一道,設計創新,優化流程,開發新品,倒是為廠子的發展盡過心力。
卻不料人心險惡,當班的技術員眼饞其創新成果,把這些寫進自己的報告中,向上級匯報,不提何叔等的功勞,隻誇自己能幹,卻是冒功請賞。上級受蒙蔽,也沒認真核查,將其提拔為技師,在全廠全行業去巡回演講,作為“抓革命促生產”的典型。恰逢此時,化工廠出現了一起事故,涉及到何叔等人,他們在事故發生後,曾奮不顧身地搶救國家財產,吸入沾染過量有毒物質受了傷。新技師本來就深恐何叔等揭露他的卑劣行徑,此次見有機會構陷,無毒不丈夫,在處理事故過程中,反而倒打一耙,誣說此次事故乃人為,是何叔等人疏忽懈怠所造成。領導上也不詳細調查事故起因,偏聽偏信,何叔等人本是搶救國家財產的無畏英雄,卻反成了引起重大事故的罪魁禍首,在廠裏做檢查受批判,行政上記過,夾入檔案。
這件事後,何叔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極大挫折,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未免對本廠領導失望,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他的心態改變,自責以前自己的傻癡愚,沒眼力見,現在回過頭來,走入另一極端,把工作隻當作賺錢養家的手段,也不再去為工作動腦筋想辦法了。他工作熱情消散,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自己手上空閑時間多了,心思也就轉到自己小家上來了。
何叔是玲瓏剔透的一個人,自從將心思放在小家上,就幾乎承擔了所有家務,不要陳姨挿手,也是關照愛妻的意思在內。下班回家,陳姨無事可做,站在廚房門邊,邊看何叔做菜,邊跟鄰居談白聊天。
何叔是一個愛享受生活的人。他喜好烹調,特別是川菜,還曾拜師學藝過。他做事井井有條,一樣樣食材,蒐集搭配,前後有序,看他烹調,一係列步驟,清楚無誤,其過程在視覺上覺得特別地和諧。
我從他那裏,知道了川菜品種眾多,各式花樣,並不象現代人對川菜的認識,隻局限於麻辣兩味。川菜的烹調,涵蓋了煎炸煮蒸囟燉炒爆多種形式,用料則山珍海味瓜果菜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地下埋的,百物不拘。一個好廚子,既要學習前人經驗,力求從形似到神似,也要獨出心裁,另辟奚徑,推陳出新,做到色香味型,缺一不可。
每當花費心力和時間,精心做出一份好菜肴,何叔他會擺在公共飯桌上,請眾鄰居先行品嚐。然後在大家讚揚聲中,酌上一口醇酒,挑一筷菜肴,細嚼慢咽,搖頭晃腦,品嚐其味,好不快活也。有《烹調》一詩讚曰:
“精挑細選蒐食料,去蕪存菁質量好。
片薄絲細刀工巧,慢文快武火候妙。
煎炸溜炒鹵扒爆,蒸煮燴燙熬煨煲。
勾調佐配端上桌,色香味美惹心跳”。
何叔也是個勤快人。每個周末,他都要將自行車作番檢查,加以維修,我們也常好奇觀看,自然地了解到修理自行車的技巧。他脾氣好,綿軟,很得孩子們歡心。周末,天氣好的下午,他也會充當孩兒頭,帶著樓上孩子們,去河壩。任孩子們在一片開闊安全處,找石頭、堆沙堡、築水塘、抓螃蟹等,他卻自在一旁,坐在短凳上,拿出魚弭掛上,揮動魚杆沉入水中,耐心地等待魚兒咬鉤。其間,他還拿出些小吃,與孩子們分享。直到太陽偏西,他才收拾家什,帶著孩子們回家。第一件事,是將釣魚所得,多是小鯽魚等,開膛破肚,或裹麵炸酥,或作成湯羮,以便下酒。
他的手也巧,做啥象啥,能夠用各種材料,設計加工出多樣用具或玩具,形態逼真,又很實用,與專業廠商產品相比,也不遑多讓。記得他做出了一幅中國象棋,大大的棋子,寸半的直徑,漂亮的木製棋盤,用沙紙細磨慢擦,桐油清漆塗抹多次,油光錚亮,棋子扣在棋盤上,“啪啪啪啪”清脆的聲音甚是悅耳。有閑時,他會泡上壺香片茶自啜,將我小弟和陳明兩娃娃攏到一起,擺上棋盤棋子,教他們下象棋。小弟長大後,象棋下得非常好,與小時候何叔的啟蒙教育,應該有莫大關係。
何叔的這些舉動,對我們這些崽兒,不啻有潛移默化的效用。
受何叔的影響,我後來的生活中,不論是工作上或居家中,總會遇到些修補更新之事,這時腦海裏就會泘現,小時與何叔在一塊相處,受他諄諄教誨的情景。這些家常瑣事,現在許多人都不屑於自己去做,而是寧願花錢請人幹,我,卻會先試圖自己動手解決。
雖然自己動手(DIY),或者不及專業人員做得完美,光鮮好看,但那並不是第一位重要的。重要的是,每當克服困難,盡自己努力做成一件事,心裏就會油然泘出快樂自豪的感覺。這種感覺使你對自己充滿自信,覺得人生的任何困難,都不會阻止你前進的步伐:這是一種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暢快舒心的感覺。
巴郎 記於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