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
35《詩人李白》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太白岩位於萬縣城西,山勢崢嶸,卓立江邊。太白岩沿東北至西南走向,層巒疊嶂,山石磷峋,在高筍塘後平空拔地而起400多米,陡峭幾成直角高聳直刺雲天。岩頂地勢平坦成坪台,長約3公裏,麵積60公頃。相傳,唐代詩人李白幼時曾在此讀書成長,飲酒賦詩,因此得名。
李白出生於川北綿陽江油縣,後舉家遷往川東萬縣,居住多年,直至青春華釆,出川赴京。他生長在盛唐,少年成名,風流倜儻,粉絲無數。然一生懷才自負,性格高傲,蔑視庸俗,敢於叛逆,不願諂媚權貴,屈腰與佞臣共伍。他受到唐玄宗李隆基賞識,待為座上之賓,皇帝恩寵楊貴妃奉羹,當權宦官高力士脫靴。靈思才湧,張嘴就來,鬥酒詩百篇,言出天地外,句成神鬼驚。他也經曆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烽煙征伐之中,倉惶逃竄,流離無所,淪為階下之囚,幾上斷頭之台。坎坷不平,遍曆磨難,最終被貶謫流放黔鄙夜郎,客死異鄉。
一一一一
李白是詩詞大家,一生多產,有上萬詩篇,爭相傳誦,燴灸人口。李詩從容法度,大巧不工。地辟天開,雲蔚雨降。抪遠及物,瑋麗瑰奇。長河浩蕩,自然奔放。萬裏一泄,挾勢尤壯 。
一,李詩極富個性,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運用大量神話傳說,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歌頌遊俠仙道,神馳八極,心懷四溟,文字優美,像天上神仙講出來的話,被後世譽為“詩仙”、“謫仙”李白。
二,李詩風格雄奇,意境獨特,手法多樣,推陳出新,用自然優美的字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故能傳誦千年,奉為經典。
三,李詩詩風浪漫,包羅萬象,清新俊逸,不落巢臼,一掃僵化泥古的形式主義,柔弱華靡的南朝文風,在內容或形式上,致力創造發展。
四,李詩筆走龍蛇,善於描寫。山水自然,風物人情,環境烘托,心態刻畫,細膩筆觸,線條雕琢,抒發心中情感印象,塑造藝術鮮明形像。
五,李詩擅用古風樂府民歌語言,自然率真,豪邁奔放,變幻自如,天然少雕飾,開一代詩風,實為唐詩第一人。
一一一一
李白擅長所有詩歌體裁,鍾好古體詩如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七言絕句,以及五言七言律絕詩體。沈歸愚言:“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湧,白雲從空,隨風便滅,此殆天授,非人所及”。許多李詩,如《俠客行》、《蜀道難》、《長幹行》、《將進酒》、《長相思》等,都為天籟之音,千古絕唱。
但是,李詩中,最廣為傳誦燴灸人口的,卻是用比較淺顯語言寫就的小詩,明白易懂,好記可吟。如《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而更短的詩,如《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再如《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些詩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絃外音,使人神往。故在曆朝曆代,均被選入塾堂課本,每個蒙童學生,無不朝晚搖頭晃腦,朗誦千百遍,深刻腦中。直到歲月滄桑,街頭巷尾,白發嫗翁,閑坐散聊,這些詩句,仍能張口即出,自然流淌。
一一一一
曆代官府民眾,仰慕詩人倜儻豪放之風采,在太白岩相繼建起“太白祠”、“白岩書院”,以及太白酒廠峽江茶場等,人傑地靈,交相輝映。在顯眼處山石上,有大字石刻“太白岩”,遠近可睹。岩間林木茂密,幽靜超逸。自唐宋以來,太白岩上開辟洞穴多處,供放摩崖石雕,有“絕塵龕”“西崖枰棋”,曆代文人墨客題詩刻字四十餘處,彖隸行草楷各種字體,美侖美奐,目不睱接,乃萬縣名勝。
值春夏之時,驟雨初歇,憑窗眺望,看那太白岩上,薄霧迷朦晨星暗,石徑宛延沒雲間。露珠晶瑩沾花絮,枯枝荒蕪撫草緣。野花爛漫寂寂放,溪水長流嘩嘩喧。青鬆翠柏掩陡崖,姹紫嫣紅灑山巔。
偷得浮生半日閑,偕友攀爬太白岩。伸手拉籐將路認,揮杖撥草把山攀。沿著緩坡而上,林木蔥鬱,遮天蔽日,小徑幽深,山石磷峋。若是春夏來訪,沿途花兒盛放,鳥雀鳴唱。亭台樓榭掩林中,池塘流泉濺石間。山風拂麵,充鼻芬芳,神清體爽,氣為之奪。
不久之後,山路變得陡峭,小徑狹窄,石級時斷時續,路滑難行。昂首直上三千尺,低眉曲環九百旋。汗出汗浸汗濕衫,步顫步搖步艱難。翠竹綠葉牽袂去,山風蟲鳴送爽還。經曆艱辛登頂峰,吸取精粹嘯長天。仲春晴好,朝陽燦爛,霞帔霓飛,景色如畫。站在山頂,看那岩景,山清水秀,遊人漸熾,紅男綠女,倘佯其間。
太白崖岩石紫紅,每當夕陽西照,熱烈似火,晚霞映射,崖壁“散綺”,金黃斑斕,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其後晚霞逐漸減弱,山間溝壑逐漸朦朧,石皴樹影,暮色蒼茫。而俯視山下,城市喧囂,樓廈交錯,雲蒸霧繞,人文薈萃。長江澄靜如練,餘霞猶存,隨著江水及往來帆楫,粼粼閃耀。萬州,巴東重鎮,傲立三峽鎖大江,高峽平湖多瀲灩。風鳴鍾敲心神怡,一江春水半城山。
一一一一
站在岩頂,可見江畔盤砣石。這是一大塊圓柱型巨石,石麵平坦光滑,約摸百多米方圓,前端深入江岸水中,後端蜿蜒著,連接著西山太白岩。盤砣石在萬縣市很有名氣,盡人皆知,不是因為它是一處洗滌衣物晾曬榨菜的好處所,而是因為鐵杵磨針的故事。據說唐朝李白小時,愚魯貪玩,一次他在盤砣石,看見一位太婆用勁打磨一根鐵杵,想將它磨製成一根繡花針。李白被太婆不折不撓的堅毅精神警醒,從此奮發上進,誌存高遠,經史子集,奇技異術,遊曆天下,窮盡山水,終於成為史上著名的詩人,傳千古詩篇也。
而今站在盤砣石上,江麵開闊,江水滔滔,浩蕩東流,心裏油然生出惆悵:
傲立岸邊越千年,江風漁火醉謫仙。
盤砣石上磨針細,太白岩下枕鬆眠。
豪情逸誌濟滄海,美酒佳釀潤桑田。
大河奔流日繼夜,歸燕難識舊家園。
據說,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卻因年過花甲,壯誌未酬,人生坎坷,心灰意冷。加之行囊羞澀,難回家鄉,隻好獨在異鄉為異客,借酒澆愁。一日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跳下船去水裏撈月而死。“太白撈月”,醉酒江上酬明月,乘風飛升人中仙。偉大詩人,連死法也與常人不同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31231
詩人李白
李白《送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