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小說《太門西》連載283:第95章:秦月漢關(1)

(2024-10-08 19:04:11) 下一個

長篇小說《太門西》:山上長弓 著

第95章:秦月漢關(1)

太門西帶著五百鐵甲軍北上,他名義上是阻擊遼軍,真正的目的是躲避趙光義,但他總要做個樣子,假裝阻擊一下遼軍吧,否則怎麽向趙光義交代。

問題是遼軍已經退回遼國,太門西一走直到了宋遼邊界也沒有見到遼軍的影子。

太門西來到雁門關,這是長城的一個著名關隘,出了雁門關就是遼國占領的燕雲十六州。

這裏原來屬於北漢,由於北漢依附遼國,所以這裏並沒有駐軍。遼軍在白馬嶺戰敗,實力大損,麵對攻打北漢的幾十萬宋軍,知道守不住雁門關,因此也棄關北撤。而宋軍打敗北漢後還沒有來得及派兵駐守,這裏現在就是一個荒棄的邊關。

雁門關雄踞於雁門山,規模龐大,雄偉壯觀。關口位於山穀,數丈高的城牆和城樓高高聳立。兩側兩山對峙,軍塞城堡依山而建,向兩側擴展,綿延數裏,連接萬裏長城。由於南飛北歸的大雁從此飛過,故而得名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是長城最重要的關卡之一,是從宋朝太原府到遼國大同府的交通要衝,扼守南北通道,出關北上可進入廣袤的塞北大草原,進關南下可直達“八百裏秦川”的肥沃關中平原,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守住雁門關就卡住了從塞北到中原的咽喉,因此這裏一直是中原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要塞,李牧、薛仁貴、郭子儀等曆代名將曾在此鎮守,霍去病、衛青和李廣先後由此出關討伐匈奴。

這裏發生無數的大戰:戰國名將李牧在此出奇兵,大破匈奴十萬軍;突厥十五萬大軍在此圍剿隋煬帝,隋煬帝險些喪命,幸得李世民相救才脫險;唐未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搶占此關,建立後唐。到了宋朝,這裏更是保衛中原的堡壘,楊業和楊延昭父子鎮守此關,與遼軍浴血奮戰二十餘年。當然宋朝的這些事還沒有發生,現在隻有太門西一人知道。

太門西登上城樓,關內關外一片蕭瑟,荒無人煙。太門西吃驚雁門關如此破敗蕭條,斷牆殘壁,看來這裏已經荒棄多年了。

太門西沿著城牆走到山頂,登上山頂烽火台。

站在雁門關最高處,舉目遠望,長城內外群山起伏,一望無邊,萬裏長城蜿蜒曲折,沿著山脊伸展,靜靜的橫垣在大地上,見證著歲月流逝、烽火狼煙、朝代更迭。

烽火台上大風撲麵,這裏曾經是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現在卻靜得隻有風聲。這讓太門西覺得意氣蕭索,當年的英雄豪傑在哪裏?青山依舊在,黃土埋白骨,勝負成敗都是過眼煙雲。

當天夜晚,太門西似乎聽到胡笳聲,便起身披衣,推門而出,憑欄眺望。

隻見一個碩大的月亮掛在山頂烽火台邊,月色下的長城有如一條盤在山梁上的長龍,雁門關的城廊樓台莊嚴肅穆,像是恒古屹立在此。胡笳聲斷斷續續,蒼涼寂寥,似在召喚戰死在這裏的荒野孤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太門西想起了王昌齡那首描寫將士出征的詩,感受到出征前那種永別故土,一去不返的悲壯情懷。

太門西似乎聽到孤魂野鬼的哭泣,雁門關是個殺場,有太多的人戰死在這裏,魂不歸鄉,孤魂遍野。但他沒有感到毛骨悚然,反而心生一種神聖感,一種悲涼:

雁門雄關,扼守中原,多少慘烈廝殺,忠魂血染長城,將士埋骨青山,魂兮歸來,城兮巍然。

太門西沉浸在思緒之中,夢露來到他身邊,也沒有說話打擾他。太門西走到那裏,她就伴隨到那裏,她不放心夫君半夜一人在外。

太門西伸手摟住夢露,兩人靜靜的看了一會兒月色下的雁門關。

“冷嗎?晚上風大,夜裏有點涼。” 太門西問。

“我不冷,夫君你呢?要不要我去給夫君取件袍子?”

“我沒事!” 太門西說,“夢露,當年漢朝名將衛青和飛將軍李廣就從這裏出關,遠征匈奴,成為後世敬仰的大英雄。明天我們也要從這裏出關進入遼國,去找遼軍打仗。說來我也為大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卻成不了後世敬仰的英雄,後人都不會知道我的存在。”

“為什麽?” 夢露問。

太門西說:“我不屬於這個時代,曆史不容許我在這個時代留名,現實中也有許多人希望我從來沒有出現過,恨不得把我徹底抹去。”

夢露問:“是不是夫君樹敵太多了?”

太門西搖頭,“不是樹敵太多,而是太成功了,沒有人應該像我這麽成功,我借用了一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和知識,預知曆史,這是不容許的,觸犯了天忌,是要有報應的。另外,我知道太多的秘密,讓有些人睡不安寧,他們不想我存在。”

“那怎麽辦呢?” 夢露雖然對太門西所說半懂不懂,但卻十分擔心。

太門西說:“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出征,與遼軍打個照麵就繞道回家,回去後就解散鐵甲軍,我們就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夢露,你想去哪裏?”

夢露不加思索的說:“桃花源,我們蓋個小茅草屋,開幾畝水田,養幾隻雞鴨,一個魚塘,就像當年從漢江逃離後暫住的那個老伯家一樣。我還養些蜜蜂,給夫君釀製桃花蜜。” 夢露十分憧憬,還記得當年初到桃花源,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

聽夢露這麽說,太門西心中難過,他知道夢露向往的是與世無爭的簡單生活,但卻跟著自己浪跡天涯,即便如此,夢露也從未抱怨過,默默相隨,自己虧欠夢露太多了。如今丹妃她們都走了,隻有夢露一人留在身邊。太門西突然有一種感覺,好像也要失去夢露似的,心中一陣發慌,把夢露往懷裏緊了緊。

第二天太門西就帶著五百鐵騎出雁門關,進入遼境。如果他不趁早離去,趙光義沒準會來一道聖旨,命他在此長期鎮守,他可不想在這邊關吃沙喝風。

遼將耶律沙在白馬嶺大敗後,退回遼國,住紮在朔州金沙灘,這裏是通往遼國西京大同府的咽喉要道。

耶律沙是遼國的南府宰相兼太子太保,雖然白馬嶺慘收,卻仍然受到蕭皇後的重用,繼續統領燕雲十六州的軍務。當時遼國皇帝遼景宗體弱多病,朝中軍政大事多由蕭皇後代理,此時蕭皇後才二十多歲。女子當政實屬不易,她需要耶律沙身後龐大南院勢力的支持。

這個蕭皇後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蕭太後,本名蕭綽,字燕燕,自幼聰慧美麗,十七歲入宮,得皇帝寵愛,十八歲便開始幫皇帝處理國事,十九歲生太子耶律隆緒。景宗去世後,太子繼位為聖宗皇帝,蕭皇後成為蕭太後。那時聖宗十二歲,蕭太後也年僅三十,便臨朝攝政。從景宗帝開始到還政於聖宗帝,蕭燕燕對遼國的實際統治長達四十年之久。

蕭太後這個女人可不簡單,孤兒寡母在強敵環伺之下站穩腳跟,她推行漢法,獎勵農耕,廢除酷刑,實施科舉,提倡民族平等,把遼國治理得欣欣向榮,開創了聖宗盛世。蕭太後不但會治國,還會打仗,她親自率軍與宋軍作戰,把宋朝打得聞風喪膽,楊業父子就是栽在她手下,幾乎滅門。後來也是蕭太後與宋朝簽訂“澶淵之盟”,帶來北宋和遼國之間一百二十年的和平。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的事。

此時這位可與武則天齊名的蕭皇後正在燕雲十六州巡視,住在西京大同府。

由於近來景宗帝一直病怏怏的,朝廷完全由蕭皇後坐鎮。北漢被宋朝占領,震動遼國朝野,蕭皇後感到宋朝的威脅迫在眉睫,料定宋朝將出兵收複燕雲十六州,兩國之間無法避免一場大戰。於是起駕來到大同,巡視遼宋邊境,為打仗做準備。

與蕭皇後同行的還有北院大王耶律斜軫。遼國當時實行的是南北兩院(府)製,北院管理契丹人,南院管理漢人。遼國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是北方遊牧民族,但隨著遼國南擴,漢人增多,特別是燕雲十六州並入遼國後,以漢人為主的地區成了遼國的經濟中心,所以遼國建立專們管理漢人的南院。南院的建製沿襲唐朝的製度,有三省六部、禦使台、翰林院等,完全是中原漢族政權的翻版,而且使用漢語。而北院則按照契丹人的傳統管理草原遊牧民族。蕭皇後當權後對漢人一視同仁,南院也使用很多漢人官員,甚至容許他們穿漢人官服。但有兩個關鍵位置卻牢牢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第一,南北兩院大王均由契丹貴族擔任;第二,由北府掌管兵部,兵權控製在契丹人手中。

蕭皇後這次巡視是準備與宋朝打仗,所以帶上了掌管軍事的北院大王耶律斜軫。

這是蕭皇後的第一次出巡,也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出京。

這一路南下,蕭皇後算是開了眼界,燕雲十六州明顯比北方發達,城池也比北方的大許多,城牆高大,街道縱橫,房屋連片。相比之下,遼國都城上京臨潢府(內蒙赤峰市巴林左旗)沒有城牆,土牆矮房,連個像樣的街市都沒有,簡直就是荒郊野嶺。在路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時,更被雄偉高大的長城震撼,這些漢人是怎麽修建如此規模龐大的長城的?簡直不可思議。諷刺的是這些長城關隘原本是中原王朝為阻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侵修建的,現在卻成了遼朝抵禦中原北伐的堡壘,各處都有遼國重兵把守。

這一路南下的所見所聞更是讓蕭皇後下定決心,無論如何要守住燕雲十六州,不能讓宋朝奪回去了。

蕭皇後剛到達西京大同府就得到宋軍入境的消息,據說宋軍出雁門關末遭抵抗,長驅直入。

蕭皇後大吃一驚,這個耶律沙是個飯桶嗎?邊關竟然沒有駐軍,宋軍大搖大擺過境,耶律沙不會是被宋軍打怕了吧?

其實雁門關外百餘裏都是荒山野嶺,沒有城鎮,沒有人煙,北漢時就一直沒有駐軍,耶律沙也沒料到宋軍會在攻打北漢這個節骨眼上招惹遼軍,所以沒有加派駐兵,沒想到太門西竟然越境過來了。

耶律沙得到這個消息後也是又驚又怒,這個太門西打了幾場勝仗,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幾了,居然打上門來了,我難道還真怕你不成?他親自帶兵去堵截太門西。

耶律沙在恒山腳下的山陰地界堵住了太門西。

耶律沙一萬人,太門西隻有五百人,太門西怕耶律沙突襲,把五百人組成鐵甲陣。耶律沙沒有發起攻擊,也擺出陣勢,他還是有些畏懼這架鐵甲戰車,雙方都不敢掉以輕心。

太門西和耶律沙兩人立於陣前,耶律沙對著太門西喊叫:“太門西,你也太猖狂了,竟敢闖入遼國境內,我不管你的鐵甲有多厚,今天也要讓你有去無回。”

太門西說:“耶律沙,你別跟我喊,我不是來跟你打架的。” 他也直呼其名,兩人不打不相識,近來打了那麽多仗,早已是熟人了,相互指罵也不是一次二次了,無需客氣。

耶律沙問:“那麽你來幹什麽?來遼國遊山玩水嗎?還帶著五百鐵甲軍,向誰要武揚威呢?” 

太門西說:“耶律沙,你能不能冷靜點?我是來談判的。” 

“談判,你憑什麽跟我談判?你隻有五百人,我這裏有上萬人,我困也要把你困死。” 耶律沙像是吃了火藥似的,火氣特別大。

太門西有些冒火了,“咱們倆又不是沒有打過架,你那一萬人不一定能困得住我。就算最後被你困住了,我也要殺得你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你覺得劃算嗎?”

耶律沙這才冷靜一些,他一肚子火是因為太門西出雁門關進入遼國,他被蕭太後訓責,差點罷了官。他問太門西:“你要談判什麽?非要大搖大擺的帶著軍隊進來。” 

太門西說:“我來談判兩國修戰,和平共處。你隻要保證不入侵宋朝,我呆幾天就走,就這麽簡單。”

耶律沙氣得七竅生煙,“什麽修戰和平?是你帶兵入侵遼國,反要我保證不入侵宋國。太門西,我告訴你,你別欺人太甚。” 媽的,到底是誰在破壞兩國和平?

太門西說:“要不這樣吧,你我雙方就這樣對峙,也不用打仗,保持和平,十天半月後就各自撤軍,皆大歡喜。”

耶律沙糊塗了,這就是你說的兩國修戰,和平共處?就和平共處十天半月?這這…這人腦子有問題嗎?他問道:“太門西,你是在耍弄本帥嗎?”

太門西回道:“沒有啊!我真的不想打仗,就呆幾天就走。” 

耶律沙看了太門西半天,琢磨不透這家夥到底要幹什麽。

這次太門西說的絕對是真話,他隻想兩軍對峙一段時間,這樣他就可以對趙光義說自己在遼國阻止了耶律沙的大軍南下,就有一個交代了。

耶律沙哪裏知道太門西心中的這個小算盤,他越想越覺得這事不靠譜,兩軍和談有這麽兒戲的嗎?於是問:“我說太門西,你是不是擅自行動,沒有朝廷的授權,背著趙光義幹的?” 

耶律沙不傻,此事蹊蹺,必有隱情,隻是不知原因,誰能想到太門西會幹這種欺騙朝廷,打假仗的荒唐之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