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太福音5章1--12節 天國八福

(2024-06-09 22:45:46) 下一個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上了山” 的原文是into the hill country,可以指山區內一塊方便多人聚集的平地。“ 門徒到他跟前來”,表明耶穌的這部分信息,是講給那些已經跟隨祂、並願意跟祂學習真道的門徒們聽的。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有福了”的翻譯,雖然已經膾炙人口,但嚴格來說,並不十分準確,希臘原文“Makarios” 並非指蒙神賜福,而是指“ 值得祝賀的、生活地位值得令人戀慕的”,譯作“快樂的、幸運的”可能更為準確。馬太特意用這樣一個詞,自然有他的深意:本來用來描繪屬世物質上所享有的美好狀態的一個詞,如今用在一個截然相反的狀態上,馬太顯然想提醒我們這些門徒,這裏所說的“福氣(或是幸運)”並非指的是通常人們所認為的那些屬世的美好狀態,而恰恰截然相反。這樣的用法,對於我們頭腦中固有的一般觀念的衝擊,就更為強烈和震撼!

這些天國的祝福,對於我們這些門徒來說,是上帝的慈愛和恩典,但祂賜給我們的這些應許,顯然不同於一般政治競選者所聲明要給與的,也不是能受世人歡迎的。而正是這些反屬世觀念的行為,卻可以贏得天國的回報,包括我們今生所取得的進入天國的資格,以及將來對於在今生所缺乏的榮耀之補償。

這裏“虛心的人”的“虛心(poor)”, 在舊約常常用來形容神的子民當中那些經濟上窮乏的人,但他們卻信靠上帝,把祂當作唯一的、僅有的希望。而在這裏,顯然不是指物質上的貧窮,而是指“ 靈裏的貧窮”, 是在神麵前,全然地謙卑,在神麵前一無所有的狀態。也可以稱為“虛己”。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在神麵前真的是一無所有,我們的所有、所能、所做,都是神的恩典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我們的眼光轉向神,我們就會單單信靠神,按神的教導去生活。而這樣的人,恰恰是天國的子民,“自以為有”的不能進天國,“自以為無”的才能進去,正如彼得前書5:5所說:“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這裏“哀慟的人”,為什麽而哀慟(mourn)呢?顯然不是指失去親人的悲痛,1個可能是,因為認識到自己或集體罪孽深重時的感受。正如以斯拉記 9:3-4所描述的,“ 我一聽見這事,就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頭發和胡須,驚懼憂悶而坐。 凡為以色列神言語戰兢的,都因這被擄歸回之人所犯的罪聚集到我這裏來。我就驚懼憂悶而坐,直到獻晚祭的時候。” 還有一個可能是:因信靠神、跟隨神而導致的自我生活苦難深重的人的感受,他們因為對神忠誠,在生活上備受壓迫和折磨,實在是充滿了哀慟與悲傷。不過,根據之後“必得安慰”的祝福,可能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這樣哀慟的人,他們必得神的安慰,正如以賽亞書61:2 說到彌撒亞會“安慰一切悲哀的”,安慰的也是這類的人。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溫柔(meek),是虛心的人必然表現出來的美好品格。他們對待別人,特別是比自己弱勢的人,不會仗勢欺人,而是充滿了慈愛和憐憫,他們不會為了世上的虛位而與他人爭奪的你死我活,而那些惡人則全然相反。主耶穌的一個生命特質,就是溫柔待人(見11:29、12:15-21、21:5)。這樣的人,必承受地土,詩篇37:11 提到“但 謙 卑 人 必 承 受 地 土 , 以 豐 盛 的 平 安 為 樂 。” 舊約詩篇指的地土,可能是指以色列地,而此處的地土,更可能指的是將來神國的位置,神必會把溫柔的人未為自己爭奪的地位,反而賜給他們。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這裏的“義”的含義,和神稱亞伯拉罕為義的義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專心的信靠神,並遵守神的命令。因此,這裏的饑渴慕義,和社會公義沒有什麽聯係,而是單純的自我屬靈生命的追求。必得飽足,和饑渴相對,意思是說,隻要我們饑渴慕義,神一定會使我們的追求得到滿足,使我們和神建立起那種信靠、順服的美好關係,經曆到神與我們同在的美好和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憐恤人”是指體貼和同情別人,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而去憐恤別人。必蒙憐恤,和主耶穌教導我們的主禱文中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非常類似。當我們憐恤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就必蒙神的憐恤。主耶穌賜給門徒的新命令,讓我們彼此相愛,自然也包括憐恤自己的弟兄姐妹們。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詩篇24:3-4 節 ”誰 能 登 耶 和 華 的 山 ? 誰 能 站 在 他 的 聖 所 ?就 是 手 潔 心 清 、 不 向 虛 妄 、 起 誓 不 懷 詭 詐 的 人 。“ 提到清心的人,可以登神的山。清心,不單指道德的純淨,也非僅指性方麵的純潔,而是全新全意的愛我們的神,心思沒有被神以外的事物所霸占,而且全心全意的忠於神,並表裏一致。詩篇24:6 節說:” 這 是 尋 求 耶 和 華 的 族 類 , 是 尋 求 你 麵 的 雅 各 。“ 也提到尋求神的麵,8節就應許,這樣的人,必得見神,也就是必進神的國的意思。在今生,我們會有”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的體驗(見希伯來書十一:27),將來在天國,也”必得見祂的真體“(見約約翰壹書三:2)。如果我們被許多眼見的事物所誘惑,"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見哥林多後書十一:3),就不能見神的麵。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詩篇34:14 讓我們 ”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主耶穌就是和平之子,作為祂的門徒,我們當然也要做使人和睦的人,我們因此必被稱為神的兒子。

 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為義受逼迫,和饑渴慕義相對,這樣生活的人,必然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人嫉恨,因此,為義遭到逼迫,完全是意料中事,也是真實發生的現實情況。11-12節對於這樣的逼迫還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不僅如此,主耶穌還提到,以前的那些先知,也遭到同樣的逼迫。而遭到逼迫的人,雖然我們的肉體遭受著困苦折磨,但我們卻應當歡喜快樂,因為天上的賞賜是大的(與我們所受的逼迫是不成比例的),天國就是這些人的。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登山寶訓“並不是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的道德標準,也不是在地上可以建立的理想社會,其中大部分教導根本不能在地上的國度行得通。主耶穌是在教導祂的門徒怎樣接受十字架的工作,靠著裏麵神的生命在人麵前活、在神麵前活,這是對天國子民的根本要求,是天國子民的生活規範,也就是”天國的憲章“。在”登山寶訓“裏,主多次使用”你們……的父“,再三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身份,站穩做兒子的地位,專一地遵行神的話,叫神的旨意成全在我們身上,就是把我們模成神兒子的模樣,活出神兒子的實際,讓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成為天國子民。

另外,除一福和八福外,用的都是將來式,表示那最好的獎賞要等到天國最終建立的時候。頭尾兩福(3和10節)則用現在式,表明在天國子民的實踐中,就能得著神不斷的獎賞。原文句子結構勻稱簡潔,非常容易記憶背誦,在希臘文原文裏使用了頭韻法(前四福均以 P 字開頭)。

綜上所述,作為主的門徒,1、首先我們要謙卑,要虛己,即倒空自己原有的一切屬世的東西,這樣才能把神迎進來,以神為我們的生命的主。2、當我們虛己的時候,我們才可能看到自己以及世人的罪惡,也必然會為此而哀慟,同時,我們也會被這個世界所敵對,而遭受苦難折磨,而神必會安慰我們哀慟的心。3、一個倒空的人,一個哀慟的人,也必然會以溫柔待人,也必會承受神國的地土。4、當我們讓神成為我們生命之主之後,我們必會饑渴的追求信靠神、順服神的義的生命,而神也必會滿足我們的饑渴,使我們得飽足的義的生命。5、當我們得飽足,被神的愛所充滿,我們還會憐恤他人,神也必憐恤我們。6、當我們饑渴慕義得時候,我們的心就不再有空間容得下世間的那些欲望,我們就不再計較世間的那些得失,而是單單注目在神的身上,也必見神的麵。7、當我們常見神的麵,我們就會有神的美好性情,我們也會成為使人和睦的和平之子。8、如果我們按著上述主的教導來生活,必會遭到世界的逼迫,但我們應當歡喜快樂,因為天國是我們的。
感謝主!我們可能做不到,但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在天國之路上,不斷的成長,因為在祂,凡事都能!隻要信靠他,祂必會為我們成就這不可能之事。阿門!
 
備注:我的這些”聖經創世紀讀經筆記“,很多地方參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聖經綜合解讀”,李思靜博士的一些講道內容、黃錫木編著的” 四福音與經外平行經文合參“ 、法蘭士所著、沈允翻譯的”丁道爾 新約聖經注釋---馬太福音“ 以及其他一些參考書目。非常謝謝這些學者提供的一些見解。求聖靈繼續帶領,使我可以完成馬太福音的讀經筆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