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太福音---第四章---12---25節, 耶穌事工的開始

(2024-05-28 13:28:58) 下一個

12 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約翰被小希律抓捕,馬太福音14:3-12有詳細的記載。”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裏, 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 ”希羅底“ 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小希律安提帕)。希律就想要殺他,隻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

主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下監的消息,反而從猶太地回到希律安提帕管轄的加利利,表明主耶穌並不是因害怕而”退卻“,而是傳道地點和方式的改變。主耶穌受洗後的第一年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事奉(見約翰福音三22-五47),呼應施洗約翰的事奉(約三22-24)。此時是第二年,施洗約翰已經下監,神結束了他的先鋒官和為主鋪路的工作,主耶穌回到加利利正式開始獨立的事奉,天國之王要親自建立天國了。”退到“翻譯成”回到“可能更為準確。

”加利利“當時有很多外邦人聚居在此,素為猶太人所藐視,主耶穌卻”退到加利利“開始建立天國的工作。

 13 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裏。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拿弗他利的邊界上。

”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邊,是一個比拿撒勒稍微大一些的小鎮。

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兩個支派的地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南麵和西北麵,與迦百農相毗鄰。本書作者使徒馬太的家就在此城。”海“指加利利海,雖然叫海,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

 14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15 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16 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這是引自以賽亞書9:1-2的經文,迦百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中海的沿海公路,使得馬太想起了這段經文。而1-2節的引用,會使人自然而然接著想起9:6 節的那句經文,”有一嬰孩為我們所生“ 從而宣告了耶穌就是那位預言的嬰孩,是那位彌賽亞,是那黑暗中罪人所見到的大光。因此,新約引用舊約經文的一個原則,需要我們加以留意,作者雖然隻引用了1-2節經文,但作者的用意並非隻在這兩節身上,馬太的重點,實際包括上下文的整段經文1--7節,第6節顯然更為重要。就比如某人引用了”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 這一句經文,但他想傳達的意思,可能包括整個詩篇23篇。

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對加利利來說,從主前8世紀開始,在加利利居住的外邦人,就多於猶太地。所以,它被以賽亞如此稱呼。

17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從那時候”,標誌著馬太福音第一部分內容的結束。在16:21,馬太用了同樣的句子,標誌著馬太福音第三部分的開始。

此時,耶穌傳道的信息和施洗約翰的一樣。“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但在11:16--19,耶穌則強調了他和約翰的不同:”16 我可用什麽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17 ‘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 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18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9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20 他們就立刻舍了網,跟從了他。 21 從那裏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 22 他們立刻舍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傳統上,老師選擇門徒,一般是從願意跟隨他學習的人當中選擇。但耶穌不同,他主動揀選他想要的門徒。這裏,馬太的記載顯然和路加、約翰的記載不同,馬太隻是簡略的記載耶穌呼召以及彼得等四位使徒立刻跟隨的情形。而根據其他福音書的記載,至少彼得跟從主,就經曆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和選擇,不像馬太記載的這麽簡單。此處馬太所強調的是主耶穌事工已經開始,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呼召門徒,而堅決的放棄他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響應主的呼召所必須要有的態度和行動。此處,耶穌呼召門徒,不僅是為了讓門徒跟隨他學習真理,也是為了讓他們也出去傳講神的福音,得人如得魚。耶利米書16:16記載 ”耶和華說:“我要召許多打魚的把以色列人打上來。“ 但經文中以色列人被打上來,是為了被神審判,而馬太這裏的”得人“,則是為了拯救那些罪人。

西門和安得烈本是伯賽大人(約一44),應該是已搬到了迦百農定居(八5,14)。雅各和約翰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夥伴(路五10),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撒羅米是主耶穌母親馬利亞的親姊妹(約十九25;可十五40),因此他們弟兄二人是主的表兄弟。西庇太可能比較富有,所以有雇工(可一20),他兒子約翰也能認識大祭司(約十八15)。彼得、約翰和雅各,後來成為主最親密和信任的門徒,組成了核心三人小組。

23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24 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裏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25 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的事工,包括巡回布道(講道、傳福音);醫治百姓的病;趕鬼。這是馬太對於主耶穌事工的高度概括,之後耶穌事工的開展,會都在這個概述範圍之內。

隨著他的聲望逐漸擴大,跟隨耶穌的群眾就越來越多。地上尋求天國之王的人增加了,神的權柄在地上擴展了,這就是天國在地上的初次顯現。”敘利亞“ 可能是加利利的北方的鄰近地區,而不是指後來羅馬人設置的大得多的敘利亞省。

”低加坡裏“ 指加利利東方的廣大地區,包括加大拉、格拉森等村莊,那裏有十座希臘人的城鎮,是外邦人聚集的地方。”猶太“地區在加利利的南方。隻是未提及猶太和加利利之間的撒馬利亞人。

天國之王的主要工作是”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行神跡是為了向人顯明天國之王的權柄。”教訓“ 帶著權柄,神跡顯明權柄,”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就是天國的權柄顯明在地上(十二28),讓人在主耶穌身上看到天國的權柄。這一階段,主耶穌的傳道地點主要是加利利,傳道對象主要是雜居在外邦人中的猶太人。傳天國的”福音“ ,這是馬太福音首次出現這樣的說法,福音就是好消息的意思。天國的福音,就是罪人因悔改信耶穌基督而得救的好消息。

”會堂“(Synagogue)是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才開始有的,那時聖殿被毀,猶太人就建立會堂,聚集禱告並講解律法。猶太成年男人每天必須由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禱告三次,會堂最初是為此目的設立的。主耶穌在”各會堂裏教訓人“(九35;十二9;十三54),對象都是猶太人。主耶穌的時代,撒都該人掌控著聖殿,法利賽人掌控著會堂。

這些疾病有的是因為自然的原因,也有的是因為”被鬼附“。主耶穌的權柄有能力管轄自然,也有能力對付撒但的權勢。醫病趕鬼顯明了主耶穌作為天國之王的權柄。

備注:我的這些”聖經創世紀讀經筆記“,很多地方參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聖經綜合解讀”,李思靜博士的一些講道內容、黃錫木編著的” 四福音與經外平行經文合參“ 、法蘭士所著、沈允翻譯的”丁道爾 新約聖經注釋---馬太福音“ 以及其他一些參考書目。非常謝謝這些學者提供的一些見解。求聖靈繼續帶領,使我可以完成馬太福音的讀經筆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