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96一100

(2023-11-02 11:50:00) 下一個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一)

 

圖片

 

【題解】

寶又通作葆。《史記·魯世家》毋墜天之降葆命。《徐廣曰》史珍寶字皆作葆。 葆通“寶”,珍貴;又通“保”,保持,保護,守衛。

      保:《說文》養也。《賈誼傳》保者,保其身體。

      寶:古文中和“保”字通用,寶命就是保命。

      全:《說文》完也。

       論養護生命保全軀體。

 

圖片

 

【原文】

      黃帝問曰:天複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①,君王眾庶,盡欲全形②,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③。餘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④?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⑤;弦絕者,其音嘶敗⑥;木敷者,其葉發⑦;病深者,其聲噦⑧。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⑨,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⑩。

【原文通解】

●黃帝問曰:天複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①,君王眾庶,盡欲全形②

【1】悉:全都,全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2】備:完備,齊備。備,具也。《廣雅釋詁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易·係辭》

    【3】天地之氣:天之氣即空氣和氣候:地之氣即:水、各種食物。生:生長、出生、生存。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係辭》

    【4】四時之法成:指人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規律而生長化收藏的生存著。成:長成,事物生長到一定階段。《說文》就也。《魔韻》墨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四時之法:天地給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的物質基礎,使人得以生存,即“天地之氣生”;而“四時之法成”的意思是,人不僅僅能夠生存,而且能夠生長成熟衰老死亡(生長壯老已、生長化收藏,周而複始),後者就是“四時之法”或者“四時之序”。“與四時合其序”。

【5】眾庶:平民百姓。

【6】形:軀體。

①天以德流,地以氣化,德氣相合而乃生焉。《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此之謂也。則假以溫涼寒暑,生長收藏,四時運行而方成立。

②貴賤雖殊,然其寶命一矣,故好生惡死者,貴賤之常情也。

黃帝問道:天地之間,萬物俱備,沒有一樣東西比人更寶貴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氣和水穀之精氣生存,並隨著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而生活著,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願意保全形體的健康。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③。餘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④?

【1】形之疾病:軀體的疾病。

     【2】淫(滛):(1)浸浮,浸漬。淫,侵浮隨理也。徐鍇注:隨其脈理而浸漬也。如浸淫瘡。(2)過度,無節製,濫。引申為過失。驕奢淫洪。《左傳·隱公三年》。疏:“淫,謂耆欲過度。”

留淫日深:病邪稽留不去,逐漸由表深入到人體內部。淫:浸淫之意。

【3】心私慮之:我對此深感憂慮。慮:《說文》謀思也。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續也。縷:一條條地,詳盡地,其功業相次千萬者,不可複縷舉也。一葛洪《抱樸子》。

③新校正雲:按《太素》慮作患。

④虛邪之中人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有

形無形,故莫知其情狀也。留而不去,淫衍日深,邪氣襲虛,故著於骨髓。帝矜不度,故請行其針。(新校正雲:按別本不度作不庶。)

但是往往有了病,卻因病輕而難於察知,讓病邪稽留,逐漸發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為之甚感憂慮。我要想解除他們的痛苦,應該怎樣辦才好?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⑤;弦絕者,其音嘶敗⑥;木敷者,其葉發⑦;病深者,其聲噦⑧。

 【1】其氣令器津泄:指鹽置於器皿中,其津液可滲泄於器皿之外。

比喻人腎氣受損,大小便不能控製。

【2】嘶:聲音沙啞。聲嘶力竭。《前漢·王莽傅》大聲而嘶。《註》師古曰:嘶,誓破也。“弦絕者,其音嘶敗”:比喻人的肺氣受損,聲音不清。

【3】敗:(1)甲骨文左邊是“鼎”字(小篆簡作“貝”),右邊是“支”,表示以手持棍擊鼎。本義:毀壞,搞壞。敗,毀也。《說文》。(2)解除,消散。如:敗火(中醫指清熱、涼血、解毒等);敗毒(解毒)。(3)腐爛變質:魚餒而肉敗,不食。《論語鄉黨》。《釋名》:潰也。壤也:《玉篇》破也。《增韻》損也。

【4】木敷者,其葉發:敷,是腐朽的意思。發,當“廢”講。整句意思是樹木腐朽,枝葉敗壞、枯萎。

   “木敷者,其葉發。”敷布也,言木氣散布外榮於所部也,其病當發於肺葉之中也。何者?木氣發散故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真散於肝,肝又合木也。肝藏的津液散布於外,肺葉當發病?又,楊上善:葉落者,知陳木已蠹。

    【5】噦:(1) 打呃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髒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素問》。(2)嘔吐。亦指嘔吐物。你們快去燒些鹽白湯,等我灌下肚去,把他噦出來。《西遊記》。(3)胃為氣逆為噦。噦:《說文》氣牾也。牾 wǔ 古同“牾”,背逆;抵觸。(4)嘔吐時嘴裏發出的聲音。如:噦的一聲,吐了。“病深者,其聲噦”此處噦的意思取第四個意思,是嘔吐時嘴裏發出的聲音,是指病情加劇,聲嘶力竭絕:本處取損壞的意思。與傷對照理解。

⑤鹹.謂鹽之味苦,浸淫而潤物者也。夫鹹為苦,而生鹹從水而有,水也潤下而苦泄,故能令器中水津液潤滲泄焉。凡虛中而受物者皆謂之器,其於體外則謂陰囊,其於身中所同則謂膀胱矣。然以病配於五髒,則心氣伏於腎中而不夫,乃為是矣。何者?腎象水而味鹹,心合火而味苦,苦流汗液,鹹走胞囊,火為水持,故陰囊之外津潤如汗而滲泄不止也。凡鹹之為氣,天陰則潤,在土則浮,在人則囊濕而皮膚剝起。

⑥陰囊津泄而脈弦絕者,診當言音嘶嗄,敗易舊聲爾。何者?肝氣傷也,肝氣傷則金本缺,金本缺則肺氣不全,肺主音聲,故言音嘶嗄。      

⑦ 敷,布也。言木氣散布外榮於所部者,其病當發於肺葉之中也。何者?以木氣發散故也。《平人氣象論》曰:藏真散於肝。肝又合木也。

⑧噦,謂聲濁惡也。肺髒惡血,故如是。

岐伯回答說:比如鹽味是鹹的,當貯藏在器具中的時候,看到滲出水來,這就是鹽氣外泄;比如琴弦將要斷的時候,就會發出嘶敗的聲音;內部已潰的樹木,其枝葉好象很繁茂,實際上外盛中空,極容易萎謝;人在疾病深重的時候,就會產生呃逆。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⑨,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⑩。

【1】三:疑為衍文。

【2】壞府:指內髒損壞。

【3】血氣爭黑:指氣血運行紊亂,氣血晦暗無光澤。

⑨府,謂胸也,以肺處胸中故也。壞,謂損壞其府而取病也。《抱樸子》雲:仲景開胸以納赤餅。由此則胸可啟之而取病矣。三者,謂脈弦絕,肺葉發,聲濁噦。

⑩病內潰於肺中,故毒藥無治。外不在於經絡,故短針無取。是以絕皮傷肉乃可攻之。以惡血久與肺氣交爭,故當血見而色黑也。(新校正雲:詳岐伯之對,與黃帝所問不相當。別按《太素》雲: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陳者,其葉落;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三字與此經不同,而注意大異。楊上善注雲:言欲知病征者,須知其候。鹽之在於器中,津液泄於外,見津而知鹽之有鹹也。聲嘶,知琴瑟之弦將絕。葉落者,知陳木之已盡。舉此三物衰壞之征,以此聲噦識病深之候。人有聲噦同三譬者,是為府壞之候。中府壞者,病之深也。其病既深,故針藥不能取,以其皮肉血氣各不相得故也。再詳上善作此等注義,方與黃帝上下問答義相貫穿。王氏解鹽鹹器津義雖淵徽,至於注弦絕音嘶,木敷葉發,殊不與帝問相協,考之不若楊義之得多也。)

▲ 人要是有了這樣的現象,說明內髒已有嚴重破壞,藥物和針炙都失去治療作用,因為皮膚肌肉受傷敗壞,血氣枯槁,就很難挽回了。

【段落解析】

岐伯回答黃帝如何讓百姓“寶命全形”的問題,岐伯回答說應注意三種疾病的症候,有了這三種症候(“津液外泄”、“聲音嘶啞”、“身體顫顫悠悠”),說明疾病已經很嚴重了。

【譯文】

黃帝問道:天地之間,萬物俱備,沒有一樣東西比人更寶貴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氣和水穀之精氣生存,並隨著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而生活著,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願意保全形體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卻因病輕而難於察知,讓病邪稽留,逐漸發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為之甚感憂慮。我要想解除他們的痛苦,應該怎樣辦才好?

  岐伯回答說:比如鹽味是鹹的,當貯藏在器具中的時候,看到滲出水來,這就是鹽氣外泄;比如琴弦將要斷的時候,就會發出嘶敗的聲音;內部已潰的樹木,其枝葉好象很繁茂,實際上外盛中空,極容易萎謝;人在疾病深重的時候,就會產生呃逆。人要是有了這樣的現象,說明內髒已有嚴重破壞,藥物和針炙都失去治療作用,因為皮膚肌肉受傷敗壞,血氣枯槁,就很難挽回了。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二)

 

圖片

 

【原文】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①?

      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②。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③;知萬物者,謂之天子④。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⑤;天有寒暑,人有虛實⑥。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⑦;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⑧。

【原文通解】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①?

 【1】殘賊:淩虐、迫害。淮南子兵略:“貪昧饕餮(tao tie)之人,殘賊天下,萬人搔動。”。凶殘的賊人。

  ①  殘,謂殘害。賊,謂損劫。言恐涉於不仁,致慊於黎庶也。

黃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亂疑惑,因治療不當反使病勢加重,又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替代,人們看起來,將要認為我殘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②。

【1】懸:係連,關聯。吏者,民之所恩命也。《管子》,王之命懸於遂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懸命於天”:與自然界有密切關係。

【2】合:聚也。《渝語》始有曰:苟合矣。

    《註》合,聚也。天地聚氣: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②形假物成,故生於地。命惟天賦,故懸於天。德氣同歸,故謂之人也。《靈樞經》曰: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氣,德流氣薄而生者也。然德者道之用,氣者生之母也。

岐伯說:一個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關聯的。

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③;知萬物者,謂之天子④。

③人能應四時和氣而養生者,天地恒畜養之,故為父母。《四氣調神大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多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也。

④知萬物之根本者,天地常育養之,故謂曰天之子

人能適應四時變遷,則自然界的一切,都成為他生命的泉源。能夠知道萬物生長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條件承受和運用萬物。

●有陰陽,人有十二節⑤;天有寒暑,人有虛實⑥。

⑤節,謂節氣。外所以應十二月,內所以主十二經脈也。

⑥寒暑有盛衰之紀,虛實表多少之殊,故人以虛實應天寒暑也。

所以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經脈;天有寒暑,人有虛實盛衰。

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⑦;

【1】經:量度,籌劃。經始靈台,經之營之。《詩·大雅·靈台》古者經井田。《鹽鐵論·相刺》

【2】“天地陰陽之化”:《韻會》天地陰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狀態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舊形之名。”冰雪融化。

【3】失:違背 。論功計勞,未嚐失法律。

章炳麟《原法》。

【4】節:(1)“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竊;天有四時以製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有十二月以製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淮南子天文訓》卷三)。“十二節者,謂人四肢各有三大節也”(2)王冰曰:“節,謂節氣。外所以應十二月,內所以主十二經脈也”(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十二個節氣,十二節月,十二條經脈】天有寒暑,人有虛實:寒暑者,天之陰陽消長也;虛實者,人之陰陽消長也存:《雨雅·釋詁》。

【5】理:從玉,裏聲。本義:加工雕琢玉石。理,治玉也。順玉之文而剖析之。《說文》理者,成物之文也,長短大小、方圓堅脆、輕重白黑之謂理。《韓非子解老》

【6】欺:雖有聖智,不能加也。欺,加也。加:從力,從口。本義:添枝加葉說假話、虛報。加,語相增加也。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⑦經,常也。言能常應順天地陰陽之道而修養者,則合四時生長之宜。能知十二節氣之所遷至者,雖聖智亦不欺侮而奉行之也。

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⑧。

 【1】存,在也,察也。洞察。

  【2】八動:八,指八方之風。八動,即八風的變動。

【3】五勝更立:立,當其旺時之意。五勝更立,意為五行相勝,各有衰旺的時間。

五勝,五行相勝。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勝,木勝土,士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立,主。此指五行勝氣更替主時。

【4】達:通達事理,通曉,見識高遠。

【5】虛實:此指時空動變之虛實隱顯,而非所謂“疾病”之“虛證”、“實證”數:相互作用方式,而非所謂“數量”。

【5】怯吟:怯,qū,張口(打哈欠)。

吟,jin,通“噤”,閉口。《通雅》:“吟卻噤”。此喻時空動變之開合出入。有釋為嗬欠呻吟者。其義與之恍如隔世。

呿(qū)吟:吟,呻吟。開口所出的聲音為怯,閉口所出的聲音為吟。

⑧存,謂心存。達,謂明達。法,謂欠砝。吟,謂吟歎。秋毫在目,言細必察也八動,謂八節之風變動。五勝,謂五行之氣相勝。立,謂當其王時。變,謂氣至而變易。知是三者,則應效明著,速猶影響,皆神之獨出獨入,亦非鬼靈能召遣也。(新校正雲:按楊上善雲:怯謂露齒出氣。)

掌握八風的演變,五行的衰旺,通達病人虛實的變化,就一定能有獨到的見解,哪怕病人的嗬欠呻吟極微小的動態,也能夠明察秋毫,洞明底細。

【譯文】

黃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亂疑惑,因治療不當反使病勢加重,又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替代,人們看起來,將要認為我殘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說:一個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關聯的。人能適應四時變遷,則自然界的一切,都成為他生命的泉源。能夠知道萬物生長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條件承受和運用萬物。所以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經脈;天有寒暑,人有虛實盛衰。能夠應天地陰陽的變化,不違背四時的規律,了解十二經脈的道理,就能明達事理,不會被疾病現象弄糊塗了。掌握八風的演變,五行的衰旺,通達病人虛實的變化,就一定能有獨到的見解,哪怕病人的嗬欠呻吟極微小的動態,也能夠明察秋毫,洞明底細。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三)

 

圖片

 

【原文】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①。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②。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③。一曰治神④,二曰知養身⑤,三曰知毒藥為真⑥,四曰製砭石小大⑦,五曰知府髒血氣之診⑧。五法俱立,各有所先⑨。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⑩。

【原文通解】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①。

【1】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人有其形體,總離不開陰和陽兩個方麵。診察治療疾病都要從陰陽兩方麵著手。

【2】天地合氣: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3】九野:1、猶九天。2、九州的土地。3、九宮之方位,即東、西、南、北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及中央。明張介賓《類經九卷經絡類三十五》雲:“九野,即八卦九宮之位也。”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

   【4】並:一起,一齊,同時。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資治通鑒》。

   【5】勝 盡,完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三國誌諸葛亮傳》

   【6】方:道理。

①請說用針之意。

黃帝道:人生而有形體,離不開陰陽的變化,天地二氣相合,從經緯上來講,可以分為九野,從氣候上來講,可以分為四時,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長,這都是陰陽消長變化的體現。天地間萬物的生長變化更是不可勝數,根據患者微細嗬欠及呻吟,就能判斷出疾病的虛實變化。請問運用什麽方法,能夠提綱挈領,來加以認識和處理呢?▲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

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②。

【1】缺:此處指毀壞的意思。

②達,通也。言物類雖不可竭盡而數,要之,皆如五行之氣,而有勝負之性分爾。

岐伯說:可根據五行變化的道理來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滅;土被木殖,就能疏鬆;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這種變化,萬物都是一樣,不勝枚舉。

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③。

【1】箴同“針”,勸告,勸戒;古代一種文體,以告誡規勸為主:~銘(“箴”是規戒性的韻文;“銘”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於規戒、褒讚的韻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處,故後人多連稱)。以“箴”懸布天下:即裁箴懸鑒,以下從“一曰”至”五日”即箴銘的具體內容。王冰注:"言針之道,有若高懸示人,彰布於天下者五矣。”(兩種解釋)

     【2】懸布:指懸掛告示,公布天下。

     【3】黔首共餘食:黔首,戰國及秦國對民眾的稱謂。共,皆。餘食,丟棄剩下的食物。此句意為老百姓對於懸布於天的五種方法,如同丟棄剩食一樣不予顧及。

    餘食贅行:餘食,即剩飯;贅,即多餘;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③言針之道,有若高懸示人,彰布於天下者五矣。而百姓共知餘食,鹹棄蔑之不務於本而崇乎末,莫知真要深在其中。所謂五者,次如下句。(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餘食作飽食。注雲:人愚不解陰陽,不知針之妙,飽食終日,莫能知其妙益。又《太素》作飲食,楊上善注雲:黔首共服用此道;然不能得其意。)

 所以用針刺來治療疾病,能夠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關鍵,但人們都棄餘不顧,不懂得這些道理。

一曰治神④,二曰知養身⑤,三曰知毒藥為真⑥,四曰製砭石小大⑦,五曰知府髒血氣之診⑧。

④專精其心,不妄動亂也。所以雲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蓋欲調治精神專其心也。(新校正雲:按楊上善雲:存生之道,知此五者以為攝養,可得長生也。魂神意魄誌,以神為[原作“為神”,據《太素》卷十九《知針石》楊注改]主,故皆名神。欲為針者,先須治神。故人無悲哀動中,則魂不傷,肝得無病,秋無難也。無怵惕思慮則神不傷,心得無病,冬無難也。無愁憂不解,則意不傷,脾得無病,春無難也。無喜樂不極,則魄不傷,肺得無病,夏無難也。無盛怒者,則誌不傷,腎得無病,季夏無難也。是以五過不起於心,則神清性明;五神各安其髒,則壽延遐算也。

⑤知養已身之法,亦如養人之道矣。《陰陽應象大論》曰:用針者,以我知彼,用之不殆。此之謂也。(新校正雲:按《太素》身作形,楊上善雲:飲食男女,節之以限,風寒暑濕,攝之以時,有異單豹外凋之害,即內養形也。實慈恕以愛人,和塵勞而不跡有殊張毅高門之傷,即外養形也。內外之養周備,則不求生而久生,無期壽而長壽,此則針布養形之極也。玄元皇帝曰:太上養神,其次養形。詳王氏之注,專治神養身於用針之際,其說甚狹,不若上善之說為優。若必以此五者解為用針之際,則下文知毒藥為真,王氏亦不專用針為解也。)

⑥毒藥攻邪,順宜而用,正真之道,其在茲乎。

⑦古者以砭石為針,故不舉九針,但言砭石爾。當製其大小者,隨病所宜而用之。(新校正雲:按全元起雲: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針石,二砭石,三鏡石,其實一也。古來未能鑄鐵,故用石為針,故名之針石。言工必砥礪鋒利,製其小大之形,與病相當。黃帝造九針以代镵石。上古之治者,各隨方所宜,東方之人多癰腫聚結,故砭石生於東方。)

⑧諸陽為府,諸陰為髒,故《血氣形誌篇》曰: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少血多氣,陽明多氣多血,少陰少血多氣,厥陰多血少氣,太陰多氣少血。是以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精知多少,則補瀉萬全。

所謂五大關鍵:一是要精神專一,二是要了解養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藥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製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髒腑血氣的診斷方法。

五法俱立,各有所先⑨。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

⑨事宜則應者先用。

能夠懂得這五項要道,就可以掌握緩急先後。近世運用針刺,一般的用補法治虛,瀉法製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⑩。

【1】應:《集韻》答也。《廣韻》物相願也。《易鹹卦》二氣感應以相輿(彼此來往)。應和,響應。

  【2】和:(1)《廣韻》聲相願。《易中孚》鳴鶴在險,其子和之。(2)《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亮典》協和萬邦。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3】響(繁體:薯):《說文》聲也。《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悅(恍)也悅悅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樸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願督也。

【4】影:《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險影也。《傅》若影之隨形,響之鷹馨。

⑩隨應而動,言其效也。若影若響,言其近也。夫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豈複有鬼神之召遣耶?蓋由隨應而動之自得爾。

若能按照天地陰陽的道理,隨機應變,那末療效就能更好,如響之應,如影隨形,醫學的道理並沒有什麽神秘,隻要懂得這些道理,就能運用自如了。

【譯文】

黃帝道:人生而有形體,離不開陰陽的變化,天地二氣相合,從經緯上來講,可以分為九野,從氣候上來講,可以分為四時,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長,這都是陰陽消長變化的體現。天地間萬物的生長變化更是不可勝數,根據患者微細嗬欠及呻吟,就能判斷出疾病的虛實變化。請問運用什麽方法,能夠提綱挈領,來加以認識和處理呢?

  岐伯說:可根據五行變化的道理來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滅;土被木殖,就能疏鬆;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這種變化,萬物都是一樣,不勝枚舉。所以用針刺來治療疾病,能夠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關鍵,但人們都棄餘不顧,不懂得這些道理。所謂五大關鍵:一是要精神專一,二是要了解養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藥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製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髒腑血氣的診斷方法。能夠懂得這五項要道,就可以掌握緩急先後。近世運用針刺,一般的用補法治虛,瀉法製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陰陽的道理,隨機應變,那末療效就能更好,如響之應,如影隨形,醫學的道理並沒有什麽神秘,隻要懂得這些道理,就能運用自如了。

【段文解析】

如何才能診斷疾病呢?醫者需明白陰陽四時之理才能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中醫學是自然醫學,是古代醫學科學家將自然界的規律用於到人體,從而創造的最接近真理的醫學體係。

【性與命談】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乾道變化”就是天道變化,乾道生育萬物。“各正性命”,這個“正”是使動用法,萬物的性和命各自得以端正得以歸於正位。

      那“性”和“命”是什麽?後代學者對於“性”和“命”解釋很多。道家看來“性”是心性,是無形的;命是身體,是有形的(《疏》命者,人所桌受):“性”“命”即形神。儒家認為“性”是人性,命是天命。按照乾卦之道來做,性和命都能得以正。“性”和“命”要“保合太和”,才能“利貞”。“保合太和”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價值取向,“保”是要保持住,“合”是要保持住全宇宙間萬事萬物陰陽和諧的最高狀態。“和”又分為太和、保和、合和和中和,“太和”是目標,“保和”“合和”“中和”是手段,隻有通過後麵三個“和”才能達到“太和”。

      保合太和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在《程氏易傳》中說保為之長存合為之長合,而太和呢即大的和諧。聯係起來就是說保持長合達到大的和諧,正是《周易》這一思想,奠定了中國哲學重合而不重爭,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征。可見保合太和指的是陰陽之合。◆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有不同量的陰陽組成的實體;物質有五種運動形態,五行是陰陽的五種運動形態。 如何立即治理神氣?神氣可理解為人體的功能狀態和精神狀態,如高興或興奮時神采奕奕、精神飽滿,抑鬱或疲勞時雙目無神、失魂落魄、垂頭喪氣、死皮塌了眼;調理神氣可理解為“語默動靜體安然”,不論是在什麽時候,始終使人的精神狀態保持平和,不喜不怒不憂不悲,這樣人體的能量消耗最少,身體才能少受病毒的侵襲。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四)

 

圖片

 

【原文】

      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①,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②,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③,可玩往來,乃施於人④。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⑤。手動若務,針耀而勻⑥,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⑦,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⑧,伏如橫弩,起如發機⑨。

【原文通解】

●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①,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②,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③,可玩往來,乃施於人④。

【1】真:關鍵,要領。

【2】治:又理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桌。

【3】定:《說文》安也。《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五藏已定:此處可理解為五藏已經安靜。“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4】九候:指三部九候。

【5】存:《雨雅·釋沽》存,在也,察也。存針:考慮用針。

【6】眾脈:指真髒脈。

【7】眾凶:五髒敗絕的現象

【8】無以形先:無,勿也。無以形先,指不能僅以表麵現象作為診斷依據。

【9】可玩往來,乃施於人:玩,熟練。王冰:“玩謂玩弄,言精熟也。”吳崑:“往謂病源,來謂變病。言精熟往時之病源及將來之變,乃可施針於人。”

玩:玩耍;玩弄。玩古知今,特可寶愛。---《顏氏家訓·雜藝》玩天地於掌握之中。--《淮南子·精神》;研討;反複體會。顧玩所見。--漢·王充《論衡訂鬼篇》而玩其辭。--《易係辭上》。

可玩往來:可以反複體會疾病的過去和將來,即發病和預後。

①專其精神,寂無動亂,刺之真要,其在斯焉。

②先定五髒之脈,備循九候之診,而有太過不及者,然後乃存意於用針之法。

③眾脈,謂七診之脈。眾凶,謂五髒相乘。外內相得,有形氣相得也。無以形先,言不以已形之衰盛寒溫,料病人之形氣使同於已也。故下文曰:

④玩,謂玩弄,言精熟也。《標本病傳論》曰:謹熟陰陽、無與眾謀。此其類也。(新校正雲:按此文出《陰陽別論》,此雲《標本病傳論》者,誤也。)

黃帝道:希望聽你講講用針刺的道理。

岐伯說:凡用折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

了解五髒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

後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髒脈出現,五髒有無敗絕現象,外形與內髒是否協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更要熟悉經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於病人。

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⑤。

【1】五虛:脈細、皮寒、氣少、瀉利前後、飲食不入,謂之“五虛”。

【2】五實:脈盛、皮熱、腹脹、二便不通、悶瞀(mào),謂之“五實”。

【3】瞚:(shùn):一眨眼的意思。

⑤人之虛實,非其遠近而有之,蓋由血氣一時之盈縮爾。然其未發,則如雲垂而視之可久:至其發也,則如電滅而指所不及。遲速之殊,有如此矣。(新校正雲:按《甲乙經》瞚作暄,全元起本及《太素》作眴。)

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⑥,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⑦ 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⑧,伏如橫弩,起如發機⑨。

【1】務:專注。

【2】耀:明亮潔淨的意思。

【3】義:適當的意思。

【4】適:到達的意思。

【5】冥冥:幽深貌,形容氣之無形可見。

【6】烏烏:形容詞,說氣盛像烏鴉集合一樣。

【7】稷稷:形容詞,說氣盛像稷禾一樣茂盛。

【8】從:同“縱”。

【9】機:弩上的機鈕。

⑥手動用針,心如專務於一事也。《針

經》曰:一其形,聽其動靜,而知邪正。此之謂也。針耀而勻,謂針形光淨而上下勻平。

⑦冥冥,言血氣變化之不可見也。故靜意視息,以義斟酌,觀所調適經脈之變易爾。雖且針下,用意精微而測量之,猶不知變易形容誰為其象也。(新校正雲:按《八正神明論》雲,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

⑧烏烏,歎其氣至。稷稷,嗟其已應。言所針得失,如從空中見飛鳥之往來,豈複知其所使之元主耶!是但見經脈盈虛而為信,亦不知其誰之所召遣爾。

⑨血氣之未應針,則伏如橫弩之安靜;其應針也,則起如機發之迅疾。

真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調,針要潔淨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的時間,好象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象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

【譯文】  

黃帝道:希望聽你講講用針刺的道理。

岐伯說:凡用折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髒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後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髒脈出現,五髒有無敗絕現象,外形與內髒是否協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更要熟悉經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於病人。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真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調,針要潔淨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的時間,好象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象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

【原文】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①?

    岐伯曰:刺實者須其虛,刺虛者須其實[守]②,經氣已至,慎守勿失③,深淺在誌,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④。

【原文通解】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①?

①言血氣既伏如橫弩,起如發機,然其虛實,豈留呼而可為準定耶?虛實之形,何如而約之?

 黃帝道:怎樣治療虛症?怎樣治療實症?

岐伯曰:刺實者須其虛,刺虛者須其實[守]②,經氣已至,慎守勿失③,

【注釋】

②言要以氣至有效而為約,不必守息數而為定法也。

③無變法而失經氣也。

▲岐伯說:刺虛症,須用補法,刺實症,須用瀉法;當針下感到經氣至,則應慎重掌握,不失時機地運用補瀉方法。▲

●深淺在誌,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④。

【1】深淺在誌:馬蒔:“或淺或深,在吾誌以運之。

【2】遠近若一:指取穴無論遠近,精神應該專一。

【3】營:惑。

④言精心專一也。所針經脈,雖深淺不同,然其補瀉,皆如一俞之專意,故手如握虎,神不外營焉。(新校正雲:按《針解論》雲: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深淺在誌者,知病之內外也。遠近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如臨深淵者,不敢望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靜誌觀病人,無左右視也。)

刺無論深淺,全在靈活掌握,取穴無論遠近,侯針取氣的掃道是一致的,針刺時都必須精神專一,好象麵臨萬丈深淵,小心謹慎,又好象手中捉著猛虎那樣堅定有力,全神貫注,不為其他事物所分心。

【譯文】

黃帝道:怎樣治療虛症?怎樣治療實症?

  岐伯說:刺虛症,須用補法,刺實症,須用瀉法;當針下感到經氣至,則應慎重掌握,不失時機地運用補瀉方法。針刺無論深淺,全在靈活掌握,取穴無論遠近,侯針取氣的掃道是一致的,針刺時都必須精神專一,好象麵臨萬丈深淵,小心謹慎,又好象手中捉著猛虎那樣堅定有力,全神貫注,不為其他事物所分心。

 

 

八正神名論篇第二十六(一)

 

圖片

 

【題解】

【1】八正:指一年中的八個節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圖片

 

【原文】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瀉,是謂髒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原文通解】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①?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②。

【1】服:指用針的技術。

   【2】天光:指日月星辰。

①服,事也。法,象也。則,準也,約也。

②謂合日月星辰之行度。

黃帝問道:用針的技術,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準則,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準則呢?

岐伯回答說:要在一切自然現象的演變中去體會。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③。

③候日月者,謂候日之寒溫,月之空滿也。星辰者,謂先知二十八宿之分,應水漏刻者也。略而言之:常以日之加[守]於宿上,則知人氣在太陽否,日行一舍,人氣在三陽與陰分矣。細而言之:從房至畢十四宿,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從昴至心亦十四宿,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是故從房至畢者為陽,從昴至心者為陰;陽主晝,陰主夜也。凡日行一舍,故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也。《靈樞經》曰: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不止,氣行亦爾。又曰: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氣行於身三周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然日行二十八舍,人氣亦行於身五十周與十分身之四。由是故必候日月星辰也。四時八正之氣者,謂四時正氣八節之風來朝於太一者也。謹候其氣之所在而刺之氣定乃刺之者,謂八節之風氣靜定乃可以刺經脈,調虛實也。故《曆忌》雲:八節前後各五日,不可刺灸凶。是則謂氣未定故不可灸刺也。(新校正雲:按八節風朝太一,具《天元玉冊》中。)

黃帝道:願詳盡地了解一下。

岐伯說:凡針刺之法,必須觀察日月星辰盈虧消長及四時八正之氣候變化,方可運用針刺方法。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④。

【1】淖液:潤滑的意思。

④泣,謂如水中居雪也。

所以氣候溫和,日色晴朗時,則人的血液流行滑潤,而衛氣浮於表,血容易瀉,氣容易行;氣候寒冷,天氣陰霾,則人的血行也滯澀不暢,而衛氣沉於裏。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1】精:充盈。

 【2】郭:輪廓的意思。

月亮初生的時候,血氣開始流利,衛氣開始暢行;月正圓的時候,則人體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黑無光的時候,肌肉減弱,經絡空虛,衛氣衰減,形體獨居。所以要順著天時而調血氣。

是以天寒無刺⑤,天溫無疑⑥,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⑦。

⑤血凝泣而衛氣沉也。

⑥血淖液而氣易行也。

⑦謂得天時也。

因此天氣寒冷,不要針刺;天氣溫和,不要遲緩;月亮初生的時候,不可用瀉法;月亮正圓的時候,不可用補法;月黑無光的時候,不要針刺。這就是所謂順著天時而調治氣血的法則。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⑧。

【1】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是古代天文學家用圭表測量日影的長短,以定時刻的方法。

⑧候日遷移,定氣所在,南麵正立,待氣至而調之也。

因天體運行有一定順序,故月亮有盈虧盛虛,觀察日影的長短,可以定四時八正之氣。

故曰:月生而瀉,是謂髒虛⑨;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⑩;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

⑨血氣弱也。(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髒作減,髒當作減。)

⑩絡一為經,誤。血氣盛也。留一為流,非也。

所以說:月牙初生時而瀉,就會使內髒虛弱;月正圓時而補,使血氣充溢於表,以致絡脈中血液留滯,這叫做重實;月黑無光的時候用針刺,就會擾亂經氣,叫做亂經。

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①。

【1】真:即真氣。

① 氣失紀,故淫邪起。

這樣的治法必然引起陰陽相錯,真氣與邪氣不分,使病變反而深入,致衛外的陽氣虛竭,內守的陰氣紊亂, 淫邪就要發生了。

【譯文】

黃帝問道:用針的技術,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準則,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準則呢?

岐伯回答說:要在一切自然現象的演變中去體會。

黃帝道:願詳盡地了解一下。

岐伯說:凡針刺之法,必須觀察日月星辰盈虧消長及四時八正之氣候變化,方可運用針刺方法。所以氣候溫和,日色晴朗時,則人的血液流行滑潤,而衛氣浮於表,血容易瀉,氣容易行;氣候寒冷,天氣陰霾,則人的血行也滯澀不暢,而衛氣沉於裏。月亮初生的時候,血氣開始流利,衛氣開始暢行;月正圓的時候,則人體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黑無光的時候,肌肉減弱,經絡空虛,衛氣衰減,形體獨居。所以要順著天時而調血氣。因此天氣寒冷,不要針刺;天氣溫和,不要遲緩;月亮初生的時候,不可用瀉法;月亮正圓的時候,不可用補法;月黑無光的時候,不要針刺。這就是所謂順著天時而調治氣血的法則。因天體運行有一定順序,故月亮有盈虧盛虛,觀察日影的長短,可以定四時八正之氣。所以說:月牙初生時而瀉,就會使內髒虛弱;月正圓時而補,使血氣充溢於表,以致絡脈中血液留滯,這叫做重實;月黑無光的時候用針刺,就會擾亂經氣,叫做亂經。這樣的治法必然引起陰陽相錯,真氣與邪氣不分,使病變反而深入,致衛外的陽氣虛竭,內守的陰氣紊亂, 淫邪就要發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