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61一65

(2023-11-02 11:21:04) 下一個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四)

7

【原文】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病。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原文通解】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

【1】中手:即應手。

切脈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寸口脈象應指而短,主頭痛。寸口脈應指而長,主足脛痛。

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病。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

【1】上擊:指脈來搏動有力,上擊於指。

寸口應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硬,主病在中。

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脈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主寒熱、疝瘕、少腹疼痛。

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

寸口脈沉而橫居,主脅下有積病,或腹中有橫積而疼痛。寸口脈沉而急促,主病寒熱。

【1】喘:急促。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

脈盛大滑而堅,主病在外。脈小實而堅,主病在內。

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

脈小弱而澀,是為久病。脈來滑利浮而疾數,是為新病。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

脈來緊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脈來滑利,主病風。脈來澀滯,主痹證。脈來緩而滑利,為脾胃有熱,主病熱中。脈來盛緊,為寒氣痞滿,主脹病。

【譯文】

       切脈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寸口脈象應指而短,主頭痛。寸口脈應指而長,主足脛痛。寸口應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硬,主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主寒熱、疝瘕、少腹疼痛。寸口脈沉而橫居,主脅下有積病,或腹中有橫積而疼痛。寸口脈沉而急促,主病寒熱。脈盛大滑而堅,主病在外。脈小實而堅,主病在內。脈小弱而澀,是為久病。脈來滑利浮而疾數,是為新病。脈來緊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脈來滑利,主病風。脈來澀滯,主痹證。脈來緩而滑利,為脾胃有熱,主病熱中。脈來盛緊,為寒氣痞滿,主脹病。

8

【原文】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髒,曰難已。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安臥。尺熱脈盛,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

【原文通解】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

脈與病之陰陽相一致,如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病易愈;脈與病之陰陽相反,如陽病見陰脈,陰病見陽脈,病難愈。

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髒,曰難已。

【1】不間髒:指疾病相克而傳。

脈與四時相應為順,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無什麽危險;如脈與四時相反,及不間髒而傳變的,病難愈。

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惰,安臥。

【1】解?(yi):解,同懈;?,易也,特殊、異常之意。解?,即懈怠懶惰的意思。

臂多青脈,乃血少脈空,乃由於失血。尺膚緩而脈來澀,主氣血不足,多為倦怠懈惰,但欲安臥。

尺熱脈盛,謂之脫血。尺澀脈滑,謂之多汗。

尺膚發熱而脈象盛大,是火盛於內,主脫血。尺膚澀而脈象滑,陽氣有餘於內,故為多汗。

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

尺膚寒而脈象細,陰寒之氣盛於內,故為泄瀉。脈見粗大而尺膚常熱的,陽盛於內,為熱中。

【譯文】

       脈與病之陰陽想一致,如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病易愈;脈與病之陰陽相反,如陽病見陰脈,陰病見陽脈,病難愈。脈與四時相應為順,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無什麽危險;如脈與四時相反,及不間髒而傳變的,病難愈。

       臂多青脈,乃血少脈空,乃由於失血。尺膚緩而脈來澀,主氣血不足,多為倦怠懈惰,但欲安臥。尺膚發熱而脈象盛大,是火盛於內,主脫血。尺膚澀而脈象 滑,陽氣有餘於內,故為多汗。尺膚寒而脈象細,陰寒之氣盛於內,故為泄瀉。脈見粗大而尺膚常熱的,陽盛於內,為熱中。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五)

9

【原文】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藏見皆死。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麵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原文通解】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藏見皆死。

【1】肝見庚辛死:肝的真髒脈出現,至庚辛日死。五行與天幹相配,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真髒脈出現後,到與肝木相克的日子,即庚辛金日,則死。其餘類推。

肝的真髒脈出現,至庚辛日死;心的真髒脈出現,至壬癸日死;脾的真髒脈出現,至甲乙日死;肺的真髒脈出現,至丙丁日死;腎的真髒脈出現,至戊己日死。這是說的真髒脈見,均主死亡。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

【1】頸脈動喘疾咳:頸脈,人迎脈,即頸動脈搏動處。屬足陽明胃經。張介賓注:“水氣上逆,反侵陽明則頸脈動。水溢於肺,則喘急而疾咳。”

【2】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張介賓注:“目裹者,目下之胞也,胃脈之所至,脾氣之所主,若見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是水氣淫及脾胃也。”

目裹:即上下眼胞。

臥蠶起之狀:蠶眠之後必蛻皮,蛻皮之後其皮膚潤澤有光。

頸部之脈搏動甚,且氣喘咳嗽,主水病。眼瞼浮腫如臥蠶之狀,也是水病。

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麵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

【1】黃疸:病證名,多由濕熱或寒濕內阻中焦所致。

  【2】胃疸:疸,與癉(dan)通,熱也。王冰注:“是則胃熱也。熱則消穀,故食已如饑也。”

胃熱之意,由於胃熱盛則善消穀,故胃疸的症狀為已食如饑。

小便顏色黃赤,而且嗜臥,是黃疸病。飲食後很快又覺得饑餓,是胃疸病。風為陰邪,下先受之,麵部浮腫,為風邪引起的風水病。水濕為陰邪,下先受之,足脛腫,是水濕引起的水腫病。眼白睛發黃,是黃疸病。

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1】手少陰脈:指神門穴部位之脈。王冰注:“手少陰脈,謂掌後陷者中,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

婦人手少陰心脈搏動明顯,是懷孕的征象。

【譯文】

       肝的真髒脈出現,至庚辛日死;心的真髒脈出現,至壬癸日死;脾的真髒脈出現,至甲乙日死;肺的真髒脈出現,至丙丁日死;腎的真髒脈出現,至戊己日死。這是說的真髒脈見,均主死亡。

       頸部之脈搏動甚,且氣喘咳嗽,主水病。眼瞼浮腫如臥蠶之狀,也是水病。小便顏色黃赤,而且嗜臥,是黃疸病。飲食後很快又覺得饑餓,是胃疸病。風為陰邪,下先受之,麵部浮腫,為風邪引起的風水病。水濕為陰邪,下先受之,足脛腫,是水濕引起的水腫病。眼白睛發黃,是黃疸病。婦人手少陰心脈搏動明顯,是懷孕的征象。

10

妊娠脈的診斷

 本段提到了妊娠脈的診斷“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與《靈樞·論疾診尺》中“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同,手少陰究竟何指,曆代注家意見不一。@王冰謂手少陰神門穴處的搏動。2張誌聰、高世試認為是兩手寸口脈的尺部,如高氏曰:“少陰,尺脈也......兩手少陰脈動甚者,則知腎氣有餘,感天一所生之氣,故妊子也” 3馬蒔認為是左手寸口的寸部。注曰,“左手寸部屬手少陰心經.....-故知手少陰之脈動甚者,為妊男子也。”4認為“手少陰”當作“足少陰”。如《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陰。”

       驗之臨床,高氏、張氏意見可從,這與《素問·陰陽別論》所說的“陰搏陽別,謂之有子”的精神一致。關前為陽以候心,關後為陰以候腎。一般認為尺部脈象滑利有力是妊娠的脈候。但按神門穴在臨床上也有應用。如張誌聰“左手少陰腎脈動甚者,當妊子,以左男而右女”的說法,亦為目前少數醫者所認同。

       總之,以脈辨妊娠在臨床上有其一定價值。因為妊娠期間機體有效循環血量顯著增加,超過正常血液總量的33%以上,此時心髒的收縮力量顯著加強,每次搏出量增加,因而脈搏就相應地有力流暢,盡管脈象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有效循環血量和心髒收縮力畢竟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見,古人憑脈辨妊娠的方法有其一定生理基礎。當然在運用這一診脈方法時,還需結合其月經史以及有關情況,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六)

11

【原文】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髒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髒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原文通解】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髒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

【1】未有髒形:髒形,即五髒應四時的正常脈象。未有髒形,是指不見本髒應時的脈象。

【2】脈瘦:指沉細脈象。

脈與四時有相適應,也有不相適應的,如果脈搏不見本髒脈的正常脈象,春夏而不見弦、洪,而反見沉、澀;秋冬而不見毛、石,而反見浮大,這都是與四時相反的脈象。

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

【1】風熱而脈靜,......命曰反四時也:馬蒔注:“此言脈與病反者,是亦脈與時反之意也。病由風熱,脈宜浮大而反沉靜,則陽病見陰脈也。泄利脫血二證,脈宜沉細而反實大,則陰病見陽脈也。病在中者,脈為有力,則中氣方盛,今脈反虛;病在外者,脈宜浮虛,則表病易痊,今脈反澀堅,是皆難治之證,猶脈之反四時也。”

風熱為陽邪脈應浮大,今反沉靜;泄利脫血,津血受傷,脈應虛細,今反實大;病在內,脈應有力,乃正氣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脈虛;病在外,脈應浮滑,乃邪氣仍在於表,今反見脈強堅,脈證像反,都是難治之病,這就叫做“反四時”。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人依靠水穀的營養而生存,所以人斷絕水穀後,就要死亡;胃氣化生於水穀,如脈無胃氣也要死亡。

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髒脈,不得胃氣也。

【1】真髒脈:指無胃氣而真髒指氣獨見的脈象。

所謂無胃氣的脈,就是單見真髒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

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所謂不得胃氣的脈,就是肝脈見不到微弦脈,腎脈見不到微石脈等。

【譯文】

      脈與四時有相適應,也有不相適應的,如果脈搏不見本髒脈的正常脈象,春夏而不見弦、洪,而反見沉、澀;秋冬而不見毛、石,而反見浮大,這都是與四時相反的脈象。風熱為陽邪脈應浮大,今反沉靜;泄利脫血,津血受傷,脈應虛細,今反實大;病在內,脈應有力,乃正氣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脈虛;病在外,脈應浮滑,乃邪氣仍在於表,今反見脈強堅,脈證像反,都是難治之病,這就叫做“反四時”。

       人依靠水穀的營養而生存,所以人斷絕水穀後,就要死亡;胃氣化生於水穀,如脈無胃氣也要死亡。所謂無胃氣的脈,就是單見真髒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所謂不得胃氣的脈,就是肝脈見不到微弦脈,腎脈見不到微石脈等。

12

【原文】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1】太陽、少陽、陽明:太陽主五、六月,少陽主正、二月,陽明主三、四月。

【譯文】

      太陽主時,脈來洪大而長;少陽主時,脈來不定,忽快忽慢,忽長忽短;陽明主時,脈來浮大而短。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七)

13

【原文】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平肝脈來,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原文通解】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

【1】琅玕(langgān):玉石。

正常的心脈來時,圓潤象珠子一樣,相貫而至,又象安撫琅玕美玉一樣的柔滑,這是心髒的平脈。夏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鉤。

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

【1】喘喘:形容脈來如喘氣急促的樣子。

如果脈來時,喘急促,連串急數之中帶有微曲之象,這是心的病脈。

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1】前曲後居:形容心脈失卻衝和之氣,但鉤無胃之象。

將死的心脈來時,脈前曲回,後則端直,如摸到革帶之鉤一樣的堅硬,全無和緩之意,這是心的死脈。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

【1】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厭厭聶聶,翩翩之狀。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形容脈象輕浮和緩。

正常的肺脈來時,輕虛而浮,像榆莢下落一樣的輕浮和緩,這是肺的平脈。秋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毛。

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

【1】如循雞羽:中央堅而兩旁虛。

有病的肺脈來時,不上不下,如撫摩雞毛一樣,這是肺的病脈。

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1】如物之浮,如風吹毛:空虛無根,散亂無緒。

將死的肺脈來時,輕浮而無根,如物之漂浮,如風吹毛一樣,飄忽不定,散動無根,這是肺的死脈。

平肝脈來,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

【1】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形容長而有力、堅韌柔和的脈象。

正常的肝脈來時,柔軟而弦長,如長竿之末梢一樣的柔軟擺動,這是肝的平脈。春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弦。

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

【1】盈實而滑,如循長竿:張景嶽:“盈實而滑,弦之過盛也。如循長竿,無末梢之和軟也,亦弦多胃少之義。”

有病的肝脈來時,弦長硬滿而滑利,如以手模長竿一樣的長而不軟,這是肝的病脈。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將死的肝脈來時,弦急而堅勁,如新張弓弦一樣緊繃而強勁,這是肝的死脈。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

【1】如雞踐地:形容脈來從容輕緩。

正常的脾脈來時,從容和緩,至數勻淨分明,好象雞足緩緩落地一樣的輕緩而從容不迫,這是脾的平脈。長夏以胃氣為本,脈當和緩。

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

【1】如雞舉足:舉足,雞被驚時疾行也。如雞舉足,用來形容脈象疾而不緩。

有病的脾脈來時,充實硬滿而急數,如雞舉足一樣急疾,這是脾的病脈。

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1】 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喙,鳥嘴;距,爪後方突出似腳趾的部分。整句形容脈象銳堅不柔。

【2】如屋之漏:形容脈象如房屋漏水,點滴而下,緩慢而無規律。

【3】如水之流:形容脈去而不返。

將死的脾脈來時,或銳堅而無柔和之氣,如烏之嘴,鳥之爪那樣堅硬而銳,或時動複止而無規律,或脈去而無不至,如屋之漏水點滴無倫,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這是脾的死脈。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

【1】喘喘累累:形容脈象圓滑連貫。

正常的腎脈來時,沉石滑利連續不斷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堅實,有如心之鉤脈這是腎的平脈。冬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軟而微石。

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

【1】如引葛:形容脈象沉緊彈指。

有病的腎脈來時,堅搏牽連如牽引葛藤一樣,愈按愈堅硬,這是腎的病脈。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1】奪索:形容脈象如兩人爭奪的繩索堅緊而長。

【2】彈石:形容脈象的堅實。

將死的腎脈來時,象奪索一般,長而堅硬勁急,或堅實如以指彈石,這是腎的死脈。

【譯文】

       正常的心脈來時,圓潤象珠子一樣,相貫而至,又象安撫琅玕美玉一樣的柔滑,這是心髒的平脈。夏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鉤。如果脈來時,喘急促,連串急數之中帶有微曲之象,這是心的病脈。將死的心脈來時,脈前曲回,後則端直,如摸到革帶之鉤一樣的堅硬,全無和緩之意,這是心的死脈。

       正常的肺脈來時,輕虛而浮,像榆莢下落一樣的輕浮和緩,這是肺的平脈。秋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脈來時,不上不下,如撫摩雞毛一樣,這是肺的病脈。將死的肺脈來時,輕浮而無根,如物之漂浮,如風吹毛一樣,飄忽不定,散動無根,這是肺的死脈。

       正常的肝脈來時,柔軟而弦長,如長竿之末梢一樣的柔軟擺動,這是肝的平脈。春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脈來時,弦長硬滿而滑利,如以手模長竿一樣的長而不軟,這是肝的病脈。將死的肝脈來時,弦急而堅勁,如新張弓弦一樣緊繃而強勁,這是肝的死脈。

       正常的脾脈來時,從容和緩,至數勻淨分明,好象雞足緩緩落地一樣的輕緩而從容不迫,這是脾的平脈。長夏以胃氣為本,脈當和緩。有病的脾脈來時,充實硬滿而急數,如雞舉足一樣急疾,這是脾的病脈。將死的脾脈來時,或銳堅而無柔和之氣,如烏之嘴,鳥之爪那樣堅硬而銳,或時動複止而無規律,或脈去而無不至,如屋之漏水點滴無倫,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這是脾的死脈。

       正常的腎脈來時,沉石滑利連續不斷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堅實,有如心之鉤脈這是腎的平脈。冬天以胃氣為本,脈當柔軟而微石。有病的腎脈來時,堅搏牽連如牽引葛藤一樣,愈按愈堅硬,這是腎的病脈。將死的腎脈來時,象奪索一般,長而堅硬勁急,或堅實如以指彈石,這是腎的死脈。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一)

1

【原文】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原文通解】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黃帝問道:春季的脈象如弦,那什麽樣算是弦呢?

       岐伯回答說:春季的脈象通於肝髒,屬東方之木,具有萬物開始生長的氣象。由於脈氣來時濡潤柔弱,輕虛滑利,正直而長,好像琴弦一樣,所以叫做弦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符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搏指有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虛弱不實,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1】忘:當作怒解,肝氣實則怒。

【2】忽忽眩冒而巔疾:忽忽,恍惚。眩冒,眩暈冒悶。巔疾,巔頂之疾。

【3】胠(qu):指腋下的脅部。

黃帝問道:春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春季脈象太過會使人記憶力減退,精神恍惚,頭昏眼暈,並引發巔頂疾病;春季脈象不及會使人胸部疼痛,並牽引背部疼痛,向下則引起兩側脅肋部位脹滿。

【譯文】

       黃帝問道:春季的脈象如弦,那什麽樣算是弦呢?

       岐伯回答說:春季的脈象通於肝髒,屬東方之木,具有萬物開始生長的氣象。由於脈氣來時濡潤柔弱,輕虛滑利,正直而長,好像琴弦一樣,所以叫做弦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符呢?

       岐伯回答說:脈氣搏指有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虛弱不實,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黃帝問道:春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春季脈象太過會使人記憶力減退,精神恍惚,頭昏眼暈,並引發巔頂疾病;春季脈象不及會使人胸部疼痛,並牽引背部疼痛,向下則引起兩側脅肋部位脹滿。

2

【原文】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

       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原文通解】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

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黃帝問道:說得好!夏季的肘象如鉤,那什麽樣算是鉤呢?

       岐伯回答說:夏季的脈象通於心髒,屬南方之火,具有萬物盛長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充實旺盛,去時輕微,好像鉤的形狀一樣,所以叫做鉤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符呢?

       岐伯回答說:膩氣來時充盛,去時也充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而充盛有餘,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1】浸淫:指火盛所致皮膚瘡癰。

【2】氣泄:指矢氣,俗稱放屁。

黃帝問道:夏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夏季脈象太過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引發漫淫瘡;夏季脈象不及會使人心煩焦躁,在上出現咳吐涎唾的症狀,在下出現泄瀉的症狀。

【譯文】

       黃帝問道:說得好!夏季的肘象如鉤,那什麽樣算是鉤呢?

       岐伯回答說:夏季的脈象通於心髒,屬南方之火,具有萬物盛長的氣象。因此脈氣來時充實旺盛,去時輕微,好像鉤的形狀一樣,所以叫做鉤脈。如果脈象與此不符,就是有病了。

       黃帝問道:什麽樣算是不符呢?

       岐伯回答說:膩氣來時充盛,去時也充盛,這叫太過,是病邪在外部的反映;如果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而充盛有餘,這叫不及,是病邪在身體內部的反映。

       黃帝問道:夏季脈象太過和不及,會引發哪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說:夏季脈象太過會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引發漫淫瘡;夏季脈象不及會使人心煩焦躁,在上出現咳吐涎唾的症狀,在下出現泄瀉的症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